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1964年开始,我们对山西、河北、内蒙古及宁夏等地区的双星藻科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资料,经整理其中有14个新种和3个新变种,分隶于双星藻属、拟双星藻属、转板藻属和水绵属。本文即报道这些种类。 全部新种和新变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标本室。 1. 宁夏双星藻(新种)(图版Ⅰ:1)  相似文献   

2.
切孢藻属(Temnogametum)是W.and G.S.West在1897年建立的。属的模式种为Temnogametum heterosporum W.& G.S.West。自本属创立以来,世界各地报道的种类不多,多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是比较罕见的淡水绿藻之一。 切孢藻属隶属于双星藻目(Zygnematales)、双星藻科(Zygnemataceae)。关于双星藻  相似文献   

3.
我国双星藻科植物分类研究已有40余年的历史。40余年来,我国已报道的此科植物约210余种。其中,不少是我国特有的种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双星藻科种类极为丰富。目前,尚有不少省、市、自治区的种类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文报道的只是我们在1964—1965年间研究湖北省双星藻科植物发现的部分新种和新  相似文献   

4.
毕列爵 《海洋与湖沼》1979,10(4):354-361
1973年9月—1978年6月,我院先后派出十余人在河南省内十多个县、市进行了淡水藻类的调查采集。采得的标本绝大部分是由我系陈秀英同志制成甘油封片,以供鉴定。全部标本的鉴定工作,是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饶钦止教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 鉴定结果,发现有9个新种,2个新变种和1个新变型,分隶于双星藻属(Zygnema)和水绵属(Spirogyra)。现报告如下。至于河南省已知的全部双星藻科植物,日后将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双星藻科转板藻属2新种及此属1种和水绵属2种为我国新纪录,并根据我国的标本对其形态特征和有关文献上的错误作了讨论和校正。  相似文献   

6.
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区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种类为主,优势种为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菱形藻(Nitzschia sp.1)等,同时出现多种裸藻、绿藻和甲藻。本次调查共鉴定到浮游植物31属87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23属75种(包括变种),蓝藻门3属3种,绿藻门1属4种,金藻门1属1种,甲藻门2属2种,裸藻门1属2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2.78×104~1.14×106个/L,平均为3.51×105个/L,季节变化为双峰型。出现大量的底栖硅藻和淡水性藻类是该水域浮游植物的一个特点。浮游植物的组成和结构表明该水域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凹顶藻属(Laurencia)属于红藻门,真红藻纲,仙菜目,松节藻科,凹顶藻亚科。本属是松节藻科种类最多的少数几个属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知约85种左右,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本属的种类变异很大,在分类上被认为是很困难的一个属。 本文对我国西沙群岛产的凹顶藻属进行了分类研究,除因标本数量过少或因缺乏必要的生殖器官,有待将来调查采集补充标本后再行研究外,经鉴定共有下列11种,隶于两个亚属和6个组。  相似文献   

8.
甲藻(Dinophyta)凯伦藻科(Kareniaceae)的分类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伦藻科(Kareniaceae)是甲藻门中较新建立的一个科。凯伦藻科种类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域,目前已报道3属30个种。由于该科大部分种类频发藻华,严重威胁近海生态安全和水产养殖,因而备受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沿岸也逐渐成为凯伦藻藻华的重灾区,凯伦藻曾引发我国最严重的几次藻华事件。本文对本科种类分类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翻译其中文名,编制属、种分类检索表,以期为我国凯伦藻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凯伦藻藻华防治提供基础而必要的种源信息。  相似文献   

9.
2013年采集了上海港20艘国际航线船舶的压载水样品,对压载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包括温度、盐度、pH、水龄、溶解氧(DO)、溶解性有机碳(DOC)、余氯(TRO)在内的水质指标,并对浮游植物丰度和水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2属83种(含变种或变型),其中硅藻门30属80种,金藻门1属2种,甲藻门1属1种,硅藻门种类数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96.4%,未检出产毒藻类和疑似产毒藻类。各船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在0~22种之间变动,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3.82±1.13)×103/L,常见种(出现率≥30%)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出现率:60%)、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出现率:45%)、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出现率:30%)。此外,虹彩圆筛藻(C.oculusiridis)和小型园筛藻(C.minor)的出现频率均高于20%。此次调查共鉴定赤潮藻21种,全部隶属于硅藻门。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丰度与压载水的盐度和溶氧呈显著相关。在外海压载的压载水的中所携带的浮游植物种类和丰度与在港口压载的压载水所携带的浮游植物种类和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在作者从事我国淡水藻类研究中,积累了一些有关分类学方面的资料。现将这些资料陆续加以整理,写成论文发表。篇幅较短的都编入此《杂录》中。一、在中国发现的绿鞭藻科植物Ⅰ.On Some Species of the Chloromonadaceae Found in China绿鞭藻科(Chloromonadaceae)在分类位置至今尚未确定的绿鞭藻纲(Chloromonadineae)中是最典型的一科,包括具有2条鞭毛和多数盘状色素体的种类。由于这些藻类很不常见,虽然在百年前已有此科种类的记载,但可供参考的文献至今还很少,记载的种类也不多;为一般所公认的也不过3属、共约11种。同时,根据现有的记载,这些种类在地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