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采自陕西省柞水县、湖北省崇阳县以及北京市房山区的三条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石笋进行了古地磁场方向和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区古地磁场的磁偏角、磁倾角、虚地磁极迁移以及相对强度既存在各自的局部特性,又有着共同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玛纳斯—乌鲁木齐地区泥盆纪到白垩纪古地磁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首次建立了准噶尔西北缘及南缘石炭纪—白垩纪古地磁极移曲线,由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在同一区间,说明该时期这些地区为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而其古地磁极明显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地块存在着差异。(2)该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与塔里木地块结果一致,侏罗纪乌鲁木齐与和布克赛尔磁偏角相差30°左右,说明和布克赛尔地区相对乌鲁木齐地区逆时针旋转了30°左右,晚古生代以后曾发生过南向移动,而侏罗、白垩纪以来均向北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北向运动,并发生了相对旋转,目前东、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就是由于局部相对旋转造成的。(3)中国大陆在早二叠世还不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而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块体分布于45°N—15°S的古特提斯洋中。(4)该地区二叠纪的磁偏角为165°—168°,而塔里木为218°,哈萨克斯坦为229°,说明存在35°—55°的逆时针旋转,这个旋转可能是由于西部推覆构造造成的。如果将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顺时针旋转35°—55°后,东准噶尔超基性岩带、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和斋桑泊—鲁布佐夫斯克超基性岩带应在同一构造带上。(5)该地区晚古生代古纬度变化不明显,位于30°—45  相似文献   

3.
新疆东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富蕴—二台—苏古泉—七角井—沙泉子—柳园—阿克塞对奥陶系—上第三系进行古地磁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北准噶尔地片和东准噶尔地片极移曲线,认为准噶尔洋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在二叠纪闭合。这两个地片在早古生代是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位于30°S左右,泥盆纪拉开距离达1000km,其北边的地片位移于20°—30°N左右,早古生代晚期到晚古生代早期是地块快速北向移动时期;(2)获得了七角井、沙泉子和柳园地区石炭、二叠纪古地磁极位置及古纬度,其中的柳园、沙泉子地区极点位置明显与准噶尔不一致,而与哈萨克斯坦西天山(伊犁地块)、塔城地块、吐哈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及华北地块等古地磁极接近,说明这些地块在晚古生代已处于南、北大陆之间,成为独立的中间地体;(3)通过新疆东部和北部晚古生代到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地区从中生代开始南向移动的存在;(4)准噶尔地块在晚古生代处于30°—35°N的古纬度区,准噶尔洋主要为近EW向拉开,如果存在SN向移动,其相对移动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km。(b)从晚古生代以来的北方大陆块体构造演化模式来看,准噶尔地块大致遵循了北方大陆块体统一的构造演化规律,说明准噶尔地块是北方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地球物理系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实验室于1986年底建成,并已正式投入使用。它现在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测试功能最全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沉积物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XIII届INQUA大会古地磁专题讨论会共收到论文摘要80余篇,其中40多篇在大会上宣讲或以墙报形式展出。这些文章内容丰富,研究的领域宽广,主题有磁性地层学(古地磁年代学),磁化率与古气候变化,磁性矿物与古环境等。此外,  相似文献   

6.
7.
8.
塔里木泥盆系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自芳 《沉积学报》1993,11(3):88-92
塔里木古地磁资料表明泥盆纪期间西南缘的古纬度低于西北缘(约12°),前者是在泥盆纪~石炭纪期间塔里木地块快速北移的过程中才在石炭纪与后者拼接在一起的。次级构造单元之间的这种差异运动对塔里木西部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代古地磁研究现状的分析及今后前景的展望,本文着意深化古地磁研究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中可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强化选用古地磁数据必须把握其可靠程度的科学意识。本文强调,对古地磁学及其物理化学基础的岩石磁学,急切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开展高水平的理论与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古地磁研究是一种以古地磁学为基础,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学的综合研究。它能提供古代的物理信息和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特点是研究古代地壳块体或板块间相对运动中能提供定量数据的唯一方法。随着退磁技术的改进和测试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使它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D00glaS(1980)曾提出古地磁正反极性的变化如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显生宙中生物的演化一样,可以作为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依据。70年代以来前寒武纪古地磁研究得到显著发展,迄今为止在除南极洲和亚洲大陆外的古老地盾上都已建立起从约28亿年的晚太古代到包括整个元古宙在内…  相似文献   

12.
尹济云 《云南地质》1992,11(1):39-46
在古地磁研究中,次生剩磁往往被作为“有害组分”而剔出。本文为了说明次生剩磁的利用。笔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对云南不同时代地层的1238个古地磁样品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曾遭受过多期重磁化作用,其中全新世和始新世时期的重磁化影响面最大。始新世产生的与印度次大陆同欧亚大陆的碰撞有关。本成果为了对云南的古地磁次生与原生剩磁的辩别提供依据,也为次生剩磁的应用开拓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甘肃地质》1985,(Z1):101-110
中祁连山西段以前没有进行过古地磁的研究工作。我们此次开展专题研究,在十三条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上采集了618块古地磁标本(采样位置参见图0—1),选择切制了其中的194块,共得561块成形标本。其中,4厘米~3的为24块,2厘米~3的为537块。  相似文献   

14.
皮亚曼背斜两翼下二叠统原生剩磁的同褶皱检验结果表明原生剩磁主要是同沉积剩磁,其结果显示,皮亚曼背斜开始发育的时间不晚于早二叠世。从东邻杜瓦地区采集的下二叠统古地磁样品,对测试统计结果经同褶皱检验后得出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古地磁研究新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地磁学在定量研究地质问题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古地磁场是目前唯一能被直接测定的保留了地质历史时期地磁场的主要参数。通过高密度采样和高精度测试获得高质量的基础数据,运用最新统计检验方法对多种磁性分量进行多重分析,各种特征分量可定量地反映出采样区的古地理位置和古环境及其后期的构造单元变化状况。“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国家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次级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的古地磁研究”(编号:85-101-01-19)和“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和板块构造特征”(编号:96-111-01-01-01)…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古地磁研究新结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学斌  王忠民 《地质论评》1991,37(2):160-164
本文给出了青藏高原主要地体古生代至中生代的27个古地磁新数据,并综合前人资料,分析和探讨了青藏高原主要地体的古地理分布、地体边界、地体拼合时代及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等地质问题,并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主要地体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洛川黄土剖面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on 96 ariented loess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the Lochuan section in Shanxi Prov., the total thickness of which is up to 130 m and more. The result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e deposition of Late Pleistocene Malan Loess and Middle Pleistocene Lishih Loess in the Lochuan section took place during the Brunhes normal epoch. The lower limit of the Lishih Loess which represent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Brunhes epoch and the Matuyama epoch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silt bed, corresponding to a depth of 75 m. The Wucheng Loess, which recorded the Jalomillo normal polarity event, deposited during the middle-late period of the Matuyama reversed epoch. The upper limit of the Jalamillo is set at a depth of 100 m. and the lower limit at 110 m.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rotated remanent magnetization of the specimen resulted from AF demagnetiz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by means of magnetic clean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despite of the differences in magnetic stability and ages of various strata (loess, silt bed, buried soil and weathered beds) in the Lochuan section.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块大兴安岭地区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块大兴安岭地区古生界泥盆系,奥陶系及岩体的古地磁研究,结合已有的古地磁研究成果,发现奥陶纪时,东北地块,东北地块,西伯利亚地块,华北地块很接近,表明三者此时可能为联合古陆,泥盆纪时,东北地块快速向南向北运动,导致三者之间的分离,至晚二叠纪,东北地块靠近华北地块而远离西伯利亚地块,至晚株罗世-早白垩世,三者又拼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The Longxi loess section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at eastern Liupanshan Meuntains in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but with better magnetic stability than that of Luochuan loess. 43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95 m-thick Longxi loess section. Results of palcomagnetic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those samples taken from 0 down to 48m in.the section are normally magnetized. So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is part of Longxi loess was accumulated during the Brunhes epoch corresponding to the Middle Pleistocene Lishi Loess (Q2) and the Late Pleistocene Maian Loess (Q3). On the other hand, samples between 48-82 m within the section are mainly of reversed polarity, formed during the Matuyama reversed polarity epoch, corresponding to the Early Pleistocene Wucheng Loess (Q1). Jaramillo normal event was recorded at between 64-69m within this secti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loess accumulation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1.15 my according to the boundary ages of polarity epochs and event and an accumulation rate of 8 cm per thousand years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20.
刘育燕  黄莉 《中国岩溶》1991,10(4):345-349
使用超导磁力仪对石笋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连续测定,获得了桂林地区如下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结果。 1.8500a B.P.以来,桂林地区的古地磁场偏角以及倾角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虚地磁极迁移曲线的运动中心与现代地理轴不重合。 2.利用NRM/SIRM(天然剩磁/饱和等温剩磁),求出8500aB.P.以来,桂林地区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