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见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见金的富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硫化物中不可见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荫 《贵金属地质》1993,2(3):242-247
  相似文献   

3.
常见硫化物中“不可见金”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王德荫 《地质与资源》1993,2(3):242-247
近年来,不可见金的研究,运用高分辩透射镜和离子探针等综合测试方法取得了很大突破。不可见金,指的是硫化物中以超显微包裹体或固熔体形式存在的超显微金、次显微金。金质点上限近来Cook等定为0.1μm。由加拿大、希腊、美国等一些金矿床研究表明,硫化物中不可见金主要见于卡林金矿床以及热液、块状硫化物及矽卡岩型矿床中,其形成多与载体矿物黄铁矿、毒砂相关,并往往优先富集于毒砂中,如卡林金矿床黄铁矿金含金量为数十至数n×10-n×100×10-6,而毒砂中则高达近一倍。不可见金的研究,在当前无论对其矿石加工工艺研究,还是对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毛永和 《矿物学报》1990,10(1):66-74,T007,T008
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溶矿试验研究证明,在某地“卡林型”金矿中,黄铁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由先期形成的含Au和As很低的自形晶核心和后期形成的含Au和As很高的环边组成,其中Au和As呈正消长关系。因此,根据As的分布情况即可研究和认识Au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改善矿石的氧化焙烧、氯化处理和氰化浸出工艺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硫化物中“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胜  朱笑青  韩涛 《矿物学报》2011,(Z1):209-210
金是我国短缺的矿产资源之一,硫化物中的"不可见金"是金的重要来源。按金矿物的粒度,一般分为明金(>0.2mm)、显微金(0.2μm—0.2mm)和次显微金(<0.2μm)。Cook等(1990)将<0.1μm一般扫描电镜不能检出的次显微金又称为"不可见金"(invisible gold)。关于不可见金在硫化物中的赋存状态,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金是以次显微的包裹金颗粒存在  相似文献   

7.
硫化物中“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造山带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等不同类型矿床中"不可见金"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可见金"的形成机制。微束分析技术能定量分析和给出元素分布图,波谱法是通过解谱来确定元素的化合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微束分析技术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还有待提升、波谱法解谱难以及晶体化学和热力学数据的缺乏。最后提出了研究"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的意义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探讨了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机制,指出这些矿物生长时生长面附近出现的氧化还原电位局部降低和(或)(AsS)3-,S2-等组分的局部负异常会导致金的络合物变得不稳定和易于分解,从而引起次显微金在这些矿物中富集。由此笔者解释了次显微金龙富集于小颗粒的毒砂、黄铁矿中及特别富集于这些矿物边缘的原因。同时笔者认为普遍呈小圆球形态出现于载金矿物中的金颗粒可能是金胶体沉聚下来形成的。文中还对黄铁矿含Au量与含As量之间具正相关关系以及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含Au量在不同矿床中互有高低的原因予以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常见硫化物的氧化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然或人为采矿活动暴露的硫化物矿物的氧化作用,常产生一定范围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在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等硫化物矿物氧化过程中,S,Pb,Cd,As等有害元素将被有效释放而进入水体,并通过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途径危害人类。  相似文献   

10.
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研究的新近展,包括:卡林型金矿床,部分其它类型中温热液金矿床中金和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伴生金的赋存状态研究;一些载金矿物合成实验研究。评述了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可能有助于金矿床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12.
作者在以突破金的氧化态(价态)为先导的研究中,使用光电子能谱对9个金矿区的黄铁矿与毒砂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之中广泛出现有结合能为83(82.8~83.2)eV的峰,经分析对比后,指认它为Au峰(4f_(7/2)。但它的结合能小于Au ̄0(约84eV),更小于Au ̄(1+)及Au ̄(3+).根据结合能与氧化态的关系,判定83eV峰为负氧化数金(负价金)所引起。即黄铁矿与毒砂中存在有负氧化数金。  相似文献   

13.
透射电子显微术的研究表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中环绕黄铁矿大 晶体的Fe的硫 化物微晶乃是白铁矿。该白铁矿含Au和As,并在其中有纳米尺度的似带状区。相对于邻区 而言,似带状区相对富As。因而提出:似带状区还相对富晶格金。根据所得出的方解石中三 价阳离子的分配系数方程认为,Au3+阳离子是在白铁矿的非平衡(快速)结晶 作用期间,从白铁矿-溶液界面上被结合到细粒白铁矿中去的。Au3+在白铁矿中的 配分是由非平衡分布系数(Kd')所控制的。然而,由于Au 3+的平衡分 配系数(Kd)小,故通过平衡(缓慢)结晶作用形成的黄铁矿并不将Au 3 +结合到晶体中去。早期形成的细粒晶体的再结晶作用则将把REE和Au从晶体中迁移走。 相对于正常的白铁矿结构而言,较大的Au3+和Au+阳离子结合进入到白铁矿晶格 中,可引起局部的结构畸变,从而表现为似带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黄铁矿为例,测定了不同PH值下黄铁矿的溶解度,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PH值的在很大牙影响着硫化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5.
黄铁矿及毒砂中负氧化数金的发现及判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在突破金的氧化态(价态)的先导的研究中,使用光电子能谱对9个金矿区的黄铁矿与毒砂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中广泛出现有结合能为83(82.8-83.2)eV的峰,经分析对比后,指认它为Au峰(4f7/2)。但它的结合能小于Au°(约84eV),更小于Au^1+及Au^3+。根据结合能与氧化态的关系,判定83eV峰为负氧化数金(负价金)所引起。即黄铁矿与毒砂中存在有负氧化数金。  相似文献   

16.
廖香俊 《矿物学报》1994,14(4):383-387
不可见金存在于世界许多金矿的黄铁矿中。本文以冀东金厂峪金矿为例,对黄铁矿中不可见金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多种实验方法的研究。黄铁矿金含量的多点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研究表明,黄铁矿中不可见金大部分是呈链状排列的超显微金(粒度小于0.5μm的自然金)。黄铁矿的分步溶解实验、电子顺磁共振(EPR)及穆斯鲍尔谱研究证实黄铁矿中12.96%的不可见金以离子状态进入黄铁矿晶格代替Fe2 。  相似文献   

17.
硫化物氧化过程中金的富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例上将海绵金用王水溶解形成金氯酸溶液,再用纯净的不含金黄铁矿吸附溶液中的金,粉干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将其分解,发现溶液中出现粒状、片状及壳皮状金。对溶液中金和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黄铁矿的分解溶液中铁含量增加,金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当溶注保出现小金粒或金片后,溶液中的金含量急剧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含金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能存在负价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玉明  季寿元 《地质论评》1996,42(5):405-409
根据原子及离子中电子的行为与结合能之间的关系得到;结合能与颗粒粒径及离子价态均呈正相关。金微粒小至500nm左右时其结合能变至83eV。由此认为含金硫化物矿物XPS谱图上83eV附近的激发峰是由微包裹体金引起的。另据同质异能位移与离子s电子密度间的关系特征断定,“化学结合金”并非负价金;且由更准确的Allred-Rochow电负性数据判断,金不能类质同象取代硫。  相似文献   

19.
硫化物矿物标准物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矿测试》1995,14(2):81-113
研制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4个标准物质是国内首次成功研制的硫化物矿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样品采用重选,磁选和电磁选等选矿技术提纯矿物,获得纯度大于95%的单矿物样品。黄铁矿和闪锌矿用棒磨机少量多级粉碎至0.147MM,方铅矿和黄铜矿用于小型玛瑙球磨机粉碎至0.097MM。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均匀性符合要求,采用小包装在干燥,充氩气气氛中保存样品,使样品稳定性有足够保证。连续4年定期监测了  相似文献   

20.
含金矿物中金及微量元素的质子探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军  周世俊 《岩矿测试》1999,18(4):284-287
利用质子探针对黄铁矿、毒砂、人工合成矿物中的Au、Cr、Mn、Cu、As、Pb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质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可测定痕量金及其它微量元素;不同矿物中金的检出限不同,黄铁矿中Au的检出限3μg/g,毒砂中Au的检出限为30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