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下水》2016,(1)
首先总结了目前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和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方法,介绍模糊综合判别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西藏某铜矿山水质分析资料,分析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矿区地下水水质做出了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最后提出矿区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5)
矿山的开采大多需要进行疏干排水,而在疏干排水时持续的地下抽水势必导致区内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场的变化,对周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造成影响。为了分析矿山开采中地下水流场的变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兴隆县某金、铁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建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对已知地下水动态水位的拟合与检验,确定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利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兴隆县某金、铁矿运行投产含水层水位的变化特征,探讨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合研究前期鞍山地区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论述了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尤其是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了鞍山市幅内存在的东鞍山铁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评述了地下水水位水质多年动态变化特征和地下水降落漏斗情况;分析了地质环境问题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上海市浦西地区为例,对其承压水的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人工开采和回灌对地下水水位流态、水质动态和水温动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大气降水等其他因素对地下水动态仍有一定的影响。了解这些情况对于我们研究上海地区地下水变化规律以及建立准确完整的地下水水流模型和地面沉降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是一个矿业大省、经济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黄金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质型缺水省份之一。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井下矿坑水向外部环境排放,不但造成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而且还引发了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重点对山东省煤矿、铁矿、金矿等主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下水系统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主要开采矿山导致产生地下水疏干漏斗、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低了地下水的调蓄能力,改变含水层的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致使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逐渐减少,该研究为有关政府部门督促矿山企业对矿坑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水资源保护、减少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城解州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形成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城解州地区近年来出现地下水水质明显恶化的现象, 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水质分析对比, 认为是洪积倾斜平原中上部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 水力坡度变缓, 在这种条件下, 又在咸淡水过渡带附近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低于硝池水位, 引起咸水入侵, 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研究认为必须控制开采量和抽水地段才能防止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郑州市突发时刻供水安全,在郑州市沿黄河的万滩一带勘查一处应急后备水源地。水源地的选址以资料收集及野外补充调查为主,通过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合适的水文地质计算参数,通过计算机DOS编程,采用解析法对水源地开采进行水位预报评价,用比拟法对开采资源量进行了验证,确定开采资源量为19.8×104 m3/d,在连续应急开采200d后,中心井位最大水位降深为10.81m,水位降深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较小。郑州市万滩应急地下水水源地处于黄河下游的黄河冲积扇中上部,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巨厚,地下水储存量丰富,黄河常年补给地下水,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补给保障且水质较好。水源地可以作为未来突发时刻郑州市中短期供水的补充水源。  相似文献   

8.
吕志涛 《地下水》2008,30(1):28-31
河南省部分的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集中分布和小规模露天民采及无序开采的特征,决定了水源区矿山地质环境恶劣的现状,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其中以采矿活动对水质影响为甚。所以,依此经过对地下水、地表水及选矿废水排放等的确定,采矿活动引起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的恶化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影响程度不太明显。为保障丹江口库区水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水质的安全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兆茂  宋学印 《山东地质》1999,15(4):35-38,55
介绍了山东省冠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由于过量开采浅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位下降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张龙江  朱维斌  陶然  朱伟 《地下水》2006,28(5):44-46
本文通过对濉河符离集段地表水与傍河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进行同步观测,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濉河符离集段地表水与傍河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与地下水水位高度相关,傍河地下水水位与离河距离、河水水位关系表达式为:z=-5.9254-0.0003x 1.2110y,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Cl-离子、NH3-N相关性良好.可见濉河地表水污染对傍河浅层地下水污染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中上游矿区煤?水矛盾突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室内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矿井水的量质特征,揭示煤炭高强度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开展矿井水生态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井富水系数在0.23~2.28,平均为0.91,评估2020年区内矿井排水量高达4.70亿m3,受采掘活动影响,浅埋煤层开采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区内矿井水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组分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Na+、SO4 2?、溶解性总固体(TDS),未处理的矿井水外排将会污染区内地下水环境;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超限的水质指标主要为NO3-N,与矿井水超限水质指标差别较大,反映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采矿活动影响较小;提出矿井水浅层回灌和矿井水生态灌溉2种模式开展研究区矿井水的生态利用,矿井水回灌对矿井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色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回灌后出水满足Ⅲ类地下水限值;浅埋煤矿矿井水具有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灌溉用水的较好潜力,中深埋煤矿和深埋煤矿矿井水不适宜作为灌溉用水。研究结果为我国西部煤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通沿海地区主采层地下水咸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卫华  邢卫兵 《江苏地质》2008,32(4):286-291
Ⅲ承压水为南通市地下水主采层,全区性开采。经过数十年的大量或过量开采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主采层水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改变了含水层组内部和含(隔)水层组间的原始相平衡状况,因而其水质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南通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不同时期水质状况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区内主采层地下水咸化的变化特征,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规划管理,保护地质环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oal mining on groundwater quality in Talcher Coalfield area, seventeen groundwater samples for pre and post monsoon seasons were collected from borewells/dugwells and analysed for major ions and trace elements. Water quality analysis of major ions and trace elements shows elevated concentration in few groundwater samples. The water quality data was analysed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viz.,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 clearly shows that the variation in the season is due to recharge of rain water during monsoon. The factor and cluster analysis brought out impact of intensity by mining activity on groundwater regime. Discharge of mining seepage effluent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groundwater contaminate the surrounding groundwater regim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re potential tools and provide greater precision for identifying contaminant parameters linkages with min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采煤对松散含水层地下水扰动程度评价方法适用性不足等问题,以神东补连塔井田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采煤对地下水动力场的影响规律,得出矿井水(矿井排水与采空区储水)的形成是导致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和转化量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并从松散含水层生态水位变化、含水层损伤以及水量损失的角度,提出了采煤对地下水扰动程度的3个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补连塔井田松散含水层地下水生态水位扰动指标基本均大于1,采扰比达92%,说明采煤对生态水位影响较大;由于采动裂隙直接发育至松散含水层内部,导致井田范围内8%面积的含水层完全损伤而失去地下水调蓄能力;而在重复利用矿井水并开发地下水库储水功能的条件下,补连塔矿地下水量损失减少至8.5%,说明矿井水的充分利用对减少地下水资源损失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露天采矿工程以及采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露天采矿对地下水水源涵养、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位及地下水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保护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出企业应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6.
青多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是济源市的主要供水水源,研究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探明蟒河口水库是否补给水源地对城市安全供水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河南某大型裂隙岩溶水源地多年逐月(1994年6月—2019年12月)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地下水位动态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定量确定水源地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建立水位动态预测的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①第一阶段(蟒河口水库蓄水前),水源地地下水位主要受降水和开采影响。其中,第1时段(1994年6月—2005年12月),水源地开采量约2×104 m3/d,地下水位主要受降水量影响,开采量影响较小;第2时段(2006年1月—2014年8月),水源地开采量由2.2×104 m3/d逐渐增大到约6.5×104 m3/d,地下水位受开采和降水双重因素影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②第二阶段(蟒河口水库蓄水后),水源地开采量由2014年8月的6.5×104 m3/d增大到2019年6月的8.8×104 m3/d,岩溶地下水位不降反升,其水位主要受蟒河口水库蓄水和降水影响,开采量影响甚微。在不考虑蟒河口水库蓄水影响的情况下,应用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对水源地地下水位进行预测,蟒河口水库蓄水后实测的水源地地下水位高于预测水位,并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蟒河口水库蓄水水位、水质特征等方面论证了蟒河口水库的补给效果。本研究可为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类似地区地下水动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采动矿区水环境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动前后,相应伴生水系调整和水体污染,产生水环境灾害。以阜新新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环境地质情况调查分析基础上,主要从水资源流失、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积水、矿区地表和地下水质污染等方面探讨了矿区水环境灾害的形成及特征。大面积的开采,造成矿区水资源流失严重,矿山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废旧地下采场和露天矿坑形成的积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运移累积、吸附转化、溶解解析和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矿区矿井抽排水和河流水质污染物不同程度超标。针对矿山水环境灾害,建议采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建防排水及净水设施、水环境监测等手段进行防治,以使矿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煤矿开采岩层移动与覆岩破坏理论,运用地下水动力学基本原理,阐述了采动裂隙导水与采动变形压力作用使采动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的力学机制,并依此建立了采动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数学模型。结合铁煤(集团)公司大平矿三台子水库下N1S2综放开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通过编程计算得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白垩系下部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曲线,经与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甘肃昌宁盆地水资源利用现状和矿业开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研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通过对城市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研究城市工矿排放的废水对下游农业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适合于城市工矿区与农业区相适应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认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西北其它干旱区城市提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山西阳武河流域上游煤矿区为例,分析了采煤对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量减少的影响。未经处理的矿坑水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过境河流水,同时也对第四系潜水、深层岩溶承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采煤排水是区域水资源量的减少和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对2个不同开采期水资源量变化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采煤排水引起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三水转化关系的变化,而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流场变化、开采模数远大于径流模数、隔水层连续性破坏、底板突水、水资源污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