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伦古湖水化学特征及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乌伦古湖水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监测分析,本文全面论述了乌伦古湖的矿度,主要离子,硬度pH值,溶解氧等主要成分及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影响乌伦古湖水化学特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本文也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地球上最古老最深的湖,以其丰富的淡水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发源于蒙古的色楞格河补给了湖泊水量的50%以上,全长1204km的色楞格河沿途流经荒漠、草原及森林地带,给贝加尔湖带来了丰富的养分,也在入湖口处形成了面积近700km2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 相似文献
3.
厦门马銮湾水域无机氮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1998年5,9,11,12月对马銮湾的调查结果,讨论了湾内水体无机氮的化学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銮湾无机氮含量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在水温较低的季节,NO3-,N为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在水温较高的季节,NH4-N则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马銮湾DIN的季节变化与叶绿素的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作者认为改变现在养殖模式,将大大降低马銮湾的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河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部分直接来自陆源,部分则源于河口水体的生物化学作用。在有污染源的地区,水体携带着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粒和某些洛于水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海水与河水混合的河口环境条件下发生沉淀;另一些溶解性的营养物质能促使浮游生物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也变为沉淀性的有机物质,致使底质状况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海洋生物异常有害的腐泥。国内外关于利用底泥的有机组分来探讨河口水域有机污染状况的资料目前还较少,对衡量有机污染或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底泥测定项目也研究得很不够。通常只用底泥中的硫化物、有机碳(或COD)和氮等成分的含量来反映底质的状况,但由于海域自然环境状况不同,这些成分的背景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难以对比。为对本河口区底泥中的有机组分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分析测定了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有机氮(TON),总磷(TP),腐植酸量(HA)、硫化物(S),烧失量(IL)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等成分的含量。沉积物样品主要采于1984年5月。采样站位示于图1。根据站位设置的具体自然条件,可将调查区划分为三个区段:永定新河河口段,系指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包括A,B,C 和D站;大沽排污口区,系指天津南排污河河口段的E和11b站,以及海河防潮闸外侧的11a站;河口近岸海区,系指上述两区段站位以外的其他调查水域,包括北塘口、大沽口及其口外海域。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采用下列分析方法:有机碳——重格酸钾氧化法;有机氮——元素仪测定法;硫化物——腆量法;腐植酸——碱液提取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基紫光度法和原子吸收间接法(吴景阳等,1986 ;本集吴景阳等另文);磷——比色法;烧失量——重量法。
本文着重讨论这些有机组分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5.
黄海、东海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分析研究了2001年春季黄海、东海颗粒有机碳(POC),结果表明POC的浓度为2~3815μg/dm3,其平面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海水表层POC浓度与三磷酸腺苷(ATP)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2001年真光层POC主要是海洋生物源.对不同海区POC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做了探讨:长江口附近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影响,POC呈现表层低、底层高的特征;陆架区POC的垂直分布是生物活动与水文条件(海水混合、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影响POC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大洋海水的性质.由海区4个周日连续站的观测结果得知黄海区POC的周日变化主要受生物周日活动的影响,而在东海区POC周日变化除了受生物周日活动影响外,还分别受到潮汐作用以及海水水团周日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广谱抗菌的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抑菌剂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医疗、禽畜及水产养殖等。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随代谢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构成潜在风险,截至目前,这些影响和风险并未被探明。因此,对8种典型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我国典型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阐述,评估了它们对不同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生态风险,并诠释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浓度分布差异显著,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分别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浓度和污染程度最高;水体藻类是磺胺类合成药物最敏感的水生物种,其次是甲壳类和鱼类,磺胺甲恶唑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高风险;磺胺类合成药物进入体内后被代谢成不同的产物,与母体合成药物一同进入水环境中经历降解过程;生物降解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磺胺类合成药物去除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细菌、真菌及藻类均可降解磺胺类合成药物。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磺胺类合成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及合成药物混合毒性的研究,明晰水环境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分布-代谢-传输-效应的综合过程,探析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生...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的表层水质、悬浮物和沉积物样品,探讨了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及与其他河流的异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站位,夏季沉积物总碳占比平均为1.74%,略高于秋季的1.70%,两者差异不明显.研究区沉积物总碳占比为1.21%~4.84%,平均为1.82%,从水口水库至福州市区河段,其含量逐渐升高,在北港达到最高值,而后由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征.秋季悬浮物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高值区范围大于夏季,且含量也更高.研究区悬浮物含量、COD、颗粒态总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分布特征,悬浮物中总碳的含量则呈现从库区经河口向外海减少的趋势.沉积物总碳与悬浮物总碳、悬浮物含量、COD总体显著相关,悬浮物的沉降-再悬浮-再沉降过程是影响沉积物总碳分布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农田和畜禽水产养殖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来源.闽江口沉积物总碳含量低于黄河、长江,而与其他中小型河口相近,处于国内河口较低水平,这与流域内源岩特性、有机物输入量以及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北港段沉积物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河流,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将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北极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7月和2003年7月在北极科学考察中获取的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析结果表明,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约为1.41%,远高于我国东海和世界部分大陆架沉积物;有机碳/氮比值为8.69,反映了有机物以海洋自生为主的混合性来源;有机碳与有机氮之间显著相关(R=0.93);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粒度明显相关(R=0.71),细粒粘土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质量分数高于砂质沉积物的;在水深200m以内,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水深加大有一定的增加;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生源硅质量分数明显相关;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纬度变化较小。结合2次北极考察的实测结果,对楚科奇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来源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沉积有机碳埋葬可能主要取决于生物泵。 相似文献
9.
对东印度洋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它们的区域化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500多个样品进行了涂片研究、整体地球化学、相关分析和地化分区分析研究.用这些结果来确定东印度洋的沉积物分布模式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南流江口海域盐度的锋面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998年10月和1999年1月、4月、8月4个季度月的调查资料,对南流江口海域盐度锋面特征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盐度的锋面特征随季节变化较大,春季突出了南流江径流的影响作用,夏、秋季则突出了北上海流和西向沿岸流的顶托影响作用,冬季则由合浦沿岸水及南流江径流综合影响所形成;相关分析显示,盐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除径流影响较小的冬季外,多具有密切关系,而且除pH外,均表现为负相关.其中以与溶解态N、P、Si的相关性最好,都达到了高度显著水平,与COD、SS的关系次之,其余形态氮多以良好负相关出现,而形态磷的相关性都表现较差.显然,南流江径流对北海湾溶解性N、P、Si贡献最大,这是导致该湾N明显偏高、P成为赤潮诱发因子、Si成为最丰富营养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水化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湖水化学的特性如何?本文根据1980年~1988年逐月水化学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鄱阳湖水化学在相近条件下的年内变化与地区分布,并对鄱阳湖的水质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太湖水环境的演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太湖近二十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试图对太湖水环境演变作一概括总结,指出太湖近几十年来水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湖泊面积不断减少,滩地发育,防洪调蓄能力下降;水污染日益严重,水华频繁爆发,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等,并对近些年来太湖水环境的研究和治理作一简要总结,提出水环境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1985-1987年来1989-1991年对青海湖及其水系的考查资料,研究其化学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青海湖及其入湖河流水系在萎缩过程中,水系总矿化度增加,逐渐咸化。除尕海水的Mg^2+;耳海水的K^+,SO^2-4,CO3^2-;人湖河流水的SO4^2-离子浓度减小外,青海湖、尕海及耳海本中Na^+,Cl^-,SO4^2-离子增加速率较大,Ca^2+,Mg^2+等离子增加速率较小。尕海 相似文献
16.
17.
18.
南四湖的形成及水环境演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5ka以来的水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 ,南四湖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 4个阶段 :初时 ,湖区为古泗水及其沿岸平原 ;西汉时期古泗水中下游段形成分散的湖沼地 ;唐—明代受黄河夺泗入淮和开挖京杭运河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沼扩张、合并 ;清同治 1 1年黄河大决于东明后 ,先后出现的南阳、昭阳、独山、微山四湖合并为统一的南四湖。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洪水规模与1995年自然降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5年前汛期(4~7月),四水流域,湖区,长江中上游等集水区间自然降水水平与洞庭洪水关系的研究,探讨洞庭湖早已出现的“高水位,低流量”异常现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揭示本世纪来,洞庭湖至今并达到1954年降雨规模,从而着重指出洞庭湖距世纪洪水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