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舍勒高金矿是位于额尔齐斯构造带东部的小型金矿。通过野外观测,将矿床的形成分为石英黄铁矿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及碳酸盐化3个阶段。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赋矿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K,Rb等元素,亏损Nb,Ta,Ti等部分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 LREE)较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Nb/Ta值为16.39~20.50,反映岩浆可能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熔融,并有上地壳物质混入,为大陆岛弧至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下的火山活动产物。矿床中金可能是深部岩浆热液沿断裂上升时,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小磨岭杂岩主要由基性、中性和后期侵入的酸性岩类组成。基性岩类主要由变质玄武岩和辉绿岩组成,二者具有类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MORB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大隆起”型的配分形式,具有轻微Nb、Ta亏损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La/Nb、Th/Yb及Hf/Ta比值特征揭示岩浆源区受到陆壳混染作用的影响,显示板内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成因的特点。另外,相对高的Zr/Y、Ta/Yb和低Zr/Nb比值亦指示板内岩浆作用的特点。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小磨岭杂岩中的基性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了陆壳物质的混染,是南秦岭新元古代末陆内扩张背景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东风沟金矿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风沟金矿床位于东宁县老黑山晚古生代断陷盆地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赋矿岩石主要为一套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属于高硅、低碱钙碱性系列岩石(σ3.3)。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重稀土元素(HREE)轻度富集。Nb/Ta值(平均14.7)和Zr/Hf值(26.23~38.37)显示岩浆具有壳源特征,形成于与俯冲带有关的陆缘环境,与库拉板块俯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闻爽  李碧乐  李立宝  王斌 《地球科学》2013,38(2):305-315
南泉眼闪长岩是兰家矽卡岩型金矿的成矿岩体,研究程度极低.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讨论了岩石成因、来源和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南泉眼闪长岩为准铝质的钙碱性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Sr)、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和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Nb/Ta、La/Nb、Th/La比值显示岩石具壳源特征,Al2O3+MgO+FeOt图解显示岩浆具弧型活动大陆边缘特征.闪长岩岩浆锆石LA-ICP-MS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0.21±0.73Ma(MSWD=0.14);谐和年龄值为170.21±0.39Ma(MSWD=0.018),为中侏罗世.成岩构造背景为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大陆弧伸展和岩石圈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底侵提供热动力,不成熟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南泉眼闪长岩.  相似文献   

5.
郑岩  杨言辰  韩世炯  杨宇 《世界地质》2017,36(3):785-795
石榴云母片岩是高家堡子银矿区重要的容矿围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石榴云母片岩具有副变质岩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均值169.2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有δCe弱正异常,δEu中等负异常。野外观察结合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高家堡子银矿区石榴云母片岩原岩为泥岩、砂岩、杂砂岩,具有上地壳长英质物源特征,形成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6.
青海泽库东南赛日迪附近产出的印支期中基性岩体前人研究较少.对该岩体进行地球化学、构造背景及岩浆演化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赛日迪岩体硅量中等、高镁铁、低铝、低钾钠,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Th,U,Ta,Nb,Hf等高场强元素(HFSE).普遍贫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P,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略显负异常,表现为同源岩浆成分特征.LREE与SiO2相关性不强,Nb/U、Nb/La远低于全球MORB、OIB值,Nb/Ta和Zr/Hf与原始地幔值相当,低Sm/Yb值,La/Nb和La/Ta指数指示赛日迪中基性岩可能为地幔源,岩浆经历部分熔融岩浆演化过程,上升过程中未受地壳物质混染.构造环境判别赛日迪中基性岩为钙碱性玄武岩,形成于板内环境,与板块碰撞作用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齐天骄 《地质与勘探》2018,54(2):274-285
新疆昭苏卡拉盖雷铜(金)矿床位于中天山北缘构造带西段,矿区主要出露一套基性、中-酸性的亚碱性火山岩。本次研究对其中的流纹岩、安山岩、霏细岩等酸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51~437Ma(前人对研究区的地质调查显示火山岩归属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为晚奥陶世。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主要呈高钾(2.26%~9.27%)、高铝(11.77%~16.66%)及亚碱性的特征,稀土元素中Eu呈现不同程度的负异常且轻稀土相对富集,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主要富集Ba、Tu、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Sr等元素。综合分析认为岩石具有大陆岛弧性质,岩浆主要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可能形成于造山后期的伸展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从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下金宝矿体矿石、矿体围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下金宝岩体的花岗斑岩类岩石属于硅酸过饱和类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属于A型花岗岩,且K、Nd、Hf、Th、Rb相对富集,而亏损Ta、Nb、Sr和Ti,说明其岩浆并非单纯来源于上地幔,在岩浆上升过程可能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下金宝金矿床的控矿因素、蚀变分带特征、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温度,得出斑岩体是区内成矿的必要因素,下金宝金矿床应是以次火山热液作用为主的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认识秘鲁北部海岸岩基带始新世以来的构造岩浆演化特征,探讨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在海岸岩基带自西向东系统采集侵入岩样品。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侵入岩时代分两期,分别为52~47 Ma和36~28 Ma,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变新的特征。样品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特征,明显富集Rb、Ba、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和Ti高场强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具有弱的Eu负异常。Sr/Y-Y图解和Rb-(Y+Nb)图解显示岛弧岩浆岩的组成;Rb/Sr值和Th/U值接近壳源岩浆组成;Nb/Ta值和Zr/Hf值均接近平均陆壳组成;La/Ba-La/Nb图解指示具有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A/MF-C/MF图解中多数样品落入基性岩的部分熔融区域。结合Nazca板块向南美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及样品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特征,认为两期侵入岩的岩浆具有同源特征,岩浆源区可能源于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秘鲁北部在Nazca板块低角度平板俯冲作用下,岩浆弧向东迁移,同时地壳隆升和增厚时限较中南部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赤峰东部郎郡哈拉地区变质石英闪长岩侵入到八当山火山岩中。用LA-ICP-MS技术,测得赤峰郎郡哈拉地区片理化流纹岩和变质石英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387.6±2.8Ma(MSWD=0.27,n=26)和387.1±2.3Ma(MSWD=0.34,n=28),可分别代表片理化流纹岩和变质石英闪长岩的形成年龄,属于中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片理化流纹岩具有高硅、碱、铝,贫铁、镁、钙及过铝质的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岩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具有弱负Eu异常。该片理化流纹岩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有明显的Ti、Nb和Ta负异常,Ti/Y和Zr/Y值较低,显示壳源特征。变质石英闪长岩具有高铝、铁、镁、钙及过铝质的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岩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具有弱负Eu异常。该变质石英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有明显的Ta、Nb、Y负异常,显示出壳幔混源特征。构造环境判别显示,二者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是大洋板块俯冲后的产物,可能与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克拉通北缘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松山金矿床赋矿围岩中代表性的粗安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元素地球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揭示:(1)获得6组单颗粒锆石年龄,第一组为2 422~2 683 Ma,为残留锆石年龄;第二、三、四和五组分别为606~943 Ma、428~437 Ma、281~303 Ma和169~221 Ma,为捕获锆石年龄;第六组为121~129 Ma,代表火山作用过程形成的锆石年龄;(2)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套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3)微量元素和REE指示岩石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结合相关成果,初步厘定该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结晶基底或碎屑物,该期火山作用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发的岩石圈伸展和减薄环境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上侵、喷发作用形成,岩浆在上升演化过程中受到早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的混染,该次岩浆活动与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赵军  张作衡  张贺  刘敏  洪为  蒋宗胜 《地质学报》2013,87(4):525-541
新疆阿吾拉勒山西段是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区下二叠统典型的双峰式玄武岩-流纹岩组合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岩石整体高Na2O、高Al2O3、低TiO2、富碱。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LREE和P,亏损高场强元素Th、U、Ta、Nb。粗面斑岩和流纹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LREE、高场强元素Th、Zr、Hf,亏损Ta、Nb、Sr、Ti和P。玄武安山玢岩的蛛网图与粗面斑岩和流纹斑岩较为一致,但少量元素的特征与玄武岩相似。玄武岩浆来源于弱亏损地幔,并受到了下地壳物质的混染,而玄武安山玢岩、粗面斑岩和流纹斑岩则可能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上地幔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裂谷演化导致的陆相火山活动持续到早二叠世晚期达到顶峰,中二叠世以后,构造环境由拉伸转为挤压,裂谷演化趋于终止。该区石炭纪末-早二叠世的裂谷活动与整个天山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背景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李屯铁矿为近年在山东省齐河—禹城地区发现的隐伏富磁铁矿床,为空白区地质找矿新发现。本文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室内镜下观察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揭示矿床成因。磁铁矿体赋存于李屯岩体与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接触带附近的砂泥岩地层内。李屯铁矿中岩体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不同程度地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Nb、Ta等高场强元素,磁铁矿石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亏损K;高场强元素富集U、P、Hf、Ta,亏损Nb、Ti。岩体与磁铁矿石稀土元素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李屯铁矿形成于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期,成矿构造背景应为板块伸展扩张环境。李屯岩体的岩浆来源为壳幔混源,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的岩浆熔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及其形成的岩浆岩。磁铁矿成矿与李屯岩体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应是接触交代型矽卡岩铁矿床。  相似文献   

14.
波孜果尔碱性岩型Nb-Ta-Rb-Zr-REE矿床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与南天山造山带的接合地段,是近年来在塔里木北缘碱性岩带中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稀有-稀土综合性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岩体中的独居石和晶质石墨包体开展成矿年代学和岩浆形成条件研究,结合含矿碱性岩全岩成分,揭示波孜果尔碱性岩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晶质石墨对成岩/成矿的指示、稀土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并进一步总结区域成矿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波孜果尔碱性岩以富含碱性暗色矿物(钠铁闪石和霓石)为特征,岩性以正长岩为主,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U等),亏损重稀土元素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通过对晶质石墨的研究发现,不同岩相组中石墨的拉曼谱峰相似,显示具有较高的结晶程度,岩浆演化从细晶到伟晶阶段,石墨的无序度增大,可能与烧绿石和锆石等含放射性元素矿物增多使得辐射加强的影响有关。估算石墨的结晶温度介于700~800℃之间,其形成早于碱性岩浆,指示碱性岩浆早期为还原环境,晚期趋于氧化。独居石LA-ICP-MS U-Th-Pb结果显示波孜果尔稀土矿化时代约为280Ma,结合前人已获得的锆石U-Pb年龄,表明波孜果尔碱性岩浆活动时间从~290Ma到280Ma,持续了至少10Myr。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时间和空间上,波孜果尔含矿碱性岩所在的碱性岩带形成与塔里木地幔柱有关。地幔柱就位诱发被先前俯冲物质交代富集稀有-稀土元素和挥发性成分的岩石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富成矿元素的碱性岩母岩浆,随后在岩浆演化晚期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李浩  李勇  马双  王鹏  魏巍  樊金虎  郑军  刘怀金 《地质通报》2019,38(9):1543-1555
大东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对矿区内的岩浆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用LAICP-MS方法,测得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147±10Ma和140.8±1.2Ma,花岗闪长岩经历了1874±18Ma的后期热液活动事件。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两者均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石英闪长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明显的右倾模式,具有弱负Eu异常,而花岗闪长岩为平坦的右倾模式,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两者呈现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微量元素均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石英闪长岩表现为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而花岗闪长岩表现为Th、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相关研究认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大陆弧后盆地的构造背景,主要是由约2.2Ca的岩浆底侵加热导致下地壳基性火成岩部分熔融而成;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伊佐奈岐板块向华北板块斜向俯冲的构造背景,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为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使其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与地壳熔融物质混合而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田红彪  陈有炘  杨永强  李伦 《地球科学》2017,42(10):1658-1672
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揭示哈拉尔次花岗岩的成因、侵位时代及构造背景,进行锆石U-Pb及Nd同位素测试,并与阿尔泰造山带内其他花岗岩进行对比,有助于为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出露于中阿尔泰构造带的哈拉尔次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454.8±2.4 Ma(MSWD=0.32),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硅、富碱、高钾(K2O/Na2O>1)、低钛、低镁及低磷等地球化学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为1.05,CIPW计算中刚玉分子含量大于1,显示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岩石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有显著的Eu负异常,富集Th、Rb,亏损Sr、Ti、P等元素,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显示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其接近于0的εNd(t)(-2.0~+0.5) 和较老的两阶段模式(TDM2)年龄(1.15~1.35 Ga)暗示其源区含有较多的壳源组分并有一定量幔源物质加入.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哈拉尔次花岗岩可能由富含白云母和黑云母的含泥质杂砂岩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下经历部分熔融形成,其源区有斜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的残留,同时幔源物质有一定的混入,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挤压背景下,局部伸展减压以及异常地幔不均匀上升提供热量,导致中上地壳沉积物发生部分熔融并有少量的幔源物质混入,形成哈拉尔次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佳木斯地块位于东北亚早前寒武纪陆块,区内变质岩系发育,是重要的晶质石墨富集地带。文章通过对佳木斯地块典型的萝北云山和鸡西柳毛石墨矿床含矿岩石进行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变质锆石和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855±5)~(1979±13)Ma和(476±9)~(575±12)Ma。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萝北云山石墨矿和鸡西柳毛石墨矿含矿岩石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Th、U、Nb、Ta等高场强元素,含矿岩石Rb/Sr平均值均高于陆壳值0.24,表明循环沉积作用较弱;Sr/Ba比值较低,表明岩浆来源于陆壳重熔,显示以陆源物质为主;V/Cr平均值为4.58,V/(Ni+V)平均值为0.90,显示弱还原环境;两处典型矿床轻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重稀土元素,萝北云山矿床负Eu异常明显,显示陆棚浅海沉积特征,鸡西柳毛矿床正Ce异常明显,显示海源物质为主的浅海沉积特征。研究区混合花岗岩脉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正Eu异常,显示出外来岩浆热液交代岩石特征。因此,佳木斯地块典型石墨矿床含矿岩石在古元古代晚期经受区域性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后经过早古生代强烈的泛亚构造作用,在构造岩浆侵入背景下进一步增生形成巨晶鳞片状石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