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白诗:“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 毛泽东诗,“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蛮·黄鹤楼》)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那时候,万里长江自宜宾以下至人海口的江面上不见一桥,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7年建起了长江上第一座现代桥梁——武汉长江大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此后,又于1959年、1969年和  相似文献   

3.
1)以歌词、乐曲导入:这类方法适用于导人著名河漉及其沿岸国家和地区。因为许多大江大河孕育了人类文化,艺术家们为此留下了许多篇章.如以《长江之歌》导入“长江”一节(引用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等引入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地形区等);播放一段脍炙人口的《蓝色的多瑙河》导入该河的故乡——欧洲。  相似文献   

4.
“横断山脉”一词,在文献中究竟从何缘起,如何解释,一向模糊不清。笔者为此查阅了有关文献,试图整理出一个头绪,作为地名研究的一例。不当之处,谨请指正, “横断山脉”一词,最早出现于邹代钧撰写的《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1900—1901)中。在该讲义第一卷“亚细亚总论”中,言及昆仑山脉“一入中国本部,分南北两干连亘于大江南北,其脉延长而连于本部之地体,其接南岭之西部而当西藏之处,则山脉分向南北,名曰横断山脉。”又:“阿尔泰山系与希马刺亚山系间之高原……  相似文献   

5.
湖南旅游概览湘江一桥又名橘子洲大桥,建于1972年,连接五一大道与溶湾镇,飞跃橘子洲,全长1532米。为长沙市第一座跨越湘江的大型桥梁。湖南省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大部分地区处于洞庭湖之南,因而被称之为湖南。又因境内湘江流贯南北而有“湘”之简称。湖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土家、苗、侗、瑶、回等50个少数民族。湖南历史文化悠久,山水风光秀丽,有10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形成"东一线,西一片"的格局。"西一片"以自然风景资源为主,有武陵源、猛洞河、吉首-凤凰、桃花源4个旅游风景区;"东…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10,(8):29-31
本期的“长江之窗”栏目将带领大家探访长江上游的三江并流奇观,并推荐长江水学校在三江并流腹地的香格里拉地区开展的一个新行动——建成“长江水学校”纳帕海社区学习中心。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10,(6):29-31
200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波恩召开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作为全球25个示范项目之一,“长江水学校”项目应邀在会上展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即将来临之际,本刊与香格里拉学会合作,推介“长江水学校”这一创新性中小学水教育项目,与读者分享参与学校的成果和心得。  相似文献   

8.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普遍认为发源于淮河源头南阳桐柏县,但是淮河在河南界内支流众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追踪淮河最远支流,淮河源头为最大支流沙颍河上游北汝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境内伏牛山北侧河谷。本文首次提出淮河南北两源观点,即南源正源和北源远源。通过沙河—沙颍河沿线地区气候条件进行调查统计,表明该线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带,率先提出秦岭淮河一线中段以秦岭余脉伏牛山—沙河—沙颍河延伸至淮河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通过分析气象因素,该分界线更符合气候分区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百年四季降水趋势与海平面气压形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维宏  刘大庆 《地理学报》2003,58(Z1):49-60
根据中国东部33站1884~1995年的四季降水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开展,得到了前三个模态随时间的演变,重点分析与我国北方降水变化有关的趋势及与同期海平面气压距平的关系.夏季降水的第一模态反映在长江和黄河中部与华南沿海的降水位相相反.这一降水模态在20年前的变率较大.当夏季东北亚出现稳定的地面高压距平,中国东部处于气压槽中时长江和黄河中部降水偏多,而当地面高压距平稳定于我国西北和低压距平处于东部海上时降水为负距平.夏季降水的第三模态表现为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反向变化.秋季降水的第二模态表现为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反向变化,第三模态表现为东部沿海与西部的反向变化.这些降水模态与一定环流形势相联系,特别是秋季降水的第三模态受台风路径的环流形势所决定.冬季降水的第一模态中心也出现在长江和黄河中部,年代际变化的幅度趋于增强.对春季降水,第一模态表现为长江及其以北的降水与华南的降水反位相.2~3年变化幅度大于年代际变化的幅度.第2模态反映出华北和东北的降水与其它地区的降水位相相反,存在30年左右的位相转换关系.北方地区的春旱从1980年代开始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10.
江巧暄  文嫮 《地理研究》2024,(4):931-948
随着数字经济的推进,短视频产业快速崛起。本文以截至2023年3月,在抖音平台上采集的76097个短视频生产主体为样本,运用空间分析刻画了专业媒体机构(PUGC)、达人(PGC)、普通个体(UGC)三类短视频生产主体的城市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对短视频生产主体城市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广州、杭州是中国短视频生产主体最为集聚的2个城市。另外,以成都、长沙、武汉、郑州等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短视频生产主体分布也非常密集。而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中国短视频生产格局中的地位显著下降。(2)普通个体生产者UGC占总量最多、基本依照胡焕庸线分布;专业媒体机构PUGC青睐一线城市;达人多集聚在杭州、成都、长沙等网红城市。(3)计量研究表明,短视频生产主体倾向于选择互联网基础设施良好、人文环境舒适、MCN公司密集、以及临近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城市分布。即除了3T因素,成本因素显著影响短视频生产主体的区位选择。这揭示着,数字化对现有的创意产业地理格局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数字技术正推动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从“文化系统内循环”,迈入“...  相似文献   

11.
姜桂林 《地理教学》2006,(12):38-39
课外观察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课堂”,能取得课堂上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前不久,笔者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了一次课外观察活动,地点选在县城郊区的“大石坝”,此地位于长江中游起点——宜昌附近,在长江与清江交汇点的拐弯处,因江水流速变缓泥沙淤积而形成一面积约0.1平方千米的江滩,现在已值枯水期,江边的江滩外露,满滩的碎石头,是较理想的“实地观察学习长江”的地理学习“第二课堂”。抵达目的地后,立刻组织学生开始了“关于长江知识”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南北发展差异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陈钊 《地理研究》1999,18(1):79-86
中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改革开放初的由北向南递减逐步演变为由南向北递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日益突出。文章将中国东、中部地区划分为南部沿海区、长江中下游区、黄河中下游区和东北及内蒙区四个地区。从区位、政策、投资、国际化程度、中心城市、工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南北差异形成原因,对2010年各区差异作了预测,对缓解南北差异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0月2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了一项被称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赞助下。地处东北亚的中国,苏联、蒙古及朝鲜南北双方将中,朝、苏三国交界的图们江三角地区,用20年的时间,投资300亿美元在,在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建一个多国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淮河一线在60 a前被科学地确定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此后中国地学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分界线的具体位置和划分指标改进问题;随着数据的积累和认识的加深,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问题。2017年启动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将秦岭-大巴山定义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拟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研究其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问题,从而实现中国南北分界线研究的全面深化和突破。秦岭-大巴山具有多维地带性结构,表现出高度的过渡性、复杂性、多样性和敏感性。目前面临和需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① 南北分界线与南北过渡带的关系?② 暖温带与亚热带划分指标如何改进?③ 植被-土壤在南北方向上的渐变序列及其形成机理?④ 全球变化与地区关键生物气候指标空间变动的关系?⑤ 秦巴山地的多维地带性结构如何分解与综合?⑥ 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特有性的格局与机理?⑦ 秦巴山地东西向廊道效应?⑧ 秦巴山地的区域环境效应及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⑨ 秦巴山地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意义?⑩ 西秦岭的地理结构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这些问题既是过去研究工作和认识的总结,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希望这样的归纳和梳理对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和南北分界线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为中国自然地理学理论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甚至为华夏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框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北过渡带东段样带植被序列与气候分界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将秦岭一大巴山定义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秦巴山地植被南北变化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南北过渡带地域结构的过渡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植物群落实地调查数据,本文将中国南北过渡带东段分为:东秦岭北麓(EQMN)、东秦岭南麓(EQMS)、东大巴山北麓(EBMN)和...  相似文献   

17.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大诗人王安石仅用了两句,就描述了镇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沿江冲积平原;居长江三角洲的顶端,南依丘岗逶迤起伏的宁镇山脉,北临浩荡奔流的长江,扼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段;处江苏省西南部,东南与常州相接,西面与南京比邻,北依长江与扬州、泰州相望。邻江近海的镇江在水陆交通上都有着十分便利的条件。闻名中外的“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于此;京沪铁路、沪宁高速、312国道穿市而过。而飞架大江南北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更将苏南、苏北紧紧相连,从而成为大江南北的又一主…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纪行     
付申珍 《地理教学》2019,(10):F0002-F0003,65
美国幅员辽阔,东西跨度大,南北延伸广,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河湖众多,资源丰富,风光旖旎。2017年暑假,笔者曾在美国本土畅游,开展研学,现拾取点滴分享。1.“雷神之水”——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安大略湖和伊利湖间的尼亚加拉河(Niagara River)上。河水从伊利湖中缓缓流出,遇河道变窄,落差猛增,水流湍急,尔后河水被一座多石小岛——山羊岛(Goat Island)分开,从几十米高的石灰岩断崖上飞泻而下,形成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三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一时间,你就被它震住——就像一颗子弹打穿你的心脏。”大渡河峡谷最深处为2600米,长江三峡不过1000多米,而被誉为“世界第一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也才2300米。  相似文献   

20.
石丽  胡玉华 《地理教学》2010,(12):29-30
上海市宝山区位于上海市的东北部,濒临长江和黄浦江交汇处的入海口,扼上海之门户。宝山区共有12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81万余人。2009年初,在上海区域项目协调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和宝山区环保局宣教中心的支持下,友谊街道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团队,加入到“长江水学校”的项目活动中来。他们以“水环境保护进宝山社区”作为友谊街道2009年项目活动的主题,目标是帮助社区广大居民树立起关注长江水污染的忧患意识,使居民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方法,切实保护好身边的母亲河——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