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地震学专业分类表》的编制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是"十五"期间地震科技信息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 运用文献分类技术方法,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的地震学类目进行了扩充, 客观地反映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并将相关类目纳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  相似文献   

2.
《地震学刊》2012,(2):247-247
近接北京大学图书馆通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江苏省地震局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3.
闫玉奎  何鹏 《地球》2011,(6):109-109
《林业经济论(第2版)》 作者:祝列克(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陕西省副省长) 王爱民(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 定价:60元  相似文献   

4.
湖南有活火山吗徐好民,王振海(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北京图书馆报刊部,北京100081)在地质文献中从未见到过湖南省有活火山的报道,近查1915年《大公报》,在9月4日第三张一版上刊登的湖南消息中有“天灾迭降之湘江”一则,列举了当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我国地震科技信息资源体系的形成和标准化建设过程,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地震专业分类表》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创新点,以及如何解决交叉学科和新兴主题文献归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日前,本刊编辑部接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 0 0 4年版编委会寄来的入编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过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并通过学科专家评审,《世界地震工程》被确定为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并被编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 0 0 4年版(即第四版)。该书定于2 0 0 4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5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  相似文献   

7.
《湖泊科学》2008,20(3):F0004
国内收录:一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第4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古生物学文摘;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对《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试分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的科学性,实用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王秀文 《中国地震》1997,13(1):93-96
《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的编制①王秀文(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迫切地需要档案部门进行全面地现代化管理,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而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其中分类编目又是标准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GB/T 17742-2020《中国地震烈度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020)(以下简称“2020版烈度表”)自2021年2月1起施行, 5月21日云南省漾濞6.4级地震首次采用2020版烈度表进行烈度评定。本文通过计算地震平均震害指数,对比GB/T 17742-2008《地震烈度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09)(以下简称“2008版烈度表”)和2020版烈度表的烈度评定指标,分析2020版烈度表的变化改进,讨论2020版烈度表在地震烈度评定中的应用实效。结果表明,2020版烈度表房屋结构分类更精细,在此次漾濞地震中更好满足实际需求,评定结果更加科学反映真实破坏。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专辑所述内容是《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第一部分已发表在《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第4期上)课题的第二部分。作者简要地介绍了防御地震危险的方法(省略计算部分),地震危险减轻的选址方法,地震灾害的统计分析,公用设施财产损失及其应急反应的经济分析,地震工程投资的经济分析,以及地震灾害管理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地震文献分类表》的基本纲要,该分类表是结合地震系统实际情况而编制成的,一方面符合《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编制原则和体系结构,另一方面对结合地震科学和地震系统文献收藏特点,其内容比较充实,填补了地震科技资料分类工作的空白,已在地震系统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今年,我们迎来了《地球物理学报》的50华诞.《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6月,开创时,不定期出版,刊登的文章用英文撰写,以便于和外国交流.当时的刊名为《JuoumaoftheChineseGeophysicalSociety》,中文名为《中国地球物理学报》.第3卷(1954)年起用中文发表,改名为《地球物理学报》,外文名用拉丁文《ActaGeophysicaSinica》,以与中国科学院一些其他刊物的译名一致,并一直延用至今.《地球物理学报》由第问卷(1964年)起改为季刊,第25卷(1982年)起改为双月刊,1988年开始,采用中美合作方式出版英文版(季刊),英文名…  相似文献   

14.
岳尚华 《地球》2014,(4):54-57
3月22日,第四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暨《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日益紧迫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是地震档案的科学分类标准,它的分类体系充分反映了我国地震档案的特点及地震行业的职能分工特征。该文介绍了《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的分类体系及其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应用,指出了它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国家地震局1982年以(82)震发办字第245号文件发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地震年鉴)的通知》至今,《中国地震年鉴》已连续出版22卷(包括1949—1981年版补编本),共计1780万字,35110册。这22卷《中国地震年鉴》全面地记载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从建国到21世纪初的发展进程,真实反映了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预报等研究领域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新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简称"《公规》")。本文比较了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2009年版)(以下简称"《铁规》")与《公规》的抗震设计相关内容,并分别采用两本规范对25m墩高(D类)、35m墩高(C类)和40m墩高(B类)简支梁进行抗震设计,比较二者地震力和配筋设计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公规》和《铁规》的抗震设计框架和内容基本一致,在具体规定上如E2或罕遇地震设计最大加速度响应值以及桥墩强度和延性验算方法等方面不同;D类桥梁《铁规》地震力明显大于《公规》,C类和B类桥梁《铁规》和《公规》地震力相当;地震力相同时,《铁规》配筋率计算值大于《公规》,因《铁规》配筋设计基于容许应力法,而《公规》基于极限状态法。  相似文献   

18.
我刊接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编委会的通知,经过多项指标的筛选,《地震研究》已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中P3类即地球物理学类的核心期刊,该书将于1999年内出版发行。这是继1992年和1996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第二版之后,《地震研究》连续第3次被评为核心期刊。第三版的研制所使用的指标基本与前两版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三版所选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文摘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影响因子数据库”及重庆情报中心的“载文数据库”并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世界地震工程》2004,20(2):111-111
日前,本刊编辑部接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编委会寄来的入编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过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并通过学科专家评审,《世界地震工程》被确定为建筑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即第四版)。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贵州省地震局联合召开的“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方向研讨会”于1999年6月22~25日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25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科委和贵州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会议首先由丁国瑜院士、马瑾院士、邓起东研究员、张培震研究员、汪一鹏研究员、刘百篪研究员等对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的发展作了中心发言,分别就20世纪后半期地震地质学的主要成就,当前地质学发展的新进展和动向,构造物理实验研究进展的动态,和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向、新课题等作了介绍和展望,对与会代表进一步讨论有很多启发。代表们在讨论中结合我国地震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形势,对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方向与任务,得到以下10点共同的认识:(1) 努力吸取世界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推动和促进地震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2) 重视野外实际资料的获取,进一步开展中国活动构造定量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3) 重视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加强大陆内部现代构造活动图象和动力学的研究;(4) 开拓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