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汪镇大宗村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南部,全村860户,3500人。近年来,大宗村按照“以工业发展增加物资积累、以物资积累改善生产生活”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构建和谐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全村有企业18家,产品涉及10大系列120多个品类,拥有固定资产8.4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2005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余元,先后被各级表彰命名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山东省十大名村”、“全省文明村”、“全省卫生村”、“全省百佳文明村居”、“枣庄市生态文明村”,并荣登“枣庄市经济强村”之首。2006年7…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9-10日,"中国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余名正式代表,河南省委农办、河南新乡市、济源市、郑州市上街区、周口市郸城县等政府部门代表,以及科学时报、河南日报、河南卫视等媒体记者出席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9-10日,中国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南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承办。中国地理学会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充分体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面对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客观地说,内蒙古的开展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一个永恒课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今后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包头市作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制造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近年来,立足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工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路子,始终将土地集约利用作为全市土地利用的总目标,在经济快速增长,GDP和财政收入位居自治区第一的情况下,实现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并于2002年获联合国人居奖、最佳范例奖等,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布置的重要工作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进行了专题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土地、矿产等资源问题。国土资源部门理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所作为,做好服务。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支农的要求上来,把目标统一到增收的任务上来,确保中央政策不折不扣地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贯彻落实。笔者作为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建议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发挥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  相似文献   

7.
甄峰  赵勇  郑俊  赵国栋 《地理科学》2008,28(4):464-470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发展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领域。以唐山、秦皇岛10个村庄为案例,从农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服务与人居环境、基层组织与个人精英、城乡联系五个方面分析了案例地区乡村发展的主要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结合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从国家政策与乡村内生发展、基于城乡合作的多样化乡村经济、"空心村"改造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四个方面对未来中国的乡村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辽阳县农电局担负着辽阳县18个乡(镇)的工农业生产和60万人民的生活供电任务。全局现有全民职工383人,合同制电工353,共736人,其中党员235人。现有66KV变电所20座,主变38台,容量528MVA;66KV送电线路177KM;10KV配电线路2364KM;配电变压器5464台,容量570MVA;低压线路4142KM,用电户为19万户。2005年,购电量为12亿KWH,列居辽宁省前列。几年来,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辽阳县的电网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现代化电网的雏形。辽阳县农电局率先在全省研制和开发了地理信息、自动抄表、营销自动化、低压…  相似文献   

9.
自21世纪以来,衡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同时关注村级集体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力”和政府社会提供的“外力”,从资源开发、资本运营和工业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资本资源,也给衡阳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衡阳村级集体经济远非完美,衡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基于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置于同一研究框架当中这一思路,针对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参考国内其他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提出了充分发挥的优势资源,促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精英治理,提高民主管理等发展路径;并提出创新非农业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旅游系统与复杂适应系统高度契合的理论架构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山东省淄博市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发现"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发展规律与特殊路径。结果表明: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系统发展分为探索期、起步期、发展期与稳固期4个阶段。多主体、多要素交互作用下的系统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基本特征与适应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而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优化主体间协调机制及顺应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则构成了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系统发展的经验来源。  相似文献   

11.
城郊地域是乡村多功能发展典型区域,文章选取典型的城郊乡村地域——徐州市铜山区的319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揭示2009—2019年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和生活保障等4类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功能间交互变化,总结功能演化类型,探究城郊乡村发展路径,以期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从村域层面看,城郊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的数量结构分异性与空间格局的集聚性并存;(2)根据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性与交互性演化过程,功能间交互演化的总体关系与局部关系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可将其归纳为5种功能演化类型;(3)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路径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可划分为功能融合发展、主导功能引领发展、双功能协调推进发展和多功能综合发展等4种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整理是一项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土地整理的有益实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光辉前景。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崭新事业!在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仍是生存的保障,是"定心丸"。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来说,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来经营种植,就失去了致富之本,党的富民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岚山港条件及其区域经济背景的分析,从宏观总体战略角度提出了该港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景区内旅游小企业发展的驱动机制——西递村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寿兵  刘云霞  赵鹏 《地理研究》2013,32(2):360-368
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通过追溯西递村旅游发展历程发现,企业家精神、市场需求是旅游小企业产生的内外因素,旅游治理模式的变迁对内外因素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政府、社区和第三部门(遗产保护组织)的介入程度,将西递旅游治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村民自发参与的社区模式,政府、社区和第三部门共同参与的网络模式,以及政府指挥和控制能力强化的层级模式。在治理模式变迁过程中,政府的指挥和控制能力不断强化,政府的利益诉求引发了旅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导致旅游小企业经营特征和空间结构的演化;同时,社区居民的企业家精神和模仿创新能力受到影响,旅游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研究显示,治理模式的优化是实现景区内旅游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空间资源是农户赖以存续与发展以及参与产业利益分配的基础,在面向乡村旅游空间资本化过程中,重新界定乡村生计空间的内涵与范畴是确立农户权力与价值的资本依据。该文以旅游产业嵌入乡村生计空间为背景,以空间“基因图谱”的研究范式对乡村生计空间进行解析与整合,建立了包含地理物质空间、经济价值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3个维度的乡村生计空间基因系统。以山东省马套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对生计空间基因系统进行具象与实践,建立乡村生计空间基因库,并将各类基因元投影于乡村地理空间,归纳3类生计空间基因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马套村生计空间呈现出经济价值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相对独立、村域空间级差地租效应加剧、文化空间社会属性缺失、居民空间权能较弱等空间失配问题,提出在旅游产业驱动下村域生计空间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新泰市789个村庄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DEA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效率特征,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究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政策文化因素对村庄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维度下村庄发展效率变化趋势相似,平均生产效率最大,生活效率次之,生态效率最小。(2)同一村庄不同维度发展效率不同,多数表现为生产、生活效率值相近,但与生态效率差值较大。(3)不同维度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生产、生活和生态效率高值区的重合度偏低,仅为43个,占5.45%。(4)随着乡村的发展,自然地理因素对乡村制约作用逐步降低,社会经济和政策文化因素影响程度逐渐加深,且政策文化因素与村庄发展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设施,高速公路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迅速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动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充分研究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态势与差异性,构建了"指标遴选-权重确定与修正-评价运算"的评价体系流程,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建立指标体系,设计DAEF评价模型。为检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将这一体系应用于山东省实证研究。经实证检验:①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反映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态势。高速公路对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正向影响、对区域环境变化呈现负向影响,影响力逐渐增强;各种指标对高速公路反应灵敏度随时间推移呈现一定规律: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灵敏度波动下降,而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效益在稳步上升;区域现代化进程灵敏度最高,区域外向联系次之,区域教育医疗卫生最低;高速公路环境负外部性增强。②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反映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社会影响的空间差异。高速公路对山东省现状区的影响强于潜在区,影响力在各区具有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在中部又有北侧高于南侧的现象,即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济南都市圈"部分影响最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部分次之,"鲁南经济带"部分最低,分指标评价结果差异性明显。但高速公路对区域环境影响差异评价不够理想,认为高速公路环境外部性的货币化将是评价体系改进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转型与协调视角的乡村发展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各发展要素转型之间往往存在不协调现象,超前转型或滞后转型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乡村乃至整个城乡地域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基于此,分析研究区域乡村发展要素间转型的协调性对制定乡村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集成传统地理学调查分析、数量模型模拟及“3S”决策支持等技术方法,构建乡村协调转型度模型,基于“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搭建“乡村转型度—综合协调度—协调转型度”三维平台,从“转型”与“协调”视角分析了1990-2009 年间山东省乡村发展过程中乡村整体转型速度与乡村发展要素间转型协调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 乡村转型度空间结构逐渐由局部集聚向全局分散转变;综合协调度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协调转型度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与乡村转型度和综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不同的耦合特点;② 乡村转型度和综合协调度与协调转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 和0.61,表明山东省乡村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人口—土地—产业”要素的全面流动促使了其乡村系统的协调转型;③“转型”与“协调”分别代表了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的“量”与“质”,乡村转型发展应秉着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持续稳定推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要经历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通过回顾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村镇空间结构在21世纪初期的演变,发现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石榴红村在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等方面实现了村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在这种模式下,村镇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加之对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成为提升农业绩效的强有力手段,提倡发展高效、优质的农业一直是我们探索农业迅速发展的课题。从80年代,提出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时到21世纪初,提出农业产业化概念,我们就一直为寻找一条更适合农业发展理想的道路努力着。开展示范农业,建立示范点,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南京帅旗农庄产业化道路的试点是最成功的典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