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核工业二六八大队海川投资公司入滇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水岸星城”近日举行二期盛大开盘,这一期推出的700多套房源.在开盘当天就售出500多套。 2007年.国家对房市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在6次加息及二套房政策的影响下,消费者观望气氛渐浓,成交低迷。但海川“水岸星城”却依旧期期热销,这与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的北大山地区首次发现一种花岗岩形成的石林,钱方等命名为花岗岩石林。花岗岩石林是一种新型的地貌景观,石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左右的一些山脊上,石林相对高5~20m,座座石峰,千姿百态,造型奇特,美不胜收。当地蒙古语称此石林为“阿斯哈图”,即险峻的岩石之意。花岗岩石林由燕山期花岗岩形成,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发育,这些节理裂隙为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奠定了基础。第四纪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形成了众多的冰川遗迹,如山脊上发育了由花岗岩构成的冰川遗迹一刃脊和角峰,这些冰川遗迹也就是花岗岩石林形成的雏形。同时,花岗岩受到冰川和流水侵蚀,特别是长期强烈的寒冻风化及风蚀等作用,在内、外动力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现今独特的花岗岩石林。北大山花岗岩石林以其独特地质特征和观赏价值,而成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路南石林形成过程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林钧枢 《中国岩溶》1997,16(4):346-350
石林是一种巨型石牙类型。在赤道热带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沙捞越等地的类似形态,称“针(剑)状喀斯特”。纬度较低的路南石林是处在低海拔时古热带环境下形成的。在热带强烈的“双重剥蚀作用”,尤其在土下溶蚀作用下,本区同时发生夷平作用,形成广大的准平原。在上新世,特别中更新世以后,该区急剧抬升,形成高原,石林过程终止,向剥露与瓦解过程发展。高原上石林及其原野是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和云南高原演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滇中路南石林的发育年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路南石林是多斯喀斯特过程的产物。根据石林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性变化,古风化壳,溶蚀率,钙化样年龄,确定了路南石林发 多期性:前玄武岩期、前路南古湖期、路南古湖斯,高原-巴江期。  相似文献   

5.
又见石林     
凌赟 《浙江地质》2011,(1):58-59
群山千峰秀,苍岩万柱石。 自孩提时代看过电影《阿诗玛》后,彩云之南的石林也就成了我神往已久的地方。 虽然,云南石林于我并不陌生。记得,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深圳的“锦绣中华”里,就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云南石林”,且还留过影。而真正地走近石林,领略并感知石林,却是2010年阳春三月的滇南之行。确实,只有当你亲躬于这片真实的石林中时,才能感知得到她所张扬着的生命力量与庞大气势,才不得不为这些充满生命的活力之石而感到震撼!  相似文献   

6.
在黄果树瀑布北约2km处,新发现一片长1-1.5km,宽0.5-0.8km的石林,命名为黄果树石林。贵黄高等级公路通过该石林南侧,交通方便。黄果树石林可作为黄果树景区风景点之一而共同开发。黄果树石林由早三叠世(距今2.4亿年前)浅海中沉积形成的安顺组白云岩组成。形成石林的岩层为厚层块状,发育东西向节理,也有南北向和其它方向的节理,且这套厚层岩石上下均为薄-中厚层状岩石。喜山运动以来的差异风化和溶蚀作用逐渐形成了黄果树石林。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质》1996,15(4):363-370
中国云南路南是高原型喀斯特发育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石林喀斯特”最为著名。该区域喀斯特演化历史及其特点充分反映了云南东部地区在喜马拉雅运动期地壳活动的特征。石林喀斯特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钙质沉积物,包括河滩钙华、瀑布钙华、湖滩钙华、洞穴钙华及第三系硫酸盐岩。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石林地貌及其间的洞穴钙华,代表了石林发育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地壳抬升-溶蚀、再抬升、钙华沉积。湖滩钙华和河滩钙华的规程特征也  相似文献   

8.
云南石林岩溶发育的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地质地貌景观调查、填图为基础,应用区域地层、古地磁资料、植物和孢粉化石、岩石与古土壤的化学成分(含稀土元素)、古土壤粘粒硅铝比值、钙华、溶蚀率等资料,研究了石林岩溶各主要演化阶段的古环境特点。石林地区能保留有早二叠世晚期至第四纪的石林岩溶是源于该区特殊古地理环境演变所控制的不同古环境下的岩溶过程差异。按照岩溶与环境的关系,可将石林岩溶演化的漫长过程分别划分出有利于石林岩溶发育与有利于石林岩溶保存的不同时期。石林地区的石林岩溶经历了古热带湿热海岸边缘、古热带行星风系干旱环境、半干旱山地湖泊环境与热带低海拔湿热气候到高原亚热带干湿季风气候演变。石林地区是研究漫长地质时期的不同环境下石林岩溶发育与保存的较好地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路南石林是多期喀斯特过程的产物。根据石林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性变化、古风化壳、溶蚀率、钙华样年龄,确定了路南石林发育的多期性:前玄武岩期(晚二叠世早期)、前路南古湖期(三叠纪—古新世)、路南古湖期(始新世—渐新世)、高原—巴江期(中上新世—更新世)。高原—巴江期是剑状石林的主要发育时期。各期石林空间上的分离与重叠是路南石林喀斯特景观多样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石林旅游会遇到良好的机遇和面临严峻的挑战。石林要在21世纪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旅游业,就必须严格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还必须尽早做好如下工作:(1)建立新型的石林国家公园;(2)建立石林游客中心和石林博物馆,做好科普工作;(3)建立石林图书馆和信息中心;(4)加强石林研究中心和石林研究基金建设,不断为游客提供新知识;(5)加强新型、先进的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进行知识创新、交流和商务活动提供良好条件;(6)不断对石林管理人员、职工和导游进行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万盛石林位于万盛国家地质公园龙鳞石海景区的核心地质遗迹。构景岩层为奥陶系宝塔组龟裂纹灰岩。与万盛石林所处同一夷平面天门洞内,采集新鲜钙化沉积物样品进行铀系不平衡年龄测定,研究万盛石林开始发育年代在12.9万年以前的中更世中期。同时对成景母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具有抗溶蚀、侵蚀能力弱的特征,为典型的蘑菇状石林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其形成由岩性、构造、气候、水文及土壤生物等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12.
路南石林喀斯特的形态特征及地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宁 《云南地质》2000,19(2):103-110
石林喀期特是喀斯特地貌中的一种极端形式,主要由表面溶良发育,高达30 ̄50m的剑状石峰、石柱组成。同世界其他一些著名的剑状喀期特相比,路南石林喀斯特具有最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最为多样的形态。研究表明:自2亿5千万年前早二叠世末期首次出现石牙以来,石林的发育经历了四大演化阶段;石林的形成是有利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土下溶蚀是主要形成机理。剑状、峰状、塔状、蘑茹状及其他不规则状为石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20,(2):349-352
重庆万盛石林位于万盛国家地质公园龙鳞石海景区的核心地质遗迹。构景岩层为奥陶系宝塔组龟裂纹灰岩。与万盛石林所处同一夷平面天门洞内,采集新鲜钙化沉积物样品进行铀系不平衡年龄测定,研究万盛石林开始发育年代在12.9万年以前的中更世中期。同时对成景母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具有抗溶蚀、侵蚀能力弱的特征,为典型的蘑菇状石林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其形成由岩性、构造、气候、水文及土壤生物等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14.
贵州喀斯特石林发育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贵州喀斯特石林发育分布广泛,其中面积较大且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石林主要有贞丰竹林堡、兴义泥凼、思南长坝等七片。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及采样分析研究,划分了石林的形态及成生类型,并从第四纪地质环境变化的角度对石林发育演化的地质、气候及水文环境进行了分析论证。喀斯特石林作为一种时空四维体,从形成之日起就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之中,根据现有溶蚀速率推算,贵州石林形成的年代下限一般不早于中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石林(阿斯哈图)--一种新的地貌景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在内蒙克什克腾旗增内的大兴安岭山脉的北大山上,发现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地貌景观。花岗岩石林是在特殊的内、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的。花岗岩中的节理和裂隙是形成石林的构造基础;在古冰川、寒冻风化、风和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了石林。其形成和发育过程主要分为:冰川作用;寒冻风化、风和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了石林。其形成和发育过程主要分为:冰川作用;寒冻风化作用;风蚀作用和夷平作用4个阶段。花岗岩石林地貌是花岗岩地貌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贞丰竹林堡石林的地质背景、成景条件以及景观特征, 并对其美学价值进行了探讨。竹林堡石林位于早三叠世奥伦期相变带上, 是贵州三叠纪喀斯特石林的重要代表, 具有表观形态美、空间结构美、景观组合美等美学特征, 新发现的"新双乳峰"物质组成与原双乳峰同为安顺组白云岩, 是竹林堡石林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广西贺州石林是我国惟一的由大理岩构成的石林。质纯色自的大理岩习称“汉白玉”,因此贺州石林又被称为“玉石林”。贺州石林位于广西贺州市以北约18公里姑婆山南麓的新路圩附近,正好处在姑婆山花岗岩与古生代沉积措的外接触带内。  相似文献   

18.
铜仁碧江石林是2016年碧江区旅游资源普查新发现最有开发价值的地文景观资源之一,为一处极为特殊的地质遗迹资源,发育在锦江北岸石灰岩顶盖上,石林普遍高1 25 m,象形山石众多,经省级终评为四级旅游资源。本文从碧江石林的地质特征及地质演化出发,对石林及其中象形山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石林的形成主要经过了岩石形成、地下水溶蚀和地表塑造三个阶段,发育步骤为从节理裂隙—溶蚀网—埋藏石芽—溶沟、溶槽—高度增加—相互分离—成片石芽、石林。同时由于岩石组分局部不一致,可溶性存在差异和北东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三组节理裂隙的形成,加上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象形山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林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彭建 《中国岩溶》2002,21(1):67-72
石林是指石灰岩在长期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由高5m以上的石柱组成的奇特的林状地貌,在我国及世界其它地方均有分布。本文主要从石林发育的条件、过程及模式、年代、古地理环境等几方面阐述了我国学者在中国石林发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我国石林发育研究具有从单一研究向综合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从单纯的逻辑推理到借助于现代仪器设备测试分析的发展趋势。但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的石林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路南石林,其它地区的石林发育研究尚基本属于空白。因此, 要全面认识石林发育的规律,还有待于对这些空白地区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兴中  王立亭  陈跃康 《贵州地质》2009,26(3):224-227,237
根据喀斯特石林的高度、形态、层次、结构及其石林景观周围环境、植被状况,人类活动影响等八项评价因子对省内的主要石林景区进行了定量评价和排序。针对贵州喀斯特石林特点及现有的实际情况,对省内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四点建议:(1)充分发掘和展示石林景区的科学和文化内涵;(2)打造石林景观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精品;(3)充分发挥石林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互补优势;(4)建立石林表生金矿矿山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