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电路分析理论中的Miller对定理进行了新的延拓,推导出的另外三个推论使得Miller,定理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了,它不仅适用于并——并相连的二端对网络分析,而且还适用于串——串相连、并——串相连及串——并相连的二端对网络分析,从而使常规二端对网络的分析更加简化了。从给出的应用举例分析可知,这些推论用于小信号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之中尤其简便。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一种阵列式电法勘探方法,通过改变供电、观测电极的排列方式,可实现多种排列装置进行数据采集的功能,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和矿产地质等领域。为探究在不同地质背景、勘探目标时,各排列装置应用效果的特点,本文选取温纳、偶极—偶极和施伦贝谢尔(剖面)三种装置,对其在水库坝体渗漏检测和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各排列装置的特点。结果表明,温纳装置在勘探深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纵向分辨率高,施工效率高,数据拟合效果好,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强;偶极—偶极装置横向分辨率高,水平方向异常更细化,施工效率较高;施伦贝谢尔(剖面)装置具有较高的横向与纵向分辨率,采集数据点多,获取地电断面信息更丰富,抗干扰能力较强,勘探深度较深,数据拟合效果较好。综合对比研究认为,施伦贝谢尔(剖面)装置适宜在水库坝体渗漏检测中推广使用;温纳装置具适宜在勘探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淄博市洪山、寨里煤矿区隐伏的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污染严重。水质污染突发于矿坑全面闭坑以后,污染范围与老窿积水区一致,地下水污染组份与老窿水的高含量组份相同。监测资料表明,老窿水水位明显高于岩溶水水位,二者具连通条件。故水质恶化主要由老窿水串层污染所致。文中针对串层污染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CYF—0.05/CYF—0.1型油水分离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台架试验。试验表明,经本装置处理后的油污水满足GB3552—8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所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袖阀管注浆法的跑浆串浆现象以及在地基中产生明显的挤土效应问题,提出了双阀布袋袖阀管注浆法,即在常规袖阀管外套上高强纺织土工密封布袋,并在外侧固定配有阀门的塑料排水板;结合梅汕高速公路工程现场试验,探讨了双阀布袋袖阀管注浆法的应用对桥台、路基变形及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阀布袋袖阀管注浆法可以有效控制串浆跑浆现象,注浆间歇期各深度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挤土影响范围可控制在6m左右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运营期加固处理工程不宜直接设置塑料排水板。  相似文献   

6.
豫西罗圈组的时代归属,一种意见归寒武纪早期;另一归南沱期,笔者认为前一种意见不妥。董家组岩性可与景儿峪组对比,与其归震旦系,不如归青白口系。何窑组与红岭组实质是一套东西,不能叠置起来,只能舍去一个,保留一个。黄连垛组的深色硅质岩与陕西洛南大庄组(石北沟组)硅质岩可相互对比。燕山地区串岭沟组—团山子组(17—18亿年)有可靠的带藻、真核藻类和chuarid,因此至少从16亿年开始的地层都可以找到宏观大化石。最近,西北大学在高山河组及汝阳群中发现了一些可能属动物遗迹化石的线索,值得进一步寻找。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现代建筑物通常的防雷系统设计,简要地介绍防雷系统中的雷电暂态响应的分析和计算思路;并从防雷管理和防雷装置设计的角度,探讨了新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的主要程序及步骤;并对防雷隐蔽设施分段验收程序作了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8.
最近,日本的电报电话公司开发出一种线内式数据加密装置。这种装置称为Hi—Cipher,用来保护那些机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截取,防止一些未被批准进入网络的计算机对这些保密数据进行存取。  相似文献   

9.
由于多回路串级控制系统结构上存在两个以上的反馈通道,在进行结构图化简时采用不同的变换思路,可以得到相同的闭环传递函数和不同的开环传递函数。以带测速发电机局部反馈的位置随动系统为例,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定义和结构图等效变换原则,对多回路串级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求解复杂多回路串级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南乐县国土资源局,提起局长肖耀敏“抠”地的事,就像葡萄架上的葡萄一串一串的,不信,讲个故事你听听。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涉密计算机用户对外网图文信息的实时接收、查看和监控等需求,设计并实现一种用于单向传输设备的屏幕图像实时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镜像驱动方式快速、高效地获取屏幕图像;设计适合单向传输设备的屏幕图像实时传输协议用于在无反馈的情况下数据包能够实时传输到接收端;并通过发送相邻2张图像的异或数据减少系统所占带宽;以及每发送一定异或图像数据后发送一张完整图像的方法,解决传输过程中的丢包而导致接收图像错乱的问题.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在低CPU使用率,低带宽占用率的情况下能够提供良好的实时图像传输服务,满足单向传输设备中屏幕图像实时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无人机时代的到来,对海量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平台上实现了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的并行处理,提升了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处理高分辨率数字图像的处理速度。首先,通过数据合并访问和内存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访问,缩短了数据在不同种类内存间的传输时间,提升了数据访问的效率;然后,采用内核指令优化和数据并行计算技术,实现了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在GPU平台上的多核程序设计;最后,采用主机端和设备端的异步执行模式,在数据传输的同时进行内核数据的并行计算,通过任务级的并行进一步缩短了算法在GPU平台上的执行时间。研究表明,对于不同分辨率的图像,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的处理速度相比于CPU平台均有数十倍的提高,如处理一帧分辨率为2048像元×2048像元的图像仅需要38.04 ms,算法的处理速度较CPU提高了40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正在建设中的我国地震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网的总体规划、组网方案、网络功能和系统配置,并且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数据的通信方式,认为由V-NET系统构成的地震信息卫星通信网具有传输地震数据、声码话音、图文传真、计算机数据的综合数据通信能力,能够为地震信息系统提供高速、可靠且价廉的数据传输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屏幕图像传输中低CPU使用率,低带宽占用率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态分块隔行扫描算法。该算法比较相邻两帧图像,找出所有图像变化坐标并根据变化像素点的坐标得到面积最小的不重叠矩形区域的集合,压缩并发送矩形区域集合包含的图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变化较小时,该算法的CPU使用率和带宽占用率明显优于固定分块隔行扫描算法,有效减小传输的数据量,提高图像传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WebGIS中大规模矢量数据的网络传输问题,提出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分批次向客户端传输所需数据,从而达到矢量数据在线实时应用的目的。通过研究流式传输机制,建立了适应于矢量数据流式传输的服务框架;按照流式传输的要求,对矢量数据进行分块组织,保证每个批次的要素作为独立的单元传输并在客户端处理;在传输过程中,实时传输协议实现了矢量数据流式传输机制,并参照流媒体文件“边传边播”的模式,设计了矢量数据的封包和解包算法。该方法实现了矢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达到了多次往复传输的目标,且能通过差错控制和压缩加密等手段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和安全。实验证明,矢量数据的流式传输能降低约一半的数据传输量,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系统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地图不断发展,个性化网络地图也得到快速发展。个性化网络地图需要以矢量数据为数据基础,以满足人们对地图色彩、符号等个性化要求,所以需要实时、快速进行大量数据化简。本文以经典Douglas-Peucker算法作为曲线化简算法,利用开源云计算平台Hadoop建立多机协作的曲线并行化简服务框架,设计和实现了多机并行Douglas-Peucker算法,并在集群上进行实验分析,验证算法的效率和适用性。算法核心是设计数据的逻辑分片,利用MapReduce计算原理,将分片分配到集群中,实现并行运算。实验分别分为两个方面:(1)比较在固定阈值不同数据量情况下,传统DP算法与多机并行DP算法效率;(2)比较在相同数据量不同阈值情况下,传统DP算法与多机并行DP算法效率。实验表明,在大数据量和高复杂度情况下,多机并行DP算法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HSDPA的目标,围绕HARQ技术进行研究,给出了N信道停等协议的性能分析及操作原理说明.结论是SAWARQ操作机制简单、信令开销少.而且通过增加并行操作的子信道数,可以做到提高吞吐量,减少传输时延的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接收端对缓冲容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开展500kV和220kV高压输电线路对GPS观测的影响实验,发现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和无线电干扰对GPS接收机内部噪声无显著影响,而GPS观测的多路径效应受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显著,并且其影响量值与电压值及与高压线的距离成正比。同时,高压输电线路对接收机捕获数据的性能、接收机钟的稳定性、观测信号L1、L2载波信噪比、观测值周跳以及基线和点位坐标的解算精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OptiSystem的GPON光传输链路接收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GPON光传输链路的设计原理,阐述了OptiSystem软件针对光纤链路的强大仿真功能。在设计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OptiSystem的GPON光传输链路仿真模型。给出针对2.5Gbps下行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光链路传输性能的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给出相关结论,并指出对光传输链路进行优化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改变目前GPS观测数据邮递的数据传递方式,研究用公用电话网进行GPS观测数据传递的传输技术。通过实验以及联调证明此项传输技术不仅传输速度高,而且传输准确,使用方便,系统功能强,还可服务于工程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地震前兆监测等需数据通信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