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台址信息监测系统是现代天文观测台站必备的辅助系统之一,在开展天文实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丽江天文观测站的基本概况,目前己经投入运行的天文望远镜设备,以及丽江2.4 m通用光学望远镜上配备的科学终端仪器。随后论述了国内外优秀天文观测台站己配备的台址信息监测设备,重点阐述了丽江天文观测站建立的台址信息监测系统。分析了丽江站一个年度的气象数据、云量数据、可观测小时数、可观测夜数和天光背景数据,以及近几年测量的大气视宁度数据,得出丽江站全年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的基本特征。根据实际观测情况,将丽江2.4 m望远镜全年的观测时间段分为三个等级,为国内天文学家申请使用并开展科学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学生天文教育实际,设计了一套远程望远镜系统安装于新疆阿克苏市,能够用作天文教学中的准专业观测和业余天文观测及摄影.系统提供了实时操作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自动化功能,通过新设计的TABLET语言,能够以批处理方式执行观测任务.在安装调试时,利用此系统测量了系统所在地阿克苏三中的白光和Sloan g'r'i'通道下的天光背景.另外提供了一次自动化测光观测实践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文瞬变源后随观测对于瞬变源证认具有重要的意义。瞬变源发生的偶然性和光变的快速性要求后随观测系统具有快速自动响应的能力。介绍了基于Python开发的天文瞬变源快速自动响应观测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核心是基于Django架构实现数据库交互与模块调度功能。系统有基于VOEvent的警报消息传递、网络端状态监控与交互平台、数据自动处理和结果自动反馈以及望远镜控制接口等主要功能。通过在北京的中法天文卫星科学中心和兴隆观测基地之间的消息数据传递和实际触发观测测试表明,系统能满足中法天文卫星项目地基观测系统瞬变源后随自动响应观测的基本要求,同时系统还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适用于其他类似的自动响应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大气湍流理论的进展及其天文学意义(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始于大约30年前.湍流理论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对大气湍流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了很好的认识,尤其是它为天文台选址和天文高分辨率技术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新的天文观测已对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可能给地面天文观测带来一场革命.在回顾了大气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后对传统大气湍流理论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新的天文观测事实以及为此而提出的新的大气湍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FAST的天文观测要求,对其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开发。首先介绍了FAST天文观测的原理,对天文观测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而后提出了馈源天文运动轨迹规划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针对其轨迹要求给出了控制方法,对天文观测控制软件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现场实地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算法与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始于大约30年前。湍流理论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对大气湍流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了很好的认识,尤其是它为天文台选址和天文高分辨率技术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新的天文观测对已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可能给地面天文观测带来一场革命。在回顾了大气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后对传统大气湍流理论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新的天文观测事实以及为此而提出的新的大气湍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近一年来,云台一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上试用的初步结果,包括用于直接照相、定位测量、跟踪观测及面源观测等。鉴于我国还是初次试用CCD系统作天文观测,本文还简要地介绍若干特有的基本问题。 从1984年4月起,云台一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的一米望远镜上试用将近一年了。在这段期间,我们对这一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已进行的项目包括:用作天体直接照相的精度,用作天体测量定位精度,跟踪观测对于发现运动目标的可能性,以及面光源观测的情况。这些试测结果都显出这套CCD系统的特具性能。虽不能说它能全面代替传统的照相乳胶,但和其它的探测器相比,在许多天文应用中,它确实有很大的优点。这套系统的使用将为我国光学观测天文提供一种新的探测手段。 本天从天文观测的角度介绍我们所用的观测和处理方法以及所得到的初步结果,目的是帮助有关天文工作者考虑他们的选题。鉴于国内还是初次使用这种CCD系统,我们对一些和其他观测手段不同之处讨论得详细一点,使读者容易了解。  相似文献   

8.
由于所观测的宇宙信号非常微弱,射电天文极易受到有源业务的干扰。有限的频谱资源和中国观测台站无线电环境的日趋恶化,制约了中国射电天文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射电天文观测频率,广泛调研国际电信联盟的相关规则和建议书;结合实测,分析中国现有和规划中的台站无线电环境情况,开发适用的无线电干扰监测系统。对于中国部分现有和新建的大型射电天文设备,通过与各级主管部门协商,在台址周边设立无线电宁静区,从而为射电天文观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无线电频谱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以多种形式混入望远镜接收系统,给观测带来误判或者降低观测信噪比.近年来国内国际射电天文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和阵列先后建设,观测灵敏度大为提高,射频干扰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射频干扰日益严重且不可逆转.提出利用2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射电天文观测的数据,对望远镜系统输出的时间频率序列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分离出原始信号中各分量,每个分量统计得到相应的阈值,将各分量与阈值相比较识别干扰成分并标记去除.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标记并消减干扰信号,且提高了观测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天文软件种类繁多,内容几乎涉及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天文学家还是天文爱好者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Skymap、Starry Night、RegiStar等各种天文软件的普及,天文爱好者在实际观测中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天文软件进行辅助观测,这些软件的使用对天文爱好者的各种实际观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掩星观测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掩星软件OCCULT(或其它掩星辅助类软件,以后会逐步介绍)进行辅助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