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对我国近代的科学与教育,有卓越的贡献。在科学方面,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著述,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还创立和领导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研究机构,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方面,他亲自讲课,编写教材,创立了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地理系。在浙大  相似文献   

2.
侯光炯院士从事土壤学研究70余年,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紫色土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很多令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他独树一帜地、创造性地提出了土壤生物-热力学理论,在发展我国独自的土壤学理论研究上有卓越的建树.  相似文献   

3.
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当我们回顾中国科学院40余年的发展史,满怀激情规划与整治祖国河山时,更加深切怀念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卓越的科学事业领导人——竺可桢教授。 竺可桢的一生是为发展中国科学事业而奋斗不懈的一生。为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被侵略、受屈辱的地位,他攻读工学、农学和气象学。1918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速回祖国,矢志发展中国气象科学、地理科学,为摸清自然规律,发展生产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杰出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的开拓者、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前任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先生80华诞之际,我们向他老人家表示衷心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他健康长寿.吴传钧先生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地理学家.他作为我国地理学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农业地理、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国土开发整治、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以及区域持续发展战略等研究领域,硕果累累,成就巨大,为该领域的典范.60年来一直坚持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致力于发展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开拓了我国当代地理学一系列完整研究领域,发展了全国地理学界的联合与协作,促进我国地理学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推动了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吴传钧院士为发展我国地理学,促进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不遗余力,特别是在“文革”后为恢复我国地理学界在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席位,呕心沥血,并以外交家的风度,在国际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和争取工作.他不顾身体欠佳,甚至抱病奔走于世界各地,经他近10年的不懈努力奋斗,终于使我国地理学界重返国际地理联合会,从而提高了我国地理界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信心,为中国地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呂炯教授(1902-1985)是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在襄助竺可帧教授开创我国的气象事业中,在组织、发展中国的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古气候学,气候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是一位深受我国气象、海洋、农业和地理界尊敬的老前辈.他的逝世对我国科学事业是一大损失.悼念吕炯教授莫过于从他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中吸取教益,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文集》1979年即将在北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选载了竺可桢同志著作79篇,反映了他近六十年的教育和科学活动;收集了竺可桢公开发表的271篇论文目录。文集还以“竺可桢生平与贡献”为题概述了他一生对于推动和组织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文集》1979年即将在北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选载了竺可桢同志著作79篇,反映了他近六十年的教育和科学活动;收集了竺可桢公开发表的271篇论文目录。文集还以“竺可桢生平与贡献”为题概述了他一生对于推动和组织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曹廷藩教授传略刘琦(中山大学地理系广州:)曹廷藩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从1937年去英国留学正式开始攻研地理科学起,直到1990年1月22日逝世止,半个多世纪,他辛勤地在地理科学这块土地上耕耘,为发展中国地理科学事业,特别是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献...  相似文献   

9.
尹泽生  李炳元  王守春 《地理学报》2012,67(7):997-1001
杨逸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 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地理科学事业。1959-1998 年他前后20 余次到青藏高原考察, 其中二次在喜玛拉雅山库拉岗日峰和南迦巴瓦峰参加登山科考, 八次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他五次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考察。2001 年后, 他还开展了对台湾澎湖、兰屿、绿岛的历史环境考察。他曾四次到日本考察并开展学术交流, 2003 参加了北极考察。他在多年实地考察基础上, 以丰富的资料和测量数据, 参与论证和确认我国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地位, 为中国地理学赢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0.
沈玉昌与中国现代地貌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玉昌 《地理研究》1997,16(1):77-84
沈玉昌教授是我国着名的地理学家和杰出的地貌学家。在60年的地理科学工作中,他对我国现代地貌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河流地貌、地貌区划与地貌制图、应用地貌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1 《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季刊,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地理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地理学术交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理学会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中国地理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她的前身是19  相似文献   

13.
由于张彭熹院士在长期的地质科学工作中为国家地质科学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特被授予第七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为了纪念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科学实践、不断创新、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而设立的。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面向全国地质行业的最高层次的荣誉奖。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4.
李宝田 《地理研究》1990,9(3):68-70
1990年3月18日8时30分,邢嘉明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告别了他热爱、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地理科学事业。此时他正担负着减灾工程项日之一——“莱州湾海水入侵灾害综合防治”工程立项的重大科研任务,并已开始动手撰写酝酿已久,也是他努力开拓的研究领域《全新世环境变迁》一书的第一章,此时才刚刚渡过他的55周岁。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地理界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为了交流经验、相互促进、增进联系、加强协作,推动和繁荣我国的地理科学事业,中国地理学会特邀清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地理研究所和其他有关科研单位的所长,综合性大学和国家教委直属的师范大学地理系系主任,于4月8日至11日在上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三十年代,李四光教授在庐山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随后发表的著名论著——《冰期之庐山》,曾经像发现中国猿人那样轰动过我国地学界。由于李四光教授对地质学的卓越贡献和他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开创性工作,使得他的论著具有特殊的影响,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承认和应用,南起广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沙漠》学报征稿简则一.本学报是沙漠学科领域的学术性刊物,旨在反映我国沙漠及沙漠化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沙漠科学事业的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二.本学报刊载的稿件主要是:反映沙漠学科各个方面、代表我国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选于199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共228页,林超教授(1909-1991)是当代国内外著名地理学家。他从事地理研究和地理教育60余年,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现选录他20世纪30-90年代的代表性论文27篇,涉及地理学众多分文学科。林超教授的地理学术思想精髓是“地理学的综合性”。这实为宝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19.
笔谈: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进展--祝贺陈述彭院士八十华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报》2000,55(1):1-8
编者按:陈述彭院士是我国地理学界著名的科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地理学、地图学、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是我国遥感应用科学的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在陈述彭院士的大力倡导和积极组织下,我国地理科学工作者圆满完成了国家地图集编撰、遥感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许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建立了遥感应用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培养和造就了数以百计的青年科学家.值此陈述彭院士80寿辰之际,本刊发表这一组笔谈,回顾陈述彭院士在推动我国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不仅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而且为我国山地研究(尤其是山地灾害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回顾竺老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报告,以及他对西南山崩、泥石流考察研究的期望,使我深感竺老极为关心和重视我国西南山区建设和山崩、泥石流灾害。 随着我国山区经济建设的发展,竺老指出,山区研究应抓:山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以西北黄土地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西南山区为主,进行山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的研究,提出开展多种经营、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为开展农林牧副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竺老的这些学术思想,对当今我国大西北、大西南山区的资源综合开发利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