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加载方式下路堤沉降性状与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从考虑土体流变的本构关系出发 ,证明了瞬时加载、线性或者近似线性加载和分级加载情况下路堤沉降的性状 ,提出了从数学上能满足各自变形特征的预测模型 ,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了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在路堤沉降预测中,线性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但是随着观测信息的丰富,常规的线性模型的不足凸现,影响了模型的精度,为了克服常规模型的缺点提出了滑动线性回归模型。滑动线性回归模型要求参与建模的数据个数保持不变,新观测的数据取代旧有的数据,从而获得了新的模型参数,通过实例验证,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路基沉降预测的Usher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明华  龙照  邹新军 《岩土力学》2008,29(11):2973-2976
基于线性或近似线性加载情况下路基沉降过程和Usher曲线,将广泛用于经济和资源预测的Usher模型应用于路基沉降预测。对Usher模型微分方程式的分析表明,目前用于沉降预测的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Usher模型的两种简化形式,但Usher模型对于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适应性。阐述了Usher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比结果说明Usher模型用于沉降预测的效果较好,且比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观测信息的丰富,常规的线性模型的不足凸现,影响了模型的精度.为了克服常规模型的缺点提出了动态参数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动态参数线性回归模型要求,在参与建模数据个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新观测的数据取代旧有的数据,获取新的模型参数,进而建立动态参数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沉降预测.通过实例验证,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BP网络模型的不足,应用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把它应用到软基高速公路的路堤沉降预测中,提出了两种构造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思路,并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改进的BP网络模型比较稳健、收敛快,而且根据时间与对应的沉降量形成的样本训练的网络预测出的工后沉降误差小、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Asaoka法对路堤沉降越级预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aoka法可很好地根据有限次沉降观测结果推算建筑物的最终沉降,但遗憾的是其只能基于本级荷载下沉降观测记录对本级荷载下最终沉降进行预测。本文针对多级填土下的路堤沉降问题,探讨了如何利用该法进行越级预测的思路,给出了该法图解中每级荷载下沉降数据对应的直线在纵坐标轴上截距与路堤高度之间的近似关系。最后,结合工程实例,根据某级荷载下沉降记录对下一级最终沉降作了预测,所得的结果精度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曲线法的分级填筑路堤沉降预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杨涛  李国维  杨伟清 《岩土力学》2004,25(10):1551-1554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多采用分级施工的方法。基于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确定。利用有较长预压期的前一级实测沉降,确定与土的固结性质有关的参数,待预测沉降荷载级的最终沉降量由该级较短预压期内实测沉降确定。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建议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软土地基沉降模型的拟合精度,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软土地基沉降发展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Logistic预测模型和Gompertz预测模型进行叠加,建立了地基沉降历时曲线的Logistic-Gompertz叠加曲线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方式。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新模型的拟合效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模型拟合精度不仅比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要高,而且可靠性也优于各个单一的模型。新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是一种分析地基沉降观测资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泊松模型预测路基沉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路基沉降变形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本文根据路基沉降特征,结合泊松曲线特点,建立了路基沉降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泊松曲线预测模型。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证实泊松曲线很好地反映了路基沉降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的“S”形关系。最后指出,采用泊松模型进行路基沉降预测,建模所需实测数据不能太少,实测点数据越多,预测曲线越逼近实测曲线,预测精度也越高,从而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高路堤沉降问题是影响公路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高路堤沉降的有路基填料的选择、施工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压实方式等多方面,准确的预测高路堤自身工后沉降,对于公路修筑方式、填料方式等施工工艺起控制性作用。本文对高路堤沉降的计算,模型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情况。对高速公路工后沉降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路堤沉降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宏君  苏如荣  苏霆 《岩土力学》2007,28(8):1762-1766
以某高等级公路高69 m路堤的沉降资料为研究样本,采用经修正了的非匀速填土和非等步长沉降观测时间的 GM(1,1)灰色理论预测模型进行高路堤工后最终沉降量预测,与等比级数曲线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认为这两种预测模型都能很好地预测高路堤工后最终沉降量,且灰色预测模型较等比级数曲线预测模型能更好地反映高路堤不均匀沉降趋势。同时认为考虑了沉降观测时间非等步长性和路堤填土速度不均匀性的灰色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更符合高路堤沉降变形趋势,可进一步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基沉降预测是岩土体稳定性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邓英尔和Gompertz等已有预测模型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地基沉降预测模型——邓英尔-Gompertz曲线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此类模型的新方法——规划求解法,解决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的极值问题;同时探讨了测量点数目及其所处阶段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即:测量点越多预测效果越好。测量点处于发生阶段时预测结果一般偏小;测量点达到发展阶段时预测结果一般偏大;测量点达到成熟阶段时预测结果与预测模型、工程沉降特点有关;测量点达到极限阶段时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邓英尔、Gompertz等模型相比,新模型预测的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崔广强  林从谋  耿鹏 《岩土力学》2009,30(9):2770-2774
沉降观测是爆炸挤淤筑堤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其监测方法较多还是按传统的观测法,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耗时耗力。通过分析灰色Verhulst模型的特点,根据实际观测资料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了堤身各时刻的沉降量,与实际观测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并预测了堤身的最终沉降量和所需时间。结合实例预测表明,这一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邓肯-张模型有限元分析路堤沉降实用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亮  殷宗泽  李永池 《岩土力学》2005,26(7):1085-1089
有限元法是计算路堤沉降常见的数值计算方法,但其模型参数一般需要做三轴排水试验确定。为了使该法更为实用,对已有的Duncan-Chang模型中切线弹模简化确定法进行了误差分析,提出了具体的修正系数;基于土体的K0 状态条件,给出了一个切线泊松比近似计算公式,对砂性土和粘性土均可适用。实例计算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缺乏三轴试验资料,但又需进行有限元计算沉降的一般道路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路堤沉降计算中邓肯-张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王志亮  宋茂天  殷宗泽 《岩土力学》2004,25(7):1135-1138
灵敏度分析是土木工程中解决多参数辨识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目前,在地下工程的分析和计算中邓肯-张模型是比较理想的模型,通过大量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找到了该模型中影响软基路堤沉降的主要参数,并给出了各参数与路堤沉降之间的定性关系,这为路堤沉降计算中的参数反演分析的简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修正的威布尔模型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基沉降预测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热门问题。针对传统的指数曲线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改进,提出了更具有一般性的威布尔曲线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发现所提出的模型对路基沉降的预测结果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最后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颜可珍  王晓谋  夏唐代 《岩土力学》2004,25(7):1099-1101
根据伊洛河河谷平原的河滩相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用指数法和双曲线法,并配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推算了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及固结参数,运用于沉降计算,发现结果比室内试验更与实际接近。对路堤填筑过程中实测沉降资料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填土高度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临界填土高度为2.5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