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Jun生态生长效率周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杨纪明 《海洋与湖沼》1995,26(6):586-590
于1983年12月-1984年5月和1990年6月-1991年1月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物培育楼养殖黑Jun为材料,进行黑Jun周年的摄食-生长实验,以探讨其生态生长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冷温性鱼,黑Jun在4.0-27.3℃水温条件下都有摄食;平均日摄食量为2.4-10.0g,相对体重的百分比为1.1%-4.4%,这二者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体重日增长量以4,6,7月和10-12月  相似文献   

2.
华南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80-1986年的ECMWF资料以及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地区的大气热源及水汽汇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的联系。分析表明,7年平均的整层积分热源强度在夏半年较强,其中以6,8月最明显,冬季则较弱;辐射冷却在2-4月最显著;水汽汇在2-6月最强,8-10月次之,其他份较弱甚至为弱的水汽源。  相似文献   

3.
福建西洋岛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分析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2年2月采自福建西洋岛海域的72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27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甲藻20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总量为51.42×10^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8月,达137.05×10^4个/m^3,低谷出现在冬季2月,仅有6.96×10^4个/m^3。  相似文献   

4.
热带西太平洋耦合海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中美“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科学合作第7航次(1989年10月16日-12月4日),第8航次(1990年6月1日-7月16日)的海上船舶观测资料,对影响季和年际时间尺度全球平均大气环流演变的下垫面重要物理量变化,如海表水温(SST),表面风场,表面通量和海表净热量收支等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这些现象学的图型或诊断分析,对改进区域气候特征认识,扩大对海气相互作用机理了解。提高修正表面通  相似文献   

5.
通过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水域面积,结合潮汐资料建立纳潮量算式的方法,得到海口湾现有(1990年)纳潮量为5.14×10 ̄7m3,1984年为5.80×107m3,1965年为5.05×10 ̄7m3,文中在分析了决定纳潮量的形态因子和潮差因子后,得出因海口湾形态因子变化而引起纳潮量变化的趋势在1965~1984年呈减小趋势,递减率为2×10-3;1984~1990年呈增加趋势,递增率为1×10-3.1984年前所以呈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海湾泥沙自然沉淤所致;1984年后由于海口港、海口新港进行疏浚,扩充港池等使平均低潮水域面积增加,是引起纳潮量增加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华南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980—1986年的ECMWF资料以及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地区的大气热源及水汽汇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的联系。分析表明,7年平均的整层积分热源强度在夏半年较强,其中以6,8月最明显,冬季则较弱;辐射冷却在2—4月最显著;水汽汇在2—6月最强,8—10月次之,其他月份较弱甚至为弱的水汽源。时空剖面反映出热源、水汽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从1月到4月初,大气中层及近地层为热源,而400hPa以下为水汽汇;从4月中开始,热源中心逐步抬升到中高层,强度增大,5—6月整个对流层为热源和水汽汇控制,水汽汇中心在低层;经过7月份减弱后,热源和水汽汇又开始增强并维持至9月初,随后,热源、水汽汇中心开始分别下、上移并趋向同层,强度减小。另外,降水显著偏多会伴随热源及水汽汇强度的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卫星遥感对同一地区重复成像的特点,采用从港湾不同时相的影像中提取不同潮位的水域面积的方法,建立潮位面积算式和采用分层求和的方法,建立沉 积参量算式。利用沉积参量算式和潮位面算式计算了海口港两个同时段的0m以浅的沉积参量;1965-1984年时段沉积总量为4.59×10^8m^3,沉积速率为2.4×10^5m^3/a;1984-1990年时段,沉积总量为-8.4×10^5m^3,沉积速率为-1.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营养盐的现状和变化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沈志良 《海洋科学》1997,21(1):60-64
报道了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12个航次胶州湾NO3-N,NO2-N,NH4-N,PO4-P和SiO3-Si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60年代于至90年代的变化表明,胶州湾营养盐的浓度和分布已发生显变化。尤其从60年代至80年代,30年来,胶州湾中东部水城PO4-P,NO3-N和NH4-N浓度分别增加2.2,7.3和7.1倍,TON浓度也增加了3.5倍,TIN/PO4-P从10增加至24.2;T  相似文献   

9.
使用1979年1至1984年12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对热带地区积云对流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积云对流活动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积云对流区主要东西向,位于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近赤道地区,夏季则北移至北印度洋和菲律宾附近的西太平洋地区,低纬地区积云对流活动存在明的季节性位移,北印度洋地区的积云对流活动主要集中在5-10月,7-8月位置最北;北半球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积云  相似文献   

10.
白沙湖四角蛤蜊的繁殖期及增养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10月-1995年9月在汕尾市白沙湖进行了四角蛤蜊的肥满度及生长的周年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肥满度在4.73%-9.84%之间,平均为7.07%,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在5月份;繁殖盛期主要为9-12月,其闪为2-3月。其生长与水温及年龄均有密切关系,春夏季生长快,秋冬季生长慢;1-2龄贝生长快,3龄贝生长慢。  相似文献   

11.
对海岛土地利用的目的,依据、过程以及编制海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台湾岛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观测事实和研究成果,针对过台泫岛地区台风的内力变化和诱生低压的产生机制进行动力学分析,从而说明台风经过该地区路径发生偏转和跳跃式不连续移动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东亚岛弧地形横剖面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东亚岛弧横剖面形态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弧前的构造应力的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岛弧形成于板块东移的构造环境中,横剖面形态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内缓外陡型和内陡外缓型,这两种不同的横剖面具有不同的弧前应力,前者表现弧前挤压,后者表现弧前引张,这反映地貌形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造礁石珊瑚资源初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断面法调查于2007年4月至10月对海南岛周边区域的造礁石珊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周边调查区域造礁石珊瑚有13科95种,优势种为丛生盔形珊瑚、多孔鹿角珊瑚、标准蜂巢珊瑚、五边角蜂巢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精巧扁脑珊瑚、梳状菊花珊瑚、澄黄滨珊瑚、二异角孔珊瑚、十字牡丹珊瑚等.海南岛周边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32.74%,其中东部29.84%、南部44.43%、西部17.38%;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3%,其中东部2.29%、南部4.81%、西部1.06%.海南岛造礁石珊瑚补充量为0.44 ind/m2,其中东部为0.56 ind/m2、南部为0.52 ind/m2、西部为0.24ind/m2,总体上,海南岛周边近岸造礁石珊瑚分布状况为南部种类及覆盖度最多,东部次之,西部较少.从地理位置及造礁石珊瑚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海南岛造礁石珊瑚分布呈现由南往北随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分析认为,这主要与珊瑚浮浪幼虫占领新的生境有关.随着近几年过度捕捞、海水养殖、旅游观光等持续进行,海南岛近岸部分区域的造礁石珊瑚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统计登陆南海沿岸热带气旋的气候概况,分析热带气旋登陆前后特征及其变化,指出登陆热带气旋的区域特点。认为海南岛对热带气旋移动有重要影响,“岛影”现象明显;热带气旋登陆前2—3时次有典型的特征变化,对登陆预报有指示意义,华南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月个数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宜以它们为因子作自相关预报。  相似文献   

16.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共鉴定248种,隶属于5纲78科161属,应用群落系数,等级聚类分析和极坐标排序研究软体动物落分布,结果表明,软体动物群落可分为3种类型,即河口型群落,近岸港湾群落和开阔海域群落,群落分布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及其生境类型密切相关,盐度和水动力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在地震、海冰和波浪等海洋环境荷载作用下的人工岛与土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很难用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计算。据初步估计,静冰荷载是该人工岛结构的设计控制荷载。因此,本试验对人工岛结构在静冰力下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人工岛结构筒壁内、外土压力分布,筒壁和桩的位移及应力变化以及桩和筒体各部位的土体抗力分担外荷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水生植物对受污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技术对恢复水体环境具有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维护和管理简便、改善景现和生物多样性、回收资源与能源、收获经济作物等优点.本文在阐述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污染物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主要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技术:人工湿地、浮岛技术、水生植被的修复和重建等.  相似文献   

19.
广西海岛海岸线变迁与动态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守珍  于甲  李杰 《海岸工程》2010,29(3):37-42
海岛不仅具有很高的资源、生态和经济价值,而且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的出现改变了岛陆岸线和岛滩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高程较低的海岛面临存在的威胁。文章通过选取广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海岛,研究了海岛海岸线的变迁与动态变化的成因,同时,对海岛岸线变迁作出了预测及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20.
西沙群岛永兴岛地貌与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永兴灰沙岛的地貌考察和沉积物采样分析,认为永兴岛砂屑沉积物为现代环境的产物,指出了灰沙岛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的粒度和生物组分的特征;生物组分的分布还与其粒径大小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同一粒级同一类型的生物屑的颗粒百分含量与重量百分含量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永兴岛西北部的沉积动力条件较东南部的强,并陆续向东南方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