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琉球弧前盆地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北部与欧亚板块汇聚部位,发育于琉球海沟北部增生楔与琉球岛弧之间,是典型“沟-弧-盆”体系的组成单元。现利用多道地震资料,首次建立琉球弧前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其新生代层序地层特征,阐明弧前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并探讨各盆地主要物源。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分析,表明:①始新世为岛弧变质基底沉积期,晚渐新世晚期-早中新世阶段发育残余伸展盆地基底沉积,属于浅海环境,主要受岩浆活动影响,发育火山碎屑岩相;②中中新世-第四纪时期是弧前盆地的主体沉积期,盆地从半深海沉积环境向深海环境过渡,发育典型深海沉积相,局部为火山碎屑岩相;中中新世时北部的南琉球群岛是弧前盆地主要物源区;晚中新世至第四纪时期,台湾岛东北部陆区成为对该弧前盆地贡献最大的物源区,而南琉球群岛的物源供给量降为次要地位。该研究结果是对琉球岛弧及周缘构造控盆作用研究的拓展,并对台湾岛陆地与东部海域“源-汇”系统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匈牙利北部渐新世─早中新世盆地演化最初是由产生一个大的二级海侵一海退相旋回的挤压构造所推动的。早中新世盆地的演化在一个过度充填的挠曲(flexural)盆地中,得以用"磨拉石"沉积作用最好地了解。在这期间邻近的西Carpathian逆冲褶皱带的逆冲作用渐渐停止,导致其抬升暴露,大量的沉积物被带入挠曲盆地,使盆地充填至海平面。在这个挠曲盆地抬起的最后阶段,一个浅海沉积环境作为均衡响应而形成,并且三级海平面变化的迹象也显示出来。下中新统一系列的露头沉积学研究证实相标志发生了变化。沿着盆地缓倾斜远端(东南)一侧,一个浅海粗碎屑沉积在明显的深水沉积的粉砂岩之上的突然开始,可能是稍前于Budigalian(在NN_1/NN_2超微化石带的边界)的一次三级海平面下降的结果。在由此导致的低水位时期,各种潮控相进积,是"Burdigalian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泛连续形成的。高水位是由加速沉积作用或构造抬升所形成的向上变浅的进积单元表现的。由浅水深为特征的典型被加长变窄的挠曲盆地具有三维性,特别适于潮汐运动的增强。这导致受潮汐影响的砂质沉积物的发育,与那些和海侵相关的单个强潮汐作用的演化的实例相反,在这里,这些条件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海西北次海盆新获得的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和层序地层分析,揭示了海盆中的沉积对构造演化阶段的响应。始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期,盆地以对称裂谷形式,发育地堑裂谷层序,沉积以近物源为特征,相变大,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沉积体系的配置受同沉积断裂控制明显,快速沉降和充分的物源供给决定了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晚渐新世海底扩张期,岩石圈破裂,陆缘进一步拉开并开始海底扩张,出现海相沉积,来自陆坡的陆架边缘三角洲越过陆坡进入海盆,在海盆内沉积了一套向海盆中部逐渐减薄的楔状地层,并伴有大量的火山碎屑沉积物。早-中新世以来热沉降期,随着构造沉降增大,相对海平面总体不断上升,进入深水盆地,形成陆架陆坡体系,大量的碎屑物质以重力流、深水底流等深水作用方式进入海盆;沉降晚期陆架-陆坡物源供应减弱,琼东南中央峡谷成为其主要的物质供应来源通道,在此期间二次海平面下降、回升的综合作用下,海盆内发育了多期以下切水道为特征的低水位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
周海民  丛良滋 《地球科学》1999,24(6):625-629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则的一个小型叠合型含油气凹陷,中新生代以来,该区经历了4幕裂谷作用演化和1幕构造再活化作用的改造,其4幕裂谷作用包括燕山裂谷二幕发育期、老第三纪始新世一渐新世中期裂谷三幕发育期及老第三纪渐民中期-新第三纪中新世早期裂谷四幕骐有限元正演中亲一纪中新世中期以来,该区构造性质发生明显转变,即由中新世早期的构造弱期转析的构造活化期,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加剧,拉张作用增强、沉积加速加快、  相似文献   

5.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北侧的一个小型叠合型含油气凹陷 ,中新生代以来 ,该区经历了 4幕裂谷作用演化和 1幕构造再活化作用的改造 .其 4幕裂谷作用包括燕山早期裂谷一幕发育期、燕山晚期裂谷二幕发育期、老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中期裂谷三幕发育期及老第三纪渐新世中期—新第三纪中新世早期裂谷四幕发育期 .新第三纪中新世中期以来 ,该区构造性质发生明显转变 ,即由中新世早期的构造衰弱期转化为新的构造活化期 ,主要表现在 :断裂作用加剧、拉张作用增强、沉积速率加快 .上述各幕构造过程对南堡凹陷的油气生成及富集规律具有明显不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藏改则盆地渐新统—中新统康托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羌塘地层区,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西藏改则盆地新近系康托组沉积特征和沉积岩相的详细研究,共划分出3类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整体表现为自下向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水深逐渐增大的退积序列。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古流向分析认为,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盆地初始裂陷阶段和盆地稳定沉积阶段。康托组剖面沉积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7.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贵德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序列较完整的记录了盆地周围物源区构造变形过程。重矿物是碎屑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观、有效揭示源区母岩、构造-沉积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重矿物的系统分析,结合沉积-构造变形,揭示出始新世-上新世末西宁-贵得盆地及其源区经历了几个构造活动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的隆升阶段、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晚期的构造稳定阶段、渐新世末-中新世初的构造隆升阶段、中中新世构造稳定阶段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强烈隆升阶段。并结合特征矿物(绿泥石)及古水流分析,推断古近纪西宁-贵德盆地是东昆仑山前一个统一盆地。中新世早期青藏高原的扩张导致了拉脊山开始隆起,使原型盆地解体;约8.5 Ma以来拉脊山强烈隆升,两侧盆地逐渐转变为山间盆地。这为正确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沉积环境分析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刘志飞  王成善 《沉积学报》2000,18(3):355-361
可可西里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第三纪沉积地层包括早始新世 -早渐新世风火山群、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早中新世五道梁群。其中,雅西措群为紫红色、砖红色泥岩、含膏泥岩与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韵律互层,夹白色石膏薄层和石膏结核层,沉积厚度为 6 70.0m,沉积环境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环境组成,并以湖泊环境为主,古水流方向反映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东向北迁移。雅西措群中石膏层的突然大量出现发生在底部地层距今约32.0Ma,体现了渐新世最早期的全球变冷变干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北海道中部位于千岛群岛和日本岛弧东北部的汇合处。晚第三纪沉积岩广泛地分布在一些盆地中,这些盆地形成于日本海东缘地区,且与弧后扩张和岛弧碰撞有关。其中在Habozo沉积盆地中沉积了从中中新世到上新世的厚达几千米的碎屑岩。基于露头资料,笔者认为这个盆地的沉积层序似乎受盆地沉降和第三级海平面升降的双重控制。根据层序地层学观点,可以计算沉降速率和海平面变化。该分析表明从16Ma  相似文献   

10.
试论柴达木和可可西里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地层的亲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昆北柴达木盆地与昆南可可西里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地层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无论在沉积上、生物上、古气候演化上,还是在构造发展阶段上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作为阻隔柴达木和可可西里二大盆地屏障的昆仑山至少在渐新统—中新世并未抬升,昆仑山在印支运动中期阶段抬升之后,曾长期处于风化剥蚀状态,在古近纪、中新世不断下降,渐新世—中新世时古昆仑山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1.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构造-沉积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的盆地、构造和深部地质背景。研究表明,控矿的古新世-中始新世盆地为走滑拉张盆地,研究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早期的走滑和拉伸,中始新世-渐新世的挤压推覆和中新世的隆升和走滑,分析了盆地演化、沉积体系、同生断裂活动和逆冲推覆等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可能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从1974年开始对东海进行了包括反射地震、重力、磁法、测深、浅地层剖面等多种疗法的综合调查,基本上建立了东海的新生代地层层序、构造分区及其构造演化历史。台湾海峡在地理上位于东海陆架的西南延伸部位,但其地质演化既具东海陆架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演化的特点,又深受渐新世至中新世南海深海盆扩张的影响。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之对比,台西盆地至少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和中新世三次海侵,从而使其既区别于南海之珠江盆地,又有别于东海陆架盆地。  相似文献   

13.
可可西里盆地瘭生代沉积演化历史重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分布着厚度达5737.5m的新生代沉积。本文根据遍布整个盆地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观察点资料,采有典型剖面精确古地磁测年为基础的时间框架,开展沉积层序、岩笥特征、沉环境和古水流变化综合对比研究,将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约56Ma至约16Ma)划分为7个演化阶段,其中在30Ma至约23Ma期间盆地经历抬升变形,没有沉积作用发生。结果显示,前6个阶段(约56Ma至30Ma),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北、向东迁移,盆地南缘和西缘的构造逆冲作用逐步加强,而且在晚渐新世发生强烈南北向地壳缩短,反映青藏高原腹地早期隆升过程中依靠南北向地壳缩短和北东向逆冲扩展作用来实现的。在早中新世(约23Ma至约16Ma),盆地沉积物遭受低度变形,表明此期间高原以差异隆升为主。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中甸五村-移山晚三叠世沉积及盆地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村-移山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发育齐全,并在中咱地块边缘至甘孜-理塘结合带之间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沉积盆地。中甸、格咱和弥里淌三条平行控制性断裂将盆地由西向东依次横向分割成中咱微大陆五村台地边缘三角洲、哈工弧后断陷盆地、属都火山复理石盆地和尼汝弧前斜坡(盆地)。在上述4种构造-相区中沉积了各具特色的沉积物,具有不同基本层序结构、不同生物组合及沉积相特征。显示盆地经历下降-抬升-下降-抬升两个周期性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地学前缘》2017,(4):284-293
依据现有的地震、钻井和野外地质资料,综合前人关于台湾地区板块相互作用、区域大地构造、岩浆活动、弧-陆碰撞过程、沉积盆地、层序地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台湾地区弧-陆碰撞过程中的盆地特征及演化规律,认为约15 Ma以吕宋岛弧带为主的弧-陆碰撞对盆地样式和盆地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自东向西,分别形成海沟、沟-坡盆地、弧前盆地、弧内盆地和弧后海相前陆盆地。弧后海相前陆盆地为台湾碰撞带最大的沉积体系,是前陆盆地发育的早期阶段,之前还经历了陆缘断陷盆地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研究区沉积物从源到汇的搬运过程中,盆地的沉积与构造之间的时间存在明显滞后。9~6 Ma期间,吕宋岛弧形成;晚上新世(3 Ma),台湾海相前陆盆地的沉积环境、沉积相、物源等才发生显著变化,沉积物源方向由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期的向SE倒转为向SW,盆地沉积与构造运动之间滞后时间长达3~6 Ma,远大于一般认为的0.1~1 Ma。沉积物沿年轻造山带走向搬运、基底沉降导致近物源区粗碎屑物质的沉积、整个搬运体系中沉积物的局部保存与释放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时间滞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中部新生代伦坡拉盆地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鹏飞  王立成  冉波 《岩石学报》2013,29(3):990-1002
新生代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拉萨地体与羌塘地体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上.伦坡拉盆地及缝合带上其他陆相盆地的形成反映了班怒带缝合之后的再活化过程.盆地内部主要沉积了始新世-中新世牛堡组与丁青湖组两套地层,虽然后期的风化剥蚀和地表第四纪覆盖对获取野外露头资料造成了一定影响,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钻井勘探为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和沉积盆地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重建伦坡拉盆地的沉降史,本文对盆地中11条钻井剖面和1条实测剖面进行了回剥分析.沉降曲线显示盆地经历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沉降阶段和一个缓慢抬升阶段.初始的快速沉降开始于始新世,在区域伸展作用下上地壳破裂形成半地堑型盆地,并开始在滨浅湖环境中沉积牛堡组地层.这一过程中伴有左行走滑.渐新世早期,受构造活动之后热量传导的影响,前期快速沉降被缓慢热沉降取代,沉降中心向北东方向迁移,并在半深湖-深湖环境下沉积丁青湖组地层.与此同时印度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在挤压作用下热沉降逐渐减弱并提前结束.中新世波尔多阶基底开始构造抬升,盆地不断发生挤压变形,并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Llanos盆地是南美洲重要的前陆盆地,从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利用Vail层序地层学原理搭建层序格架,研究了层序沉积充填;再利用储集物性、岩石组分、排驱压力等资料,分析了Carbonera组储盖组合条件。研究表明从中生代至今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形成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裂谷-弧后裂谷(三叠纪-白垩纪)、早前陆盆地(古新世-早始新世)、前安第斯期前陆盆地(中始新世-早中新世)、安第斯期前陆盆地(中中新世-现今)。依据构造沉积演化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将中新生界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其中Carbonera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由高位体系域(HST)和海侵体系域(TST)组成,缺失低位体系域。据地震相、砂地比和岩性资料编制Carbonera组高位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图,在图中识别出多个主河道,并认识到海平面变化呈上升趋势。Carbonera组砂泥旋回是有效的储盖组合,同时上覆Leon组是盆地内具良好封闭性的区域盖层。盆地中部和北部Carbonera组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18.
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历史重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分布着厚度达5737.5m的新生代沉积.本文根据遍布整个盆地的野外实测剖面和地质观察点资料,采用典型剖面精确古地磁测年为基础的时间框架,开展沉积层序、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和古水流变化综合对比研究,将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约56Ma至约16Ma)划分为7个演化阶段,其中在30Ma至约23Ma期间盆地经历抬升变形,没有沉积作用发生.结果显示,前6个阶段(约56Ma至30Ma),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北、向东迁移,盆地南缘和西缘的构造逆冲作用逐步加强,而且在晚渐新世发生强烈南北向地壳缩短,反映青藏高原腹地早期隆升过程是依靠南北向地壳缩短和北东向逆冲扩展作用来实现的.在早中新世(约23Ma至约16Ma),盆地沉积物遭受低度变形,表明此期间高原以差异隆升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的地质调查,渐新统一上新统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四种沉积相、六种亚相、十种微相;具有盆地演化早、晚期碎屑成熟度较低,盆地演化中期碎屑成熟度较高的特征;通过物源分析得出盆地演化早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南部,晚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西部,碎屑物质均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区,并具有早期南高北低、晚期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分析表明新疆库木库里盆地从渐新世形成大致经历了渐新世一早中新世盆地萌芽、中中新世一晚中新世盆地的生长发育、上新世盆地萎缩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西藏达金砾岩的沉积时代、物源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顺  丁林  付佳俊  岳雅慧 《岩石学报》2016,32(11):3537-3546
达金砾岩出露于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峰南麓,因其地层中发现深海有孔虫化石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达金砾岩的沉积时代不确定,对其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也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中,根据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限定达金砾岩的最大沉积时代为渐新世末-中新世初(24~27Ma)。综合野外观察,砂岩碎屑统计和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本文认为达金砾岩的底部和顶部地层中碎屑物质直接来源于北侧的冈底斯弧,而其中部地层中碎屑物质(包括有孔虫化石)应再旋回自西侧的弧前盆地错江顶群地层。达金砾岩与上覆的冈底斯砾岩连续沉积,且其沉积时代,源区分析结果都与冈底斯砾岩一致,因此本文认为达金砾岩应隶属于冈底斯砾岩。达金砾岩地层变形较弱,产状近乎水平,应沉积于拉张应力背景下,可能与渐新世末-中新世初俯冲的印度板片的"折返"和"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