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相似文献   

2.
西藏尼玛宋我日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尼玛宋我日火山岩是笔者1996年在西藏地质调查时首次发现的。该火山岩东西向带状分布于西藏尼玛县东侧,紧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该火山岩主要为陆相喷发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底部不整合在木嘎岗日群(J1—2mg)之上。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其为一套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火山岛弧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3.
1.国际山地工程地质环境专题讨论会,5月3—7日,中国北京; 2.国际海岸低地的地质学和地质技术专题讨论会,5月25—27日,荷兰海牙; 3.第十三届世界矿业大会,5月31日—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 4.国际元古代地球化学专题讨论会,6月3—6日,瑞典隆德; 5.国际扇状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专题讨论会,6月11—12日,挪威卑尔根; 6.第一届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大会,6月30日—7月6日,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4.
1.钙质沉积物国际大会,澳大利亚珀斯,3月。 2.第三届亚洲矿业国际大会和展览会,马来西亚吉隆坡,3月8—11日。 3.沉积盖层中碱金属的迁移与富集国际学术讨论会,法国巴黎—奥尔良,3月28—30日。 4.第二届国际实验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专题讨论会,西德波鸿,4月7—9日。 5.石墨地质学、采矿、选矿和销售国际专题讨论会,斯里兰卡科伦坡,4月。  相似文献   

5.
王成善 《地质通报》2004,23(8):i001
根据2003年在瑞士召开的第18届喜马拉雅一喀喇昆仑一西藏国际学术讨论会(HKT)上的决定,第19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学术讨论会(HKT)于2004年7月10—13日在日本北海道召开。考虑到会议地点的季节问题,本届HKT会议打破了该会春天召开的传统习惯,在夏天举行。尽管如此,参加此次会议仍有来自世界20余个国家的代表130余名,超出了会议举办者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2000,25(1):43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对全球资源和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所以自1985年召开首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以来,迄今已经在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尼泊尔、美国、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连续召开了14届会议.经我国科学家积极争取,第14届HKT会议组委会于1999年3月27日讨论决定,第15届HKT会议定于2000年4月21~24日在中国成都市举行.青藏高原绝大部分位于我国境内,是我国地学界的一块瑰宝.HKT会议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7.
简讯     
▲由本会沉积(分)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矿床(产)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7月31日—8月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7个国家与地区的120多名国外学者与250多名中国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0余篇。这是国际沉积学学术会议首次在我国召开。我国的沉积学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会后组织外国学者赴辽宁、山东、四川、湖南、西藏、贵州与长江三峡地区进行外地质考查。  相似文献   

8.
《地球科学》2000,25(3):31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 ,简称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两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陈、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 ,并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九1.国际第12届土壤力学与基础工程大会,1月,巴西里约热内卢;2.山间盆地国际专题讨论,1月30日—2月2日,泰国清迈,3.印度岩石圈的构造与动力学国际专题讨论会,2月1—3日,印度海得拉巴;4.澳大利亚大地构造学会议,2月6—10日,澳大利亚坎加鲁岛;  相似文献   

10.
1.美国现代包裹体研究会议,1月5—7日,美国新墨西哥州; 2.花岗岩及伴生成矿作用国际专题讨论会,1月21—31日,巴西萨尔瓦多; 3.加拿大礁研究讨论会议,1月27—30日,加拿大艾塔; 4.国际黄土专题讨论会,2月13—21日,新西兰;  相似文献   

11.
由著名古生物学家、学部委员、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03项目,即“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过渡期地质事件”(1984——1987).先后在北京(1984)、莫斯科(1984)、美国俄亥俄州(1985)及意大利的布里西亚(1986)召开过工作会议和学术讨论会.它是国际地科联领导下的一个很活跃的项目.今年9月5日—20日又在我国召开了国际总结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苏联、西班牙、意大利、荷兰,丹麦、波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的代表及国内十多个单位的代表.9月5日—7日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武汉地质学院北京  相似文献   

12.
西藏位于南、北大陆之间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山链东段,是著名特提斯域的组成部分[1],通过对前人资料系统整理,以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为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由北而南将西藏大地构造划分为三大构造单元:羌塘—三江造山系、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和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并进一步阐述了三大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38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 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大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青藏高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2个地区的20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61人,中国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  相似文献   

15.
<正> 南木林县宗当盆地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北130km,海拔4200—4800m。宗当盆地为宽缓的向斜构造,面积约160km,地层由日贡拉组、芒乡组、来庆组和乌郁组组成。在芒乡组和乌郁组下部含有煤层、油页岩及石油显示。宗当盆地地层报道较少(吴一民,1983)。60年代初,西藏地质大队将盆地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六组,即当金塘组、才多组、宗当组、尼姑庙组、雅龙山组和茶龙组,定其时代为第三纪。1970—1973年,西藏地质局  相似文献   

16.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KH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日~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 61人 ,中国的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  相似文献   

17.
小消息     
国际煤岩学会第34、35届会议分别于1981年4月6—9日在法国,1982年4月26—30日在葡萄牙召开。 在第34届国际煤岩学会全体会议上讨论了准备出版国际煤岩辞典第三版的问题,其内容计划包括三部分:1.煤岩学现状(包括煤和煤层的组成、煤岩学在不同地质领域中  相似文献   

18.
刘铭全 《地质论评》1980,26(3):274-275
国际地质大会(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简称IGC)创始于1875年。创立委员会主席为James Hall,秘书为T.Sterry Hunt。1878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一般每隔4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开过25次会议.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0年7月7—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我国将派代表团参加。为使读者对国际地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2000,29(4):326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 Karakoram 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2个地区的20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61人 ,中国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  相似文献   

20.
应中国地质学会及谷德振先生邀请,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前任主席,名誉主席,法国工程地质中心主任M. 阿诺教授(M.Arnould)于去年11月8日至18日来我国进行了参观和访问。 阿诺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工程地质学家。1964—1972年任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秘书长,1972—1978年任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