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12月我们在四川廿孜某多金属矿床中发现了钒砷锗石。这种矿物首先由Н·М·Мнтряева等(1968)发现于苏联。在我国则属首次发现。与钒砷锗石共生的矿物,除方铅矿、闪锌矿外,还有锌锑黝铜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自然金、银金矿、硫铜银矿、硫汞银铜矿、钡长石、钡冰长石、重晶石、曼纳  相似文献   

2.
广东陆丰发现黝铜矿族系列矿物。根据矿物硬度、反射率、X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数据,鉴定其为黝铜矿、砷黝铜矿、锌锑黝铜矿、锌砷黝铜矿、铋砷黝铜矿和碲砷黝铜矿。研究表明,在陆丰矿床中发现如此多黝铜矿亚种以及Fe、Zn、As、Sb、Bi和Te分别呈全完类质同象系列是极为罕见的。通过黝铜矿系列的研究,为在该区乃至东南沿海找矿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福建碧田铜金银矿床中硫盐矿物及钨锡硫化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碧田矿床成因上是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有关的、以银为主的大型铜金银矿床。该矿床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在其铜矿石内发现了较多的锌砷黝铜矿、铋砷黝铜矿、铋锑黝铜矿、碲砷黝铜矿、针硫铋铅矿、硫铋铜矿、硫砷铜矿等硫盐矿物及少见的钨锡硫化物——硫锡铁铜矿、硫铁锡铜矿和硫钨锡铜矿。这些矿物形成于成矿作用早期的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阶段。成矿温度在260~380℃之间,最低成矿压力20~40 MPa,硫逸度(lgfs_2)=-8.74~-12.06。钨锡铋矿物的发现表明,燕山早期花岗岩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吴鹏  杨航  曲凯  王艳娟  谷湘平 《地质学报》2022,96(2):418-425
作为黝铜矿族矿物的新成员,汞银黝铜矿(Argentotetrahedrite-(Hg),IMA 2020-079),Ag6(Cu4 Hg2) Sb4S13,发现于湘黔汞矿带北段之保靖东坪Hg-Ag矿床中,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和回收对象.汞银黝铜矿单晶晶体尺寸约为5~20 μm,呈粒径20~300 μm的粒状、片状集合...  相似文献   

5.
陈殿芬  那建国 《地质学报》1998,72(3):249-259
福建碧田矿床成因上是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有关的,以银为主的大型铜金银矿床。该矿床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在其铜矿石内发现了较多的锌砷黔铜矿、铋砷黝铜矿、铋锑黝铜矿、碲砷黝铜矿,针硫铋铅矿、硫铋铜矿、硫砷铜矿等硫盐矿物及少见的钨锡矿化物-硫锡铁铜矿,硫铁锡铜矿和硫钨锡铜矿。  相似文献   

6.
MVT型铅锌矿床中矿物组成一般较简单,铜矿物非常少见。云南富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MVT型铅锌成矿域中代表性 大型铅锌矿床,其赋矿层位为该区最新地层-中二叠统阳新组白云岩,矿体距上覆峨眉山玄武岩不到160 m。通过矿相、 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测试,本研究在该矿床中发现了大量铜矿物,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即黄铜矿、锌砷黝铜矿、黝铜矿 和孔雀石,这些铜的独立矿物常交代闪锌矿和黄铁矿等矿物,形状多为环带状、脉状及不规则状等,部分黄铜矿呈乳滴状 分布于闪锌矿颗粒内部或呈他形交代闪锌矿,可能与闪锌矿同时形成,锌砷黝铜矿和黝铜矿呈他形细脉状穿插于闪锌矿或 分布于闪锌矿边缘及孔洞中,暗示这些铜矿物形成略晚于铅锌成矿。上述铜矿物常见于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其中锌砷黝 铜矿是硫盐矿物中较罕见的矿物,黝铜矿和锌砷黝铜矿的出现指示相对氧化的成矿环境,而孔雀石是在铜矿物的氧化过程 中形成的次生矿物。研究表明,本矿床矿石矿物的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闪锌矿(乳滴状黄铜矿) →方铅矿→黄铜矿→锌 砷黝铜矿→黝铜矿→孔雀石,结合矿床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云南富乐铅锌矿床中铜可能有两个来源:早期的乳滴状 黄铜矿与铅锌矿同期且均来自基底地层--昆阳群;后生铜矿物(黄铜矿、黝铜矿和锌砷黝铜) 主要来源于上覆峨眉山玄 武岩,这与铅锌主要来源于昆阳群等基底地层有所差异,研究成果为认识川滇黔地区铅锌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关系提 供了新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厂矿田产黝铜矿族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锡林  王冠鑫 《矿物学报》1990,10(2):119-126
对广西大厂矿田产黝铜矿族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大量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分为黝铜矿、锌黝铜矿、银黝铜矿、含银黝铜矿和含银锌黝铜矿。研究表明,在大厂矿田、乃至一个矿床中,黝铜矿族矿物中的Cu和Ag、Fe和Zn分别呈完全的类质同象系列,这一特征在文献中是极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8.
银多金属矿床中黝铜矿族银硫盐矿物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国内外几个不同成因类型的银多金属矿床内产出的黝铜矿族银硫盐矿物中,除朗达矿床见有砷黝铜矿和含银砷黝铜矿外,较普遍共同发育有黝铜矿、含银黝铜矿和银黝铜矿、而后两者是最主要或主要的工业银矿物之一。按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的矿物命名原则,黝铜矿族矿物所含的Fe、Zn、Hg、Cd、Mn等不可作为矿物种的命名元素。蔡家营矿床的含银黝铜矿和银黝铜矿以Fe、Zn含量近似而有别于其余矿床的富Fe贫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舍勒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中黝铜矿广泛产出,并以锌砷黝铜矿为特征。在以铜为主的主矿体(Ⅰ号矿体)中,黝铜矿几乎均属锌砷黝铜矿,含银甚低,其化学成分在时空分布上变化不大且无显著的变化规律,不同类型矿石之间黝铜矿的成分变化也不大;但在以铅锌为主的次要的Ⅱ号矿体中黝铜矿含一定量的银。与其它各类矿床相比,锌砷黝铜矿是阿舍勒黝铜矿的主要类型,也是阿尔泰成矿带的主要黝铜矿类型。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秧坪地区是以银、钴多金属矿化为特色的矿集区,成矿作用与兰坪盆地两侧的推覆构造系统密切相关,发育一套复杂的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出现了铜、钴、镍、铋等亲地幔元素的硫化物(硫钴镍矿、硫铋铜矿),显示地幔深源物质可能参与了成矿作用。银、钴赋存状态的初步研究表明载银矿物主要为汞银矿、辉银矿、银黝铜矿、方铅矿、黝铜矿及砷、锑、铅硫盐矿物等,载钴矿物主要为硫钴镍矿、辉砷钴矿、含钴毒砂等硫化物。  相似文献   

11.
四川石棉金矿床中的黝铜矿族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春  张哲儒 《矿物学报》1999,19(4):470-474
四川石棉西部碳酸盐岩系中的金矿床产于泥盆系中统,受层间蚀变破碎带控制。其中分布有为数较多的黟同矿族矿物,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Au-Ag系列矿物共同组成矿石的矿物组合和Au-Cu-Ag-Pb-As-Sb-Bi的元素组合。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黝铜矿族矿物有同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和锌砷黝铜帮等,其中,Fe-Zn、AsSb之间分别呈完全类质同象。在垂向上,黝铜矿的成分自上而下由富锌锑向富铁砷演  相似文献   

12.
四川西部金矿床中有3类金矿含有较多的黝铜矿族矿物,它们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Au-Ag系列矿物共同组成矿石的矿物组合。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黝铜矿族矿物的变种有黝铜矿和砷黝铜矿等。在黝铜矿中As-Sb之间呈完全类质同象。在不同类型金矿中,黝铜矿具有不同的特征参数。产于碳酸盐岩系内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中的黝铜矿成分自上而下由富锌锑向富铁砷演变,而且含银量也有降低的趋势。黝铜矿的产出及分带特征对  相似文献   

13.
广东仁化凡口铅锌矿西矿带矿石中主要伴生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笔者研究凡口铅锌矿西矿带矿石中伴生组分的成果。指出方铅矿与闪锌矿不仅是工业利用矿物,而且是伴生元素的载体矿物。银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其次于闪锌矿中,以深红银矿,银黝铜矿等独立矿物产出。闪锌矿是镉、汞、锗、镓等元素的载体矿物,汞以小于0.002mm粒度的辰砂形式存在于闪锌矿中。铅、锌、银、镉、汞、锗、镓等元素的含量可作储量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姣花  周晶  牛睿  徐畅 《岩矿测试》2019,38(6):649-659
黑色岩系是多种有用元素的重要载体,Cu、Pb、Zn、Ni、Mo、V、U、Au、Ag、稀有和稀土元素在黑色岩系中异常富集,某些黑色岩系的贵金属(铂族元素、Au、Ag)也异常富集,其含量甚至部分超过了基性和超基性岩,这类黑色页岩矿床中铂族元素(PGEs)的赋存状态至今尚未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本文采集了湖南张家界属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Mo-Ni矿层作为研究样品,通过化学分析表明矿石中含Pt 531×10~(-9),Pd 514×10~(-9),Os 185×10~(-9),PGEs合量为1259.43×10~(-9),Au 332×10~(-9),Ag 12.2×10~(-6),已富集成矿。进一步利用重砂分级、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技术研究了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①Ag: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少量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其他矿物中。独立矿物有砷铜银矿、硫锑铜银矿、硫锑铅银矿、锑银矿、硫银锡矿、硫砷银铅矿、银黄锡矿、辉银矿、锑-银-锡互化物;类质同象主要是银黝铜矿-银砷黝铜矿、含银方铅矿和含银砷铜矿等。②Au:未发现独立矿物,黄铁矿是重要载金矿物。③PGEs:未见独立矿物,在不同重砂分级样品中没有富集,具分散性,推测铂族矿物很可能是以纳米形式存在,建议今后研究选矿工艺时,可考虑从制取纳米材料的思路进行应用研究。本文Ag-Sn-Sb互化物的发现为研究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成因机制提供了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5.
福建碧田铜金银矿床的金属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碧田矿床是成因上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有关的以银为主的大型铜金银矿床。金属矿物种类复杂,除常见的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外,还有多种铜铋硫盐矿物(锌砷黝铜矿、铋砷黝铜矿、铋锑黝铜矿、针硫铋铅矿、硫铋铜矿)、钨锡硫化物(硫铁锡铜矿、硫钨锡铜矿)及多金属硫化物。金银矿物除辉银矿外,主要是Au-Ag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及自然银。这些矿物形成于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大多数铜矿物、铜铋硫盐矿物和钨锡硫化物是在中高温(260—380℃)条件下、硫逸度较高(lgfS2=-8.74—-12.06)、流体盐度高并处于沸腾的状况下形成的;而多金属硫化物和金银矿物则主要是在中低温(120—260℃)条件下,硫逸度较低(lgfS2=-11.6—-19.5),流体盐度也较低的状况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早川与释迦坑矿床的铜铅锌矿化作用特征,集中表现在单位矿脉的构造、矿物组合、矿化阶段以及矿脉中石英和母岩氧同位素组成等方面.早川与释迦坑的矿床中,存在着黄铜矿—黄铁矿—黝铜了—方铅矿—伴有闪锌矿的石英脉(铜铅锌石英脉)以及方铅矿—伴有闪锌矿的石英脉(铅锌石英脉.铜铅锌石英脉较铅锌石英脉更早期形成.铜铅锌石英脉的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黝铜矿—砷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硫砷铜矿、车轮矿、板硫锑铅矿、碲银矿、黄锡锌矿、砷等轴硫钒铜矿、Cu-Fe-Zn-Sn-S系矿物、硫碲铋铅矿、硫铜铋铅矿、石英以及磷灰石.铅锌石英脉的矿物组合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银金矿及石英.随着矿化作用早期向晚期过渡,闪锌矿中的FeS含量有所减低.黝铜矿—砷黝铜矿的单一颗粒中,Sb与As之间的化学组成出现明显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7.
Baranevskoy金-银矿床产于巴尔喀什火山的火山口,该火山坐落在堪察加中部矿区东南部。本文基于矿物学原理和流体包裹体数据分析探讨了Baranevskoy金-银矿床的成矿环境及其物理化学条件。Baranevskoy金-银矿床的围岩为中新世—上新世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热液蚀变活动随深度逐渐变化,从而可以进一步划分出最深部的石英带、中部的石英-绢云母(明矾石)-黄铁矿-铁钛氧化物带及其伴生的石英-绢云母-伊利石-黄铁矿矿物组合和浅部的石英-冰长石-水云母-黏土矿物-碳酸盐岩带。成矿早期存在密集浸染的铜矿化,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砷黝铜矿-黝铜矿,并在Rhzavaya矿脉中存在少量的自然金。其中砷黝铜矿-黝铜矿系列以砷黝铜矿和黝铜矿两个端员作为代表,且以黝铜矿为主。成矿后期产出代表晚期金-银矿化的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碲化物和硫酸盐等标志性矿物。早期铜矿化(第一期)被认为是中硫阶段,紧随其后的为低硫型金-银矿化(第二期和第三期)。金从第一期到第三期都有沉淀。经研究发现,自然金也赋存于变质围岩的岩石裂隙内。早期的自然金相对富银,其中金的摩尔分数为59%~65%,低于后期(第二、第三期)自然金中金的摩尔分数(64%~72%)。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位于中部(Central)矿脉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0~280 ℃,Rzhavaya矿脉的包裹体为190~240 ℃,产出自然金的蚀变围岩中石英的包裹体温度为230~310 ℃。包裹体总体表现出低盐度(0.9%~2.4% NaCleq)特征,推测存在大气水的混入。  相似文献   

18.
兰坪盆地北部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盆地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由数条矿脉构成,进而划分为多个矿段,过去对不同矿段的矿床地质及矿体矿化特点缺乏研究。本文在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矿区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和呈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北东向3组断裂。不同矿段矿体均受断裂控制,对围岩岩性的选择性不强,矿体直接赋存于断裂带内(主要),局部容矿于裂隙、劈理和热液岩溶垮塌形成的空间中,后生充填成矿,形成角砾状、块状、脉状、浸染状矿石。不同矿段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有差别,李子坪和吴底厂矿段以闪锌矿、细硫砷铅矿、方铅矿、灰硫砷铅矿、雄黄、雌黄为主,构成Pb-Zn-As-Sb-Ag组合;富隆厂矿段矿石矿物以闪锌矿、灰硫砷铅矿、方铅矿、黝铜矿系列矿物、车轮矿、辉银矿、汞银矿为主,构成Pb-Zn-Cu-Ag组合;白秧坪矿段矿石矿物以黝铜矿系列矿物、辉铜矿、黄铜矿、灰硫砷铅矿、辉砷钴矿、硫钴镍矿、含钴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为主,构成Cu-Co-As-Zn-Pb组合。综合分析认为,白秧坪矿区发生过两次热液成矿事件,一期为古新世末—始新世初期以铜为主的矿化,另一期是始新世末—渐新世早期以铅锌为主的矿化,含铅锌成矿流体活化前期铜矿化在富隆厂和白秧坪矿段形成铅锌铜等多金属组合;成矿很可能出现在区域强烈挤压后的应力转换阶段,此阶段围岩开放空间发育,成矿流体灌入成矿。  相似文献   

19.
闪锌矿是有色金属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之一,其标型性质与矿床成因的关系密切。因此,分选闪锌矿单矿物,提供各类测试样品(单矿物化学分析、包体测温和硫同位索等),对提高矿床地质研究程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作者近几年来,因生产和综合研究工作的需要,曾对吉林西部地区铜、锌、铅和银等十多处大、中、小型有色金属矿床中的单矿物提纯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一些主要硫化物(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等)分选条件的资料,并与前人试验资料做  相似文献   

20.
一、分散元素简介(一)锗(Ge)锗的独立矿物有:1.锗石Cu_3(Ge、Ga、Fe、Zn)S_4,含锗6~10%、镓2%,它与黄铁矿、砷黝铜矿、硫化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共生,主要为铜和锗的硫化物,处一种赤褐色的、不透明的矿物,在结晶构造方面与斑铜矿类似.2.硫银锗矿(Ag_8GeS_6)它号菱铁矿、黝铜矿、白铁矿、闪锌矿、脆银矿、辉银矿及硫锑钼银矿等共生,含锗6.13~6.93%.3.黑硫银锡矿(Ag_8SnS_6),与石英、菱锰矿、方铅矿和淡红银矿在一起,含锗1.82%.4.硫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