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ZRE is a very complicated estuary with multi-river inlets. The total sum of river discharge in the upstream(away from the tidal influence region) of the Zhujiang River can be easily measured. However, when the total river discharges into the estuary from eight inlets, it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to obtain a continuous river discharge flux data from each branch of the Zhujiang River. However, the different ratios of river discharges between the river branch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stuarine circulation feature and baroclinic process. Moreover, the accuracy of numerical forecast for the estuarine circulation is very much dependen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time history of the river discharge flux for each branch.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stimate river discharge from each branc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forecast for the circulation of the ZRE.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estimation method of the river discharges is focused on based on 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theory, numerical modeling and the time history data from the CODAR observed sea surface current. The new approach has been appfied to estimating the time history (hourly) of river discharge from each branch in the upstream of the ZRE.  相似文献   

2.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油气开发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海上油气开发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对流域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是巨大。黄河断流对整个流域海上开发环境的影响深远,解决起来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从1999年的情况看,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和措施得当,黄河断流的状况已得到很大缓解,黄河断流已由先前百天以上减少到1999年只断流41d(利津站)。2000年至今,黄河尚未发生过断流。本文从许多学者的研究资料入手,讨论黄河断流对三角洲油气开发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口及莱州湾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及其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个河口站位的沉积物以及莱州湾两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的磷的三种基本结合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河口沉积物中总磷量与河流污染程度有关。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以磷灰石结合态磷(PAI)存在的无机结合态磷(PIN)。莱州湾的柱状沉积物磷含量以及存在形态在离岸近和表层站位受到河流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深层和离岸远的站位受河流影响的程度降低,各种形态的磷含量已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径流潮流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欧素英  杨清书 《海洋学报》2004,26(1):125-131
在大量实测资料基础上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径流与潮汐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网河区潮差和潮位的周期变化既有典型潮汐的半日周期和全日周期以及半月周期,也有径流量的周期变化如64.8 d的周期变化,即同时具有径潮的周期变化.不同河段潮差及各分潮波振幅与径流量的大小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径流量越大,潮差越小,三水站潮差随流量以-0.0002的速度减小,网河区下游河段则减小得较慢.上游径流量越大,因克服径流的阻碍作用而消耗的能量越大,潮汐作用强度迅速减弱,各分潮潮波振幅和潮差沿程减小越快.随着径流量的增大,三水站潮簇D1,D2和D4的振幅明显减小,D2的振幅衰减得最快.  相似文献   

5.
深圳河河口围垦对防洪和河床冲淤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世银 《海洋工程》2002,20(3):103-108
为研究深圳河河口福田保税区围垦填土占用部分河道对深圳河治理工程的影响 ,建立了贴体坐标系下平面二维的深圳河河道 -河口 -海湾整体水域的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计算了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和河口潮位过程组合下河口围垦所造成的深圳河沿程水位抬高程度和河床冲淤变化情况 ,提出了建议的挖除方案  相似文献   

6.
河流入海物质通量对海、陆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入海河流物质通量研究是陆—海相互作用和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的重要命题。我国是最早开展物质通量研究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都开展了有关河流和边缘海物质通量的研究,即将开始的全国海岸带环境调查专项也把主要河流物质入海通量及其海洋环境效应研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当前国内外河流物质通量研究的最新进展,较系统地阐述了河流入海物质通量的概念和对邻近大陆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河流入海物质通量是研究陆—海相互作用及其全球变化效应的重要参量。归纳了河流入海物质通量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入海河口是河流向海洋过渡的区域,作为海岸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性与复杂性,基于岸线形态的海岸地貌学指标与众多河口参数具有密切的联系与影响,而以地形节点作为河-海划界方案具备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河流中心线上某点处,定义河流宽度(B)和沿河流中心线到口门处距离(L)的B=f(L)函数来实现河-海划界的定量划分,并对不同类型河口使用该函数曲线寻找地形节点进行河-海划界。结果表明:沙坝或堵塞型河口其地形节点处的河流展宽速率在-0.5~0之间;河道状河口及河网状三角洲其地形节点处的河流展宽速率在0.5~1.2之间;河口湾型河口的地形节点处的河流展宽速率在0.6~1.5之间;喇叭形三角洲河口其地形节点处的河流展宽速率在1.3~4.5之间;鸟足状三角洲和扇形三角洲的入海河口段的河流展宽速率在0~0.2之间,建议以口门处作为地形节点。应用此方法对我国大陆入海河流进行河-海划界,并进行中国大陆河口岸线长度量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深圳河河口福田保税区围垦填土占用部分河道对深圳河治理工程防洪能力和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情况,建立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的深圳河河道-河口-海湾整体水域的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双步全隐有限差分法离散求解水流运动方程,悬沙不平衡输运方程采用三阶QUIKEST格式离散后用交错方向法求解。在经实测水文资料验证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模型计算了8种洪峰流量和河口高潮位组合4种围垦填土的挖除方案下深圳河沿程水位和河床冲淤变化,讨论了深圳河治理工程防洪能力降低的程度和近河口段洲滩冲刷以及所造成香港一侧红树林的破坏情况,提出了优化挖除方案。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前沿河床演变与失稳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的青草沙水库是上海市最大的城市供水水源地,开展该水库前沿河床稳定性和失稳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指导价值。基于此,利用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2000年至2013年期间实测的高精度地形资料,分析青草沙水库前沿河床近期地貌变化特征,为水库库堤安全预警提供相关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库前沿河床冲淤变化在建库前后有明显差异,建库前总体表现为河槽冲刷、沙洲淤积,呈现准冲-淤振荡的性质;建库后变为幅度逐渐减弱的持续冲刷;沿河床河槽形态由U型向U型与V型河槽叠加的复式河槽转变。青草沙水库前沿沙体沿落潮主流方向下移,成形沙体呈先增长、再减少,最后趋于平衡的态势,隐形沙体大体呈减少趋势。青草沙水库库堤前沿近600 m位置是河床失稳的重点风险区域,尤其是水库库堤中上部河床处于不稳定状态,如前沿边坡所在河槽进一步逼近水库前沿,则河床面临进一步冲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河口潮波计算假定的基础上,概化长江口崇明岛南侧水域,建立了三种概化模型,探讨影响长江口潮波传播的因素.计算表明,潮波传播是地形、河口平面形状和底摩阻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口平面收缩对潮波传播影响最大,其次为河床底摩擦作用,然后是河口断面面积变化.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强潮河段江道缩窄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来华  潘存鸿 《海洋工程》2008,26(2):96-102
对钱塘江强潮河段江道缩窄治理进行研究。首先,回顾治理方案的比选,江道全线缩窄时河轴线线路和河道宽度的确定原则,以及不同河段的指数放宽率。然后,介绍了在涌潮汹涌、滩涂淤坍变化剧烈的强潮河段,实施筑堤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步序与要点。最后,分析论证了大规模江道缩窄治理后河床、潮汐、洪水位及涌潮高度等特征值的变化。可供进一步深入理论研究和工程施工参考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闸下河道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深泓闸闸下泓道长约1.3km,河床由淤积历时较长的淤泥质粘性土组成。试验中首先取原状土土样,通过水槽试验确定起动流速,据此选择模型沙和进行模型设计。试验表明,下游河道冲刷主要由过闸水流及河口跌水造成,其中,前者形成的冲刷坑为设计的控制条件。根据试验结果认为,对于新沂河海口控制工程这样流量大、河口潮位低的闸下泓道,冲刷是不可避免的,建议放弃海漫防冲的方法,改设板桩截墙。试验中采用的某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淤泥质粘土海岸地区河口段闸下冲刷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Entrance morphologies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at Westport Harbour, a river mouth port located on the Buller River, New Zealand. The most frequent morphology found was that in which two submarine bars were present off the river mouth. When present, these bars were separated by a transverse channel running east from Carters Beach and terminating in the principal inlet channel.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for grain size, reliability (grain shape), and, in a few instances, mineralogy. The data collected suggested that 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is predominantly west to east and that river derived sediment is deflected to the east. The inner bar is predominantly a littoral drift related event whereas the outer bar, which is composed mainly of littoral drifted sediment, forms as a submarine extension of Carters Beach. Both bars can be modified by floods in the river, although modification of the outer bar is much less frequent because of the very high river flows required. Sediment can bypass directly across the river mouth only when the inner bar is present. On other occasions bypassing can only occur by transport through the transverse channel or over the outer bar, into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en onshore.  相似文献   

14.
广利河口拦门沙的沉积特征与冲淤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广利河口航道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研究区现场调查,查明了广利河口拦门沙水动力特征、海底地形、底质特征和地层垂向分布特征。在进行沉积物分析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拦门沙体的沉积特征和冲淤过程。分析认为,广利河口拦门沙是在浅海-潮坪基础上接受广利河、支脉河和溢洪河携运泥沙堆积而成,海岸滩涂沉积物和黄河口水下岸坡物质对拦门沙的发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河流和海洋动力作用的改造下,现在拦门沙基本进入冲淤平衡时期。但近期由于人工因素的影响,拦门沙顶出现暂时的淤积。研究结果还表明:拦门沙体北侧水动力作用明显强于南侧,航道设计为东偏南较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入海河流河口地区海陆分界线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健  吴桑云  李萍 《海岸工程》2003,22(2):51-59
目前我圈大多数入海河口地区没有划定明确的海陆分界线,导致相关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不利于解决河口海岸存在的污染、湿地退化、海岸侵蚀等环境问题和加强河口海岸地区的综合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划定明确的河口海陆分界线.根据我国主要入海河口的类型及特点,从合理性、实用性、稳定性等多个角度提出分析了关于河口海陆分界线划分的几种观点,总结其优缺点,最后提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曲流河储层是我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微相级别,叠置点坝的划分对比研究还稍显薄弱。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河道砂体顶面高程差、出现不连续河间砂体、过井地震剖面的波形差异、平面上的砂体厚度差异等四个方面,有效地在复合河道中划分出单一河道。通过对砂体垂向沉积层序、砂体厚度分布及废弃河道位置的分析可以识别出点坝沉积;利用“砂顶泥岩厚度法”可以快速识别地下废弃河道,确定点坝沉积的边界;根据Leeder计算河流满岸宽度经验公式及点坝长度与河流满岸宽度的相关公式可以确定点坝沉积的规模。  相似文献   

17.
模型变率对斜坡上泥沙起动相似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分析及水槽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上举力系数对边坡泥沙起动影响,研究了常用模型沙(木屑、煤屑、电木粉),以平床泥沙起动相似设计,变态模型变率对边坡及水流纵向坡面上泥沙起动相似偏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亚和南亚典型大河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结构及成因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东亚、南亚典型河口三角洲末次冰消期以来演化历史的研究进展,对比各河口晚第四纪地层结构、沉积体系演替和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分析其沉积历史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末次冰消期以来各河口具相似的地层结构和演变过程,即早全新世下切古河谷充填和河口湾发育,中—晚全新世三角洲建造,该过程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但是各河口地层结构和沉积历史也存在差异,其中以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差别最为明显。对比发现这种差异与流域地貌、基岩以及河口沉积盆地的差别有关。流程短、流域基岩易侵蚀的河流,入海泥沙量大,其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显著早于其他河流,其中以恒河三角洲最为典型。另外,以珠江三角洲为典型,其半封闭、基底浅的河口沉积盆地特征,也有助于中全新世湾顶三角洲的建造。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成过程等,作为长江口区河海划界的指标.水域性质是宏观上确定河海划界范围最基本的自然参数.潮汐特征的沿程分布和变化是河海划界的重要要素.盐水入侵是河口地区的普遍现象.悬沙浓度的沿程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可作为河海划界的参数之一.南支以上河段,河床纵断面变化显著,深槽浅滩起伏分布;南支河槽在浏河口以下,水深变化不大,一般在20 m之内,床面较平坦、起伏甚小,至口门一带水深均在10 m之内,明显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这一带是河海过渡段的特点.河口沙岛是河海相互作用下的沉积地貌,其推进状况也是河海划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随着长江口沙岛的形成和推进,河海界线有不断下移的趋向.据此探讨性地提出河海划界的3种方案:方案Ⅰ位于河口段的中部,界线的中部走向基本上是长江口第一代沙岛(崇明岛)与第二代沙岛(长兴、横沙)的分界线;方案Ⅱ以浏河口-崇明岛上口-北支沪苏分界线;方案Ⅲ位于口门附近.推荐方案Ⅰ作为上海市(长江口)河海划界的界线,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秉福  宋键  张林 《海洋科学》2007,31(8):26-29
采用遥感解译和地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由于上游水利工程建设使夹河入海流量和泥沙量大幅度减少所引起的地貌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前,河口区以堆积状态为主,河口、海滩属建造期;70~90年代,河口区地貌基本保持;中淤平衡,但湿地大面积缩小;90年代以后,河口区逐渐进入侵蚀状态,河口湿地趋于消失,沙嘴不断后退,海滩地貌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