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金沙江新桥滑坡群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二级公路所经新桥古崩塌体(岩堆)规模巨大,形成历史久远,当地人民称其为“垮山地势”。新桥滑坡群是在新桥古崩塌体基础上形成的。由3块小滑体(E、F、G)构成的一个大型的岩堆滑坡群。每个滑坡规模不等,发育阶段不同,成因各异。新建二级公路推荐方案路线垂直于E、F、G3个滑坡主轴线,从滑坡体中上部通过。文章通过分析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详细描述了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定性及定量两个层次上综合评价了该滑坡群的稳定性,分析预测了工程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该滑坡群的工程地质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直接威胁路线安全的E、F、G3块滑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从工程角度出发,总结了滑坡区的公路选线及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桂柳高速公路石城坪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学军  唐辉明 《地球科学》2001,26(4):381-384
针对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上的第一大滑坡——石城坪滑坡的两次治理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的在于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总结成功的经验, 供同类工程借鉴.从地质、形态、变形、结构4个不同角度入手, 阐述了石城坪滑坡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 对前、后两次治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认为石城坪滑坡由新、老滑坡体组成, 新滑坡是由于老滑坡效应和因修路开挖坡脚和降水诱发所致, 边坡变形主要是由于对老滑坡认识不足, 造成原治理设计方案不合理所致, 确切地说, 主要是由于桩长不足和削坡不当引起.后期治理在充分利用原有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削坡减载、排水及少量锚固桩综合治理方案, 在新桩之间及新老桩之间设钢筋砼水平系梁相互连接, 构成门型桩, 既提高了边坡整体稳定性, 又节省了治理费用约230万元, 经过4年时间的风雨检验, 证实后期治理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鹰厦铁路K339滑坡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基础上,详细描述了滑坡形态、地形地貌、岩土类型与地层岩性、岩土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特征,并对滑坡形成条件与成因进行探讨。选择了5个剖面,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正常工况和暴雨条件下的滑坡推力,其值均大于零,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针对滑坡体的特征,提出了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6.
在库岸、公路等工程建设中,滑坡灾害始终制约着工程的发展,给工程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提高滑坡的勘查和治理水平,本文在分析滑坡类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工程设计经验,从滑坡调查、可行性调查阶段、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等角度对滑坡进行治理设计,以确保滑坡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为相关工程的滑坡灾害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河口滑坡坏了铁路沿线设施和附近的建筑,为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营,必须立即进行整治,本文通过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对大河口滑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滑坡整治措施及施工情况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8.
于清杨 《世界地质》2002,21(1):67-70,80
中里滑坡位于延吉至图们高速公路右侧,由于高速公路路基开挖切断原山脊形成滑坡。根据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特征,提出三种治理方案,并优化出以抗滑桩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措施为最佳方案,将其应用于中里滑坡治理中,经过实际施工监测及滑坡治理效果分析证明,该方案经济、可行、治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万县市豆芽棚滑坡的特征及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芽棚滑坡系太白岩崩滑体部分复活的产物。根据其基本特征,豆芽棚滑坡综合治理采取减载、排水、加固及支挡等综合措施分级治理,两层滑体一并治理。治理工程竣工后,经多次大雨、暴雨考验,系统监测资料表明:变形体得到控制,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长江路六角亭滑坡特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滑坡测试监测资料研究了滑床及滑带土特征,采用反算值参与推力计算,提出了以排水和支挡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奉节县平皋乡花乐村滑坡位于平皋乡高店村,是在老滑坡体上多次复活的具有两级滑面的大型基础岩滑坡。老滑坡体具有多组剪切裂隙和风化裂隙,前缘受河水冲刷形成有效临空面。浅层滑体为块石土松散堆积物,滑移面为块石土与碎裂岩体的接触界面,目前处于正在贯通阶段。根据岩土样品的试验值、现场大剪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对老滑坡及新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老滑坡在各种条件下是稳定的,新滑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需尽快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枣林滑坡的滑面强度确定及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枣林滑坡的工程地质情况 ;通过室内试验、专家经验和基于稳定性分析的反演计算 ,确定了滑坡体的滑动面强度参数 ;给出了该滑坡体的加固处理方案 ,并详细论述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监测结果表明了滑坡体加固处理方案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野外调研,在详细研究重庆市涪陵区植物油厂滑坡的区域环境和地质条件,结合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植物油厂滑坡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滑坡区上方修建319国道引起阁系水流量增大致使原河谷下切和排洪暗涵修建后的不完全回填这两个人为工程活动使滑坡前缘临空面增大是滑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夏季长期大量的降雨是主要的诱发因素。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岩性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刚体极限平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坡变形特征和滑坡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对研究区内的滑坡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5年7月11日23时,受前期连续降雨和灿鸿台风短时强降雨影响,浙江省绍兴市太平山村滑坡在2000年首次发生滑动变形基础上,再次出现剧烈的变形迹象,前缘土体明显隆起,滑坡边界急剧扩大,直接威胁到下方约25幢居民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地表裂缝、滑坡表面位移及坡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基础上,结合详细的地质调查、现场工程地质测绘、含水率及渗透试验等手段,对太平山村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滑坡形成机制及破坏模式的初步认识。结果表明:(1)滑坡平面形态呈圈椅状,主滑方向约140,滑坡体斜长约330m,前缘宽150~180m,后缘宽度约75~105m,厚15~25m,体积105104m3,以残坡积和坡洪积含碎石粉质黏土层为主;(2)强降雨是诱发滑坡体失稳变形的主要因素;(3)滑坡基本呈蠕动变形状态,滑动速度缓慢,仅在强降雨条件下出现依次明显的错动,一般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可以判定为牵引式滑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云南大关县天星镇上坝村滑坡应急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该滑坡整体呈舌型状,横向最宽230m,纵向最长380m,滑体平均厚度约6m,滑体方量约52.44104m3,整个滑坡体可分为整体下滑区与牵引拉裂区。(1)整体下滑区:长120m、宽80m,在下滑区后缘形成长60m、高7.5m的陡坎,陡坎产状9268,滑体在下滑过程中的右侧表现出明显的抛洒与堆积作用; (2)牵引拉裂区:总体上呈粪箕状,上窄下宽,上横宽30余米,下横宽60余米,纵长70余米。拉裂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坡体上形成高低错落的拉裂陡坎以及在坡体的左侧形成了拉裂凹槽,凹槽走向68,纵长20m、横宽3~10m,深0.5~3m,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降雨的作用下,凹槽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长、加宽与加深。双沟同源地质构造与负地形地貌,为该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受彝良地震的影响,斜坡出现的拉张裂缝为降雨的入渗提供了天然的地下通道; 持续的降雨入渗,软化了斜坡结构面,斜坡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自身重量增加,下滑分力增大,造成了本次滑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康定白土坎滑坡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现场调查、测绘、勘探、试验和监测成果,简要阐述四川省康定域白土坎滑坡复活变形的环境献质条件和基本特征、成因机制、稳定状况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黄土-基岩型滑坡的降雨响应机制,以麟游县岭南滑坡为例,利用滑坡宏观变形破坏数据、岩土体测试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暴雨、连阴雨下岭南滑坡的地下水水位响应特征,相应应力路径下土体应力应变特征,对黄土-基岩型滑坡的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1)滑坡体为粉质黄土状黏土,滑床为砂砾岩,渗透系数小,具有隔水性质。(2)黄土泥流与块体滑动是岭南斜坡的主要运动失稳方式。暴雨天气时黄土泥流频发,块体滑动的出现与连阴雨有关。(3)与降雨103mm的暴雨天气相比,连续降雨235.5mm,斜坡地下水位明显升高。(4)滑坡体粉质黄土状土具有剪胀特征。在暴雨背景下,表层土体孔隙水压力易消散,诱发低速运动的黄土泥流; 在连阴雨背景下,地下水水位以下的滑动面剪切破坏过程中,剪胀孔隙被地下水迅速补充,诱发的剧烈块体滑动,具有高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巴东县城区三道沟滑坡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三道沟滑坡位于巴东县新城区大型古滑坡前缘临江部位。自1995年6月出现裂缝, 经过四个多月的逐步发展, 至10月29日发生滑动破坏, 体积约20万m3.变形滑动的主因是老滑坡体前缘地形较陡, 土体疏松强度低; 对岸渣角碛洪积扇窄束河道, 使南岸遭受冲蚀。诱因是降雨的影响、江水涨落的影响、新城建设人工弃土及动荷载效应的影响等, 使斜坡负担过重, 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 土体力学强度进一步降低, 促使临界平衡状态的斜坡发生了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巫山县新城址工业区滑坡的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巫山县新城址的地质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库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根据滑坡的地貌和结构特点,应用岩体结构控制论,提出了滑坡的成因机制,认为滑坡经历了先期滑动和后期改造的过程。这种滑坡成因机制的提出为解决三峡库区众多疑难地质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及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堵江数据获取与编目是其区域研究开展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新构造运动强烈,滑坡堵江事件频发,在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不良国际影响。鉴于该区区域滑坡堵江现场调查难以开展的问题,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野外验证获取了区内136处滑坡堵江事件的空间位置、基本属性和几何形态,建立了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滑坡堵江编目。区内滑坡堵江集中分布在米林、札达、加查、错那、隆子、郎县等县,成因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基于环境要素信息量计算得出该区滑坡堵江的易发程度随高程、坡度、地震加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地震点密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构造线密度增大逐渐增大,随与水系距离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坡向中,西向斜坡更容易诱发滑坡堵江,东南坡向最不容易诱发滑坡堵江。高位高山地貌类型、地层条件中的朗县构造混杂岩组和坚硬岩组,构造分区中的高喜马拉雅分区和雅鲁藏布江分区是滑坡堵江形成的有利条件。对比各环境要素不同类别的信息量取值认为影响该区滑坡堵江事件形成的主要背景因素是高程、地貌类型、地层岩组、构造分区和地震点密度。这些滑坡堵江事件几何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坝体长度-坝体面积与滑坡面积-坝体面积之间具有拟合程度较高的乘幂函数关系,而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