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要介绍SAR、InSAR、D-InSAR的发展情况,以及InSAR、D-InSAR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实例介绍了InSAR、D-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GPS-InSAR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展望。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工程测量成果处理套件的系统目标和设计思路,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了系统中成果表格生成程序、管线调查程序、路口计算程序的检验过程,并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系统的创新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主流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存储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目前正在使用的主要的存储技术。文中讲 述了SCSI技术、Fibre Channel技术和RAID技术。介绍了DAS技术、NAS技术 和SAN技术,同时还对磁带库中用到的DAT技术、DLT技术、和LTO技术进 行了介绍。最后对今年新起的iSCSI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大集中管理模式下的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分别就网络系统、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存储系统、安全建设和日常运行监控进行了介绍,重点对主机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数据库镜像同步等技术在重庆市国土房管行业数据中心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面向政府管理与决策的地理信息系统研发背景,分析了政府管理与决策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技术体系、数据管理、数据动态交换与更新、交互、功能、响应速度、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详细介绍了面向政府管理与决策的第四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研发总体考虑、关键技术及主要功能。最后简要介绍了平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GRACE和GOCE重力卫星在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局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卫星测高的检核与校验、全球和局部海平面变化监测、内陆湖和水库水位变化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综合利用卫星重力、卫星测高以及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等技术方法监测冰川和冰盖变化的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南极冰盖变化监测的研究成果。对综合卫星重力、卫星测高、DInSAR、GNSS/水准、GNSS等多种技术在冰川冰盖、局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高尔夫球场绿地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GIS的高尔夫球场绿地规划的具体步骤,并详细介绍了土地适宜性分析、地形地貌分析、地表径流模拟演示等模型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8.
安徽理工大学GPS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学祥  吕伟才 《测绘科学》2006,31(5):158-160
从教学、科研、软件开发等三方面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GPS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并介绍了我校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规划了今后几年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海市土地有形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其次从系统的体系架构、与其他现有系统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设计和技术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然后总结了系统运行的五个特点,最后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GIS的起步、发展、功能,浅谈GIS在我国水利、农业、城市建设、军事等行业的应用现状,介绍了GIS在政府决策、98抗洪等方面的应用,并列举了有利于GIS持续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专题地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生产和制作却存在若干问题。很多制图软件偏重于专题要素的处理与表达,对底图要素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专题地图的底图要素确定原则,分析了影响底图要素的因素,进而确定了底图要素的处理方法,包括坐标转换、投影变换、分类分级、显示处理等。最后以大比例尺陆地交通图为例,结合笔者所做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丽  游先祥 《遥感学报》1998,2(4):292-297
本文针对目的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立地分类和评价的方法进行技术上新的探讨。研究中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借助相关数学分析,对北京市森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在此基础上的立地质量评价及多目标动态决策。通过对北京地区景观特征及其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植被等各种因子的定性分析,以及一、二类调查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实际应用,确定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应用GIS建立各级分类的各因子专题数据库和图形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加完成初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及ES的推理机制对初分类结果进行综合,根据可信度理论,得出各级符合生产、造林规划和经营实际的立地类型图。对于最低一级的分类结果,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各类型立地质量的多因子综合评价,并编制立地质量评价图。在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选择目标集,进行面向目标的动态决策。  相似文献   

13.
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场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核心建设内容及建设与运行模式,剖析其实际的功能与性能需求。针对智慧农场建设内容,综合旅游、农田、社区、微信平台等方面,提出能适应功能需求不断变化的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架构,为智慧农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为智慧农场信息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现代地籍管理工作需要,介绍了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系统目标和数据库的建立,整个系统由城镇地籍数据管理系统、地籍业务办公系统、地籍信息发布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组成,子系统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集成为一体化的系统,实现地籍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敏感性指的是区域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石漠化现象的可能性大小,开展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OLI影像为数据源,选取植被覆盖率、裸岩率和坡度作为评价指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禄劝县石漠化敏感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禄劝县轻度敏感面积为2 091 km~2,占总面积的57.492%;中度敏感面积为1 470 km~2,占总面积的40.418%;重度敏感面积为75.46 km~2,占总面积的2.075%;极度敏感面积为0.533 km~2,占总面积的0.015%。从空间分布上看,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中度敏感集中分布于北部及南部地区;重度敏感主要分布于北部金沙江流域、东南部普渡河流域和云龙水库内流河沿线区域;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普渡河下游地区。总体而言,禄劝县石漠化敏感性相对较高,在区域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模型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类视觉认知机理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视觉模式识别的三种主要匹配模型的特点,以及目标背景和视觉注视点对模式识别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人类视觉认知机理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的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对计算机模式识别的实际研究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首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有关数码城市 (CyberCity)的概念、技术支撑和典型应用 ,并结合CCGIS软件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深圳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示范应用 ,讨论了建设数码城市所面临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赵健赘 《东北测绘》2012,(10):192-195,198
在研究利用DDE、MatrixVB插件、ActiveX和Matlab COM技术实现VB与Matlab集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集成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设计了基于该技术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高程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回归分析的参数计算、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和回归预测,及高程数据处理的闭合环检验、精度评定、平差结果转换等功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解决独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且结果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慧  冯启言  刁鑫鹏  孟磊 《测绘通报》2019,(9):27-33,61
以淮南煤矿区泥河小流域1987、1994、2000、2006、2009、2013、2017年7期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纹理和光谱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泥河小流域近3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影响下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相互转变及耕地向塌陷水体的转变,30年间塌陷水体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2 281.05、14 741.73 hm2,耕地减少了15 044.67 hm2。采煤驱动下,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体现在以2006年为转折点,前期呈现破碎化、不规则化、异质化和低连通性变化的特征,之后呈现连续化、规则化、均衡化及高连通性变化的特征。建设用地、耕地和塌陷水体经历了不断破碎化到景观逐渐完善的过程;耕地、建设用地和自然水体斑块形状较为复杂;耕地优势性逐渐减弱,最大斑块指数由79.706 0降为38.745 5,塌陷水体和建设用地的优势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