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全球化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不仅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流动,而且促进了劳动力、金融、资源及环境生产要素等的流动,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物质要素的可利用性.全球化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从而加深了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已经成为伞球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应对方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全球化深化了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承担了更多的环境污染,造成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增长较快.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在享受初级产品大量出口并产生顺差的同时,也把环境污染输入进来,并把大量资源输出去,从而造成中国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政治、文化等都会在全球产生更大影响,研究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对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研究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机构和科学家的重视,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及目前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体系;总结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地荒漠化和干旱、环境污染、全球化以及城市化等多方面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概括了目前关于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研究的热点领域以及我国开展全球环境变化与健康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河流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流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两大活动碳库,构成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河流碳的输出及循环过程与近岸水域环境、海洋碳库变动及全球气候系统紧密相关。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了解河流有机碳通量及性质变化是目前河流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流域面积的大小及气候和环境性质的差异对河流碳的输移及循环过程影响显著。目前,亚洲季风流域尤其是众多的小流域缺乏系统的有关悬移质生源要素的信息。陆地侵蚀-沉积过程控制着河流碳的主要来源和归宿。当前,人类活动主宰着陆地的侵蚀-沉积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加速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扰动与再沉积,并加强了河流向海洋的碳输送。  相似文献   

5.
6.
珠江三角洲洪水变化及洪水风险与保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小红 《热带地理》1999,19(2):117-123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河网密布,洪水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原因不仅在于这一区域内水系交错、堤围众多、洪水时空分布不均,还在于伴随该区域经济发展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洪水变化。人们对利益与洪水风险的取向直接决定了本区域洪水灾害损失的程度和抗御洪灾的能力。在各种防洪减灾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中,洪水保险是值得重视并应尽快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西安高陵近代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高陵渭河河漫滩沉积剖面中105个样品的颗粒与有机质分析,Hg与CaCO3含量测定和史书记载的年代资料,研究了西安高陵渭河距今约120 a来河漫滩沉积指示的洪水变化。结果表明,高陵渭河约120 a来至少发生了16次大洪水, 洪水规模存在一定差别, 各次洪水一般代表了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 高陵渭河河漫滩沉积中有机碳浓度、金属汞的含量、CaCO3含量变化显著,它们与颗粒大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沉积物粒度越细,其有机碳和重金属汞的含量越高,CaCO3含量越少。有机碳和重金属汞的含量变化能够间接指示洪水动力强弱变化和短暂降水量增加。汞含量变化表明,渭河汞污染发生时间相当晚。  相似文献   

8.
根据兰州黄河高漫滩沉积剖面的观察和81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研究兰州黄河马滩剖面沉积特征和当时的洪水变化。结果表明,马滩剖面明显分为15个沉积层,指示15次较大的洪水。这15个阶段河漫滩洪水深度和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第10>12>11>13>15>14>3>5>7>8>6>1>4>9>2阶段。据历史文献推算,马滩高漫滩沉积代表的15次洪水发生在170 a B.P.以来。兰州洪水沉积不连续,这15次洪水的每一次一般代表1 a雨季的短暂时间,两次洪水间隔时间通常为10 a左右,这10 a是没有洪水发生或洪水规模小的阶段,也是降水量正常或偏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当代新疆洪旱灾害扩大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1980′s以来新疆洪旱灾害损失存在扩大化的趋势,这与我国及世界其它地区洪旱灾害增多的趋势相一致。造成当代新疆洪旱灾害增多、灾损扩大的原因除了全球变暖影响外,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新疆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绿洲无度扩张致使临灾区域扩大是新疆近期洪旱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此外,对未来新疆的洪旱趋势进行初步展望,认为在全球和局域人类活动继续加剧的情况下,未来新疆气候会更加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加,洪旱极端事件会增多,若能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洪旱灾害损失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69,自引:2,他引:69  
孟宪民 《地理科学》1999,19(5):385-39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湿地环境由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和改造构造,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构建湿地的整体功能,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地地位,主要表现在湿地环境自身健康水平和湿地在全球环境长期变化中的作用,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环境,因其生物种属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整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而处于较好的健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张宏  樊自立 《中国沙漠》1998,18(4):308-313
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分析。认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决定绿洲演化的首要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也正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对绿洲水文状况产生影响而导致绿洲演化的。人类活动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而气候变化对绿洲演化的影响则是宏观的、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12.
植物入侵与其它全球变化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示变化包括大气臭氧层的损耗,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气候增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外来种入侵等因子,植物入侵与其它全球性变化因子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大气CO2浓度增加将导致C3植物比C4植物竞争力更强,低营养生态系统会变得更易入侵,变化的气候条件下,许多种类面临迁移或外来问题,土壤变暖也将使许多休眠植物改变习性,增加紫外辐射将使一些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减少。进而会对其竞争和生态过程有间接的影响,CO2浓度升高时硫酸盐的沉积可以增强C3植物的竞争力,较致密的生境破碎化后,一些入侵种可通过边缘进一步向群落内部入侵,增加或降低典型干扰的频率和强度及引入新干扰,能促进外来种的定居和扩散,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关系改变对植物入侵的速率和效果有明显影响,世界性贸易和运输为生物的入侵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南极地区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道溢 《地理科学》1999,19(2):102-107
南极地区气温冬季,春季和秋季都有上升趋势,而夏季则有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也趋上升,气温上升趋势最强烈的是冬季,其次是春季;降水各季和全年都有增加趋势。在年际尺度上,年均气温和降水与南极涛动指数是负相关,南极极涛动对不同区域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第四纪中国热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多个有关沉积、δ18O、孢粉、石笋等分析实例,并与代表全球变化的气候曲线进行对比,认为中国热带万年尺度气候变化的机制,早更新世为轨道驱动,中更新世为季风环流的非轨道驱动,晚更新世为轨道驱动,这个过程与青藏高原隆起的高度和速率有关.晚更新世的千年尺度变化和小冰期的百年尺度变化,其机制是受太阳常数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构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复杂的人地系统,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水平也取决于对地域差异认识的深度。因此,建立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探讨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可为区域发展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区域框架。本文从理论基础、必要性、目的、意义、界线、指标和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有关生态地理区划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张金屯 《地理科学》1998,18(5):463-471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在不断升高,近年来增加速度加快,预计2030年CO2浓度将加倍,这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即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全球平均降水增加,但变化幅度区域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对土壤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土壤碳库和碳流将发生显著变化;土壤释放CO2和CH4的量明显增加,有机质分解加快;土壤N流失加快;土壤生物多样性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Studi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often belong to one of two traditions, each generating different human responses. Landscape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defined as transformations of the country's land surface over the past half-century, typically is characterized as dominating in magnitude and ubiquitous in spatial extent. Two studies based on rephotography suggest otherwise: Stability seems to be characteristic of recent American landscape history. Perhaps the experiences of everyday lives–necessarily concentrated into those landscapes that have most changed in individual human lifetimes–influence human outlooks. By contrast, recent and anticipated global change, exemplified by human-induced climate modification, creates a different impression: People underestimate the magnitude and impact of such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Part of this reaction may lie, again, in the limitations of human experience. Nonetheless, several examples suggest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ynamic nature, structured by abruptness resulting from process thresholds, complicate the anticipation of global change. Whether landscape or global, change often generates a human sense of regret. Yet, the Texas naturalist, Roy Bedichek, demonstrated that human-induced change may generate patterns in the natural world that bring us pleasure. His wisdom may help to soften the dread that many feel for landscape and global change. [Key words: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chang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8.
极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素有地球三极之称,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必须对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有所研究.在当前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地球三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这些变化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我国的天气气候也会发生影响.加强对南极、北极和青...  相似文献   

19.
USGCRP土地覆被研究的最新动向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美国全球变化研究委员会提出的“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概要介绍了土地覆被研究的目标、内容和设想。由于美国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领先地位,因此本文基本反映了国际上的最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变化引起水文条件及河流水系变迁是导致地下水变化并由此造成绿洲演化的主导因素。百年尺度的气温波动不足以引起水资源状况明显的变化,人类活动是近几十年导致区域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系化,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枢纽工程上移,加速和促进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山前砾石戈壁倾斜平原的补给量不断减少,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补给量则随地表引水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以天然河道渗漏补给为主转向以渠系、田间入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