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丹  柴燕妮  张浩 《北京测绘》2020,(4):507-510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数据,从农业垦殖、开发建设、生态修复情况三个方面出发,对长江岸线1 km范围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可知:(1)2015~2018年,长江岸线农业垦殖和开发建设力度有所增强;(2)2015~2018年,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需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2.
利用成熟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建设岸线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来作为沿江开发过程中对岸线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工具,根据沿江岸线资源分布的特点,合理地组织、布局生产力,建立工业区、城市群和产业带,提高沿江开发过程中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促进沿江开发区内乃至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对沿江岸线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进行了详细描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长江岸线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资源,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规划使用长江岸线资源是当务之急。本文借助地理本体表示语言共享语义的优势,对基于地理本体的长江岸线规划功能区进行研究,以地理本体的表示方法,构建一个新建规划功能区模型,有效提高了分析新建规划功能区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关系的推理能力。实例证明,该方法所构建的新建规划功能区模型能有效提高决策的智能程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资源1号卫星数据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资源1号卫星CCD2,3,4波段南京幅数据作了分析,把经过几何精纠正后的数据应用到江苏省国土资源调查中,进行了1:250000、1:100000地形图的更新,多光谱土地利用分类制图,长江岸线动态变迁分析,农作物长势监测与农业结构调整分析等应用研究,从总体上讲,资源1号卫星数据质量较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钱塘江涌潮观测作业方式,借助近景摄影测量、SFM(structure from motion)等技术手段,开展钱塘江涌潮三维观测,利用立体相机采集钱塘江涌潮影像数据,基于相机标定、影像匹配、后期解算方式等作业环节获取瞬时波浪三维形态,提取钱塘江涌潮高度、潮型线等数据。并在钱塘江岸多个站点搭建起了功能完善的钱塘江涌潮三维摄影测量系统,针对钱塘江涌潮开展常态化监测,为钱塘江涌潮的科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6.
长江岸线作为沿江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近年来,长江岸线利用的剧烈变化,深刻反映了长江从“开发利用”到“保护修复”的转变。以长江南京江北新区段为例,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了2016—2019年的岸线开发利用情况和结构变化,构建了岸线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了岸线资源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长江南京江北新区段岸线以生态岸线为主,开发利用岸线中工业生产占比重较大,岸线开发利用规模呈小幅减少趋势;生产岸线的搬迁改造朝着生态修复和城镇生活偏移是岸线利用类型的主要转移方向。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居民休闲生活需要以及政策的引导等是岸线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由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及台湾中华地理资讯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空间资讯与防灾科技"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日至10日在台湾大学举行.来自大陆航天部、林业部、国家气象局、地震局、国土资源部、铁道部及新疆、内蒙、黑龙江、山东、安徽、湖南等省地方遥感中心16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有关"3S"技术在地震预报、震度遥感影像识别、滑坡泥石流调查、长江岸带崩塌、长江下游防洪、东北三江平原水灾、山东省防洪减灾、森林火灾、沙麈暴调查、草原生态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报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瓯江北口江岸岸滩的崩坍监测”情况,包括任务由来和监测断面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断面施测、内业整理和实测图图集编绘等四个方面,对于需要在水深流急的河口进行较高精度的水下断面测量(平面精度±1.5米),这对还没有现代先进仪器的某些单位来说,以供参考。其中在施测滩涂时,使用EL——5100计算器计算测点的坐标和高程,再用米厘方格纸(衬在聚脂薄膜下)记入的方法,赤适用于山区地形测量;提高精度,且工效高于查表。  相似文献   

9.
198,8年12月5日至9日中国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地质学会联合在南京召开了个国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遥感学术讨论会,会上发表了43篇论文,现将论文题目分列于一F: 1.城市环境结构的遥感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摘要)斑艺舫(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 陈饮峦(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室) 2.长江江苏段江岸崩坍的调查及预测黄家柱(江苏省地矿局遥感站) 3.遥感技术在宝成铁路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李景豪(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犯队) 4.引大济徨、济湖工程选线区的地质环境遥感解译及其应用 曹宏经文宏政(核工业总公司航测遥…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发展,本文基于GIS对浙江省海宁市尖山新区景观规划进行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水域距离、距钱塘江岸线距离、土地利用类型、距道路距离和距建设用地距离这8个影响因子,确定相关因子的权重体系。通过多因子叠加分析,得到景观规划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1)用地适宜性最高的区域以东南部的工业区为主,该区域应充分运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深层次的景观规划;2)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以西南部工业区和中部中心城区为主,该区应在原有景观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3)北部村庄区域以中等适宜性为主,应打造以生态为主的农村特色景观;4)低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内部山体区域,应对其山体进行合理保护,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东部穿山半岛岸线及潮滩演变的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穿山半岛北侧是杭州湾的外海滨部分,其水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变复杂。根据区域遥感影像和地理地形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穿山半岛北侧岸线和潮滩的变迁过程。研究表明,上世纪50年代穿山半岛北侧岸线大部分仍处于自然演变状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岸线向海迁移基本上是由工业填海和围海造田所致。潮滩总体呈现淤长的趋势,37a来,西侧滩界外移3050m,外移速率达+82.4m/a;向东,滩界变动范围逐渐减小。潮滩的发展具有空间、时间上差异性,潮滩淤涨集中在1955~1963年和1977~1982年。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对浙江省东部象山港一带近30 a来的海岸线及潮滩变迁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淤泥质海滩发育,海岸类型以淤泥质为主,岸线在1986~1996年间有较大变化,外迁宽度最大达1 700 m,1996年以后基本进入稳定状态。潮滩发育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海岸线演变及地质灾害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漫长的海岸曾经历了大淤大蚀的沧桑变化。现代海岸仍经常受到侵蚀崩岸、岸滩淤涨以及沿岸泥沙流的袭扰破坏。沿岸港口建设、交通航运及滩涂围垦等也不时受到危害,成为江苏海岸带特有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南北两岸岸线变迁遥感动态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以多时相遥感资料为基础,利用遥感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对杭州湾南北两岸的岸线进行了遥感调查,查明了岸线变迁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杭州湾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二滩、官地库区土地覆盖类型图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航空彩红外正射影像镶嵌图,用光谱角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二滩、官地库区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运用遥感和地学信息探讨华北地台北缘边界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北缘与兴蒙褶皱系的界线为一深大断裂带,属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界线。笔者通过对覆盖全区50万km2陆地卫星TM图像解译,参考重力、航磁及有关地质资料,结合笔者对其不同区段的野外调查,对此断裂带的展布位置、性质及其控矿作用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郑州-兰考区域性隐伏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郑州京广铁桥—兰考段河道穿行于华北平原济源—开封凹陷,南邻太康隆起。该河段为著名的地上悬河,属典型的游荡型河床,河流地质作用以强烈侧蚀南岸为特征。遥感、物探综合解译首次发现在河道南岸存在一东西向郑州—兰考区域性隐伏深大断裂带,该断裂带的发现,从河流地质作用特征与基底新构造活动关系方面解释了该段黄河发生、发展和演化机理,解释了河床“小尺度游荡,大尺度呈直线状延伸” 的河道地貌特征和“河流强烈侧蚀南岸”的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对黄河下游河道防洪、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对三峡库区开县消落区进行分类,分析各类型消落区生态特点,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 门提供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Both surface and subsurface evidences exist along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the Ganga river in Kanpur-Unnao region of Central Ganga Plain indicating the effect of tectonic subsidence. While the surface evidences are discontinuous chain of high uplands with escarpments on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Ganga river and the wide flood plain on the northern side, the subsurface evidences are in terms of sudden deepending of the granitic basement towards north followed by deposition of coarse sand and gravel forming thick aquifers in the close vicinity of present channel of the Ganga river. The petr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aquifer material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material has been derived from a deformation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