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4—2013年)的水文泥沙、水深现场观测资料,较深入地分析了洋山港区海域海床冲淤变化情况,阐明了海床的冲淤变化原因,为后续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基本依据。主要结论如下:洋山深水港区海域海床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状态,西北端颗珠山汊道的泄流出沙,对维持洋山深水港区前沿水域的安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洋山港海域的泥沙运动及海床变化是与其水流动力条件相适应的,一、二、三期工程码头的建设、小洋山北岛链的封堵和四期码头岸线工程的建设是导致通道北侧冲刷,通道南侧淤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洋山深水港建设引起的洋山海域波浪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长序列洋山波浪观测资料分析,确定SE、NW、S、NE、E 5个典型浪向为代表浪向,采用基于波能守恒的第三代波浪模型,计算建港过程间隔10a的2个典型建设时期,即洋山建港初期(2002年)和洋山建港后期(2012年)的极端高水位下50a一遇波浪场。研究表明,10年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使港区内的波浪场分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工程建设后期港区NE、E、NW向波高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目前港区前沿受SE向波浪影响明显,50a一遇波高可达2.5m以上,波向基本与工程前沿走势保持一致,4期工程前沿NE向波周期增加6.6%,对船舶作业及靠离港的安全有一定影响,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洋山深水港区工程海上勘探关键技术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海上勘探处于开敞海域,远离大陆30多公里,海况恶劣、自然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技术难度之高在我国乃至世界沿海勘探史上实属罕见。围绕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供我国各行业水上工程勘探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床冲淤变化对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由于泥沙供给、人类活动和其他等因素的影响,海床冲淤变化非常复杂。洋山深水港是一个新兴的深水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目前,洋山水深港一、二、三期港区在潮流运动和定期疏浚下保持着良好的水深。四期港区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动化深水码头,2017年12月以开港运行。本论文基于大量的地形资料、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整个洋山深水港多年来的海床冲淤变化和近期四期工程海域海床冲淤变化。结果显示:1998-2010年整个洋山港区海床冲淤变化表现为较大幅度的冲淤,在洋山主通道内呈现为"南淤北冲"的格局,但是颗珠山汊道一直以来均表现冲刷的趋势;四期港区水域近一些年来也表现为一个冲刷的趋势,多年年均冲刷幅度0.7m左右;讨论了外界泥沙供给、港口工程陆域边界封堵、港池疏浚和由此带来的水流的变化以及泥沙水力特性等因素的对洋山港海域海床冲淤变化的影响,在众多因素中,颗珠山汊道的存在(或保留)对洋山西部水域或四期港区水域冲刷有着积极的作用,它的存在所产生的落潮作用对四期港区的水深维护起到重要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水文泥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洋山深水港区历年数次水文测验资料,对洋山深水港区水域潮流泥沙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该区为典型的高流速、高含沙量海区,且具有通常海域截然不同的水文泥沙特性,为洋山深水港区工程方案设计及模型试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长三角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战略,不仅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而且为实现长三角一流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海洋旅游休闲产品缺乏地域特色以及其他休闲产业的竞争等都成为制约海洋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为促进上海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以上海海洋旅游业为系统,将影响海洋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作为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创新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影响上海海洋旅游业发展的9项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上海海洋旅游业须采取的发展策略包括增加海洋旅游专业人才、完善海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的海洋旅游中介机构以及提高海洋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9.
10.
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演变与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按输水输沙特征,中等潮汐长江口多年来保持“三级分汊,四口入海”地貌形态格局。第二级南、北港分汊口问题已成为当今发展重要障碍之一。近百年来南、北港分汊口呈周期性冲淤演变,1971年前后共约10年,中央沙头石头沙西10 km左右的分汊口位置最佳,河势归顺,河床稳定,南、北港都畅通。现今分汊口正处于剧烈变动时期,分汊口治理,南支及其下游河段的开发与工程须认真考虑其影响与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