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来蓄滞雨洪,在减少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补给地下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增加流域雨水下渗量、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回补量化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补给的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孔晓 《地下水》2011,(1):61-62
通过客观的分析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服务于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要求,结合渭南市的实际,对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改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衡水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胜利 《地下水》2005,27(3):189-190
通过对衡水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科学规划、节约用水、以劣补优、治理污染、建设补源工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措施,以推动和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艳芬  刘科伟 《地下水》2009,31(6):29-32
通过分析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资源分布、利用现状、利用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表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的开发是有限度的;从其供水结构和利用结构来看,工业用水的比例较低;从地下水用水的空间分布来看,与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开发利用的空间分布一致。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大量消耗地下水,还会对地下水系统产生破坏作用,同时还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基地建设进程的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强,必须要通过调整用水结构、节水、开源、保护和治污等措施的综合实施,达到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的目的,才能实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雷志祥 《地下水》2009,31(6):63-64
地下水资源是连云港市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总结了连云港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监测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健全监测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和加强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等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吉超 《地下水》2019,(3):43-44
甘肃省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井灌区,农田灌溉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超采区存在地下水监测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短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制度不健全、治理整体推进难度较大等问题,通过实施地表水源置换、推广高效节水项目、调整种植结构、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全面完成了地下水超采区年度压减任务,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和改善,有力保障了临泽县水资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作为全世界近1/3城市人口的饮用水源,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着战略性作用。针对水资源需求量最大、地下水污染负荷最重、地下工程开发强度最大的城市地区,梳理了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地区面临的地下水文循环过程变异、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热岛效应"等生态水文问题,系统分析了城市地下水发生水量、水质、水热变化的机理,并揭示了地下水量、水质、水热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导致地下水文循环过程变异的主要原因;城镇化建设和生活生产废物的污染负荷加剧了地下水质的恶化;城市化引起的垂直热通量的增加促进了地下水升温。通过总结城镇化地区地下水面临的生态水文问题及成因,提出应加快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完善地下水污染区域调控策略、建立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优化地下水资源配置,为保障城市水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并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专业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晓红 《地下水》2007,29(4):140-142
地下水专业档案是地下水工作者在进行地下水管理和地下水监测活动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进行地下水管理和水利建设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深入开展,地下水档案在此领域内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同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多年地下水专业档案管理的实践,从地下水专业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的角度,对其内容、重要性、存在问题、管理方法等多方面做了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江苏南通地下水补给源、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条件下,江苏沿海一带,特别是南通许多地区的地下水一度出现咸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及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水化学特征和矿化度增高的机理,对南通地区深浅层地下水开展了野外调查取样.通过对各种水化学参数的讨论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形势的日趋严峻,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下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宗旨,构建以“地下水开发控制制度、地下水高效利用制度、地下水保护制度、地下水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四项基本制度为核心,总体分为四个层级结构的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制度框架体系,并叙述各层级上的建设要点和主要任务,为我国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与技术双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缘,气候干燥,降水量稀少,但地下水相对比较丰富.为了使本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得到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为水利建设规划和抗旱、除涝、治碱提供设计依据;为地下水水源地建设和管理,为地下水资源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次对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进行了变化趋势的分析,为井网规划和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井田环境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浅层地下水的分析测试资料,依据水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数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了评价。简要阐述了矿区开发对地下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影响,矿区开发后地下水环境的一些变化趋势及初步预防措施,为将来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浅层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天津作为一个沿海大城市,滨海建设及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龙头.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合理部署海岸带的工程建设,密切关注地震、地面沉降对海岸带建设的影响,保护好海岸带,尤其是滩涂的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是滨海开发中的资源、环境主要问题.文中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对策,并认为海岸带地质环境保护的调查研究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14.
丁二峰  刘颖 《地下水》2009,31(1):70-71
浅层地下水在平原地区广泛存在,但因普遍受到污染,多年来利用程度很低。通过对衡水市水资源进行调查,从水质、水量及经济等方面探讨了利用浅层地下水的可行性。在淡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节约了深层淡水资源,减缓深层地下水位下降,不会造成地面沉降,浅水工程投井下投资小,建设用期短,所以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经济方面看,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北方井灌区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以供水总费用最低为目标,研究建立了区域地下水、地面水联合利用的非线性规划管理模型.并将该模型在商丘管理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对当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引黄工程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概况、特征及可开采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掌握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可开采潜力,对该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本文选择雄安新区,在近年来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监测及综合研究等成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对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恢复地下水降落漏斗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的目标,从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尺度,设置现状开采条件、河流补水、工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禁(限)采等不同情景方案,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不同情景30年后的预测结果,提出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在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基础上,分析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的最大资源量,进而评价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浅层富水性中等,深层富水性较强;地下水位为多年下降状态,近年来,浅、深层地下水整体呈企稳或回升状态,局部地区仍有所下降;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且较为稳定。根据评价结果,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80×10~8m~3/a,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50×10~8m~3/a,深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0.30×10~8m~3/a。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介绍了利用克立格插值方法建立地下水数字水位模型的原理,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基本定义,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提取降落漏斗的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的实现,对比地下水等水位线,证明了根据该算法提取的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水文地质含义,科学、客观地表达了水位下降区的空间形态,是数字地下水建设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3)
通过建设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控体系和非农取用水户监控体系,建立健全高效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基本实现水位、水量双控制,对地下水超采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达到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效率、充分利用可利用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是我省闻名的新兴的工业城市。建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建设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由于过量的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以及工业“三废”的污染影响,导致了地下水水位大幅度的下降、水量减少、地面沉降、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以及工业布局也不甚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常州市城市建设的规划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此,省地矿局应常州市的要求,责成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布设成果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宇红  周政辉 《水文》2017,37(5):74-78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建设,建设监测站20 401个,其中,水利部建设监测站10 298个,国土资源部建设监测站10 103个,有效监控面积达350×10~4km~2。站网布设遵循"满足需求、继承发展、全面布设、突出重点、方便管理、避免重复"的原则,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在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平原、盆地等基本类型区进行全面布设;在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海咸水入侵区等特殊类型区进行加密布设。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全国监控区监测站平均布设密度达到5.8站/10~3km~2,站网布设基本满足现阶段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及地质环境保护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