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时域反射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介绍了时域反射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时域反射仪的工作原理、测量参数(特征阻抗、介电常数、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时域反射探针技术以及时域反射技术在农业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质》2012,(3):154
《西北地质》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西北地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介绍西北地区地质大调查成果。《西北地质》主要刊登有创新思路及首发性成果的科技论文,优先发表由国家、省部委重大科技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研成果。刊出的内容主要有关基础地质理论研究、能源及非能源矿产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3.
创造学与地质学——地质创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造学是研究人们的科学和艺术的创造活动,探索人们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早在4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创造学,直到80年代才传入我国.由于创造学有助于人们创造力的开发,有助于科学领域内的发现与发明,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创造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4.
主编絮语     
地学科技期刊是适应地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地质学科的分化和进展,带动了地质科技期刊的发展,地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又推动着地质科学技术的繁荣,为我国地学科技成果走向国际功不可没。现在我国广义的地学科技期刊(包括地理科学类、地质科学类和  相似文献   

5.
<正>《西北地质》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西北地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介绍西北地区地质大调查成果。《西北地质》主要刊登有创新思路及首发性成果的科技论文,优先发表由国家、省部委重大科技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研成果。刊出的内容主要有关基础地质理论研究、能源及非能源矿产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质》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西北地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导向性、标志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7.
正《西北地质》是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西北地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导向性、标志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8.
强笑笑 《地质与勘探》2021,57(3):640-646
为了推广地质景观素描在地质公园的应用,提升地学旅游品味与质量,本文以素描为例,对地质景观的艺术展示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地质景观素描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地质素描的区别。按照所绘制景观形态的不同对地质景观素描进行了分类,系统阐述了地质景观素描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并以敦煌雅丹地貌为例展示了地质景观素描的具体绘图步骤与技巧。地质景观素描是对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的绘制,既注重表达地质景观深层的科学内涵,又注重艺术性与生动性。此外,本文就地质景观素描在地质公园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主要包括地质公园推广宣传、地质公园解说牌、地质公园纪念品、地质公园网站以及地学科普,并针对这些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西北地质》是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西北地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介绍西北地区地质大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西北地质》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西北地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导向性、标志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1.
Reitsma (A response to ‘simplifying complexity’. Geoforum 34 (1) (2003) 13), in response to the article ‘Simplifying Complexity’ (Manson, S.M., Simplifying complexity: a review of complexity theory. Geoforum 32 (3) (2001) 405), highlights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aspects of complexity theory that invite further discussion. In particular, there are three areas of complexity research that are open to deeper exploration: (1) the width and breadth of ‘complexity’ defined as a scientific endeavor; (2) the role of theory relative to practic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attern and process in complex systems; and (3) the need for greater discussion and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define the conceptual bounds of complexity theory.  相似文献   

12.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评价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但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引入短板理论、风险理论和边际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并以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县为研究区开展实证研究。基于短板理论,识别区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遴选1~3个制约性因素;基于边际理论,以资源开发利用利润最大化或无利润作为资源承载力评价标准,开展资源承载力评价;基于风险理论,以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或灾害引发的生命和财产风险的容许标准作为环境承载力评价标准,开展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单因素承载力评价结果,开展综合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为安全承载、容许超载或不可接受超载;将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与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现状或规划结果做叠加分析,划定区域发展三区三线。通过对绥德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简便易推广,评价结果可信,可以为国土空间优化、科学划定"三条红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20世纪70年代谷德振先生提出的岩体结构控制论、90年代王思敬先生提出的地质环境理论和21世纪初李广诚提出的工程地质耦合理论的主要内容,阐述了上述理论的传承发展关系,并在提出时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控制因素、基本思想、涉及学科和思想范畴等几个方面将3个理论进行了对比。最后依据上述理论对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位置的选择和紫坪铺大坝位置与轴线方向的选择及所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Owain Jones 《Geoforum》2008,39(4):1600-1612
This paper draws out linkages between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 (NRT) and pragmatism. In doing so it sets NRT in a much wider, historical anti-representational movement. This should add momentum to its progress, and open up the considerable pragmatist and neo-pragmatist heritage as a resource for dealing with questions about methods, politics and ethics that NRT raises. Firstly I outline pragmatism and NRT to ground the discussion. Secondly the convergences between pragmatism, poststructuralism and the later work of Wittgenstein are considered. After that I go through a series of working principles which can underpin what is being termed anti-representational theory. These include; the primacy of life and action, pluralism, materiality/spatiality/temporality/relationality, anti-essentialism, creativity, collectivity, fallibilism, and disorder in method. I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anti-representational knowledge production through radical incrementalism underpinned by witness and narrative.  相似文献   

15.
炮孔合理堵塞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爆破理论和应力波理论,分析了炮孔堵塞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炮孔中运动过程,推导出了炮孔堵塞长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合理炮孔堵塞长度的选取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说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可为爆破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 the elastic behavior of weakly cemented contact. We show that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stresses and the stiffnesses of a cemented contact are governed by the ratio a/RΛ, where R, a, and Λ are, respectively, the grain radius, the contact size, and the ratio of the elastic moduli of cement and grains. Moreover, we show that a cemented contact is always less stiff than a Hertzian contact having a similar size. Finally, we propose accurate approximate expressions of the contact stiffness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强调了陆内地台活化造山,是地洼学说即活化构造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从板块构造“地学革命”对经典地槽造山成因论的否定;从近廿年板块构造研究华南大地构造取得突破经典板块碰撞造山模式,提出了板内弧后造山新模式的研究实例;以及从活化构造理论与多岛海板内变形理论的对比等几方面的阐明,指出陆内活化造山区,作为地台区、陆缘造山带之外的第三种大地构造类型,其自主创新的意义和作用至今并未改变。强调了地洼学说或活化构造理论与板块构造理论之间并不是对立和互相排斥,一分为二、取长补短,有利于推进中国大地构造的研究和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适合于岩石材料的双剪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土类材料强度理论分为单剪强度理论、三剪强度理论和双剪强度理论。三类强度理论的典型代表是Mohr -Coulomb强度理论、Drucker-Prager准则和双剪强度理论。单剪强度理论、三剪强度理论和双剪强度理论都有其相应的单元模型 ,分析单元体上对单元体破坏起主要作用的应力 ,建立各应力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形成岩土类材料的强度理论。本文分析岩石围压试验和真三轴试验下的破坏及强度特征 ,提出一种适合于岩石材料的双剪模型 ,与三类强度理论建模方法相同 ,可以得出一系列新的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土压力公式不能反映土体材料强度的中间主应力效应,但中间主应力效应是存在的且不容忽视的。基于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推导了土压力公式的统一解,给出了具有广泛意义的土压力公式,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潜能,Rankine土压力公式为其特例。根据不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与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按有效应力法与总应力法对土压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得出了两种强度指标下的土压力公式。另外,通过已有文献的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煜 《江苏地质》2001,25(4):196-199
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工程地质50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分析认为,岩土特性成因控制论、岩土体稳定性的结构控制论和人地协调论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强调了在基本理论和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是工程地质向新水平迈进的重要途径,并以优势面理论为例作了介绍说明。同时对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