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育苗是我国培育中间球海胆养殖业种苗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海胆附着基的人工育苗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控制稚胆剥离损伤方面。目前,海上吊笼养殖是中间球海胆人工养殖最主要的养成方式之一,而随着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更新和优化,海胆的室内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以软质塑料膜作为中间球海胆附着基的育苗效果以及不同规格种苗养殖的效果,分别使用硬质波纹板和软质塑料膜作附着基进行中间球海胆人工育苗,并开展了大、小两种规格(壳径分别为0.5 cm和2.0 cm)的海胆种苗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研究,旨在明确软质塑料膜替代传统硬质波纹板作海胆育苗附着基的可行性以及中间球海胆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效果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软质塑料膜在采苗效率方面与波纹板无异,但在促进稚胆生长和提高存活率方面优势显著(p<0.05);在不同规格中间球海胆种苗的工厂化养殖和海上养成研究中,相同养殖条件下,养殖12月龄的大规格种苗相较于小规格种苗在生长和存活方面优势显著(p<0.05),同时工厂化养殖能确保更高的养殖成活率和更优的生长性能(p<0.05),然而中间球海胆的工厂化养殖在...  相似文献   

2.
渔业养殖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衰落的情况下,海胆养殖显得愈加重要。在日本、法国、爱尔兰、智利、北美、加拿大沿海各省以及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到哥伦比亚等地,为了满足需求,海胆已经捕捞过度。海胆养殖的关键与海胆精卵有关,海胆性腺作为人类的消费品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主要在亚洲、地中海一些国家以及智利。无疑,供应量的下降和需求量的持续上涨使海胆养殖成为焦点,尤其在那些海胆面临濒危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孙松  廖玉麟 《海洋科学》1988,12(2):67-68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蓬勃发展,海参作为海珍品养殖对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海胆的人工养殖也正在探索中。但对海参和海胆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却报道得很少,特别是标记方法和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更少。本文仅介绍一种新的棘皮动物标记法——四环素法,并且通过对标记部位的测量来计算其生长。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就发现四环素能够固着在骨骼上,到60年代,许多资料都证实了四环素能够在哺乳动物的骨骼和牙质上固着。由于四环素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出明亮的萤光,所以给检测带来了方便。Kobayashi和Taki于1969年首次成功地利用四环素对海胆进行了标记,用来研究海胆壳的生长过  相似文献   

4.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岛进行的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数十只大连紫海胆幼苗已顺利渡过由幼虫到成体的变态发育过程,长势良好。大连紫海胆是生长在山东北部沿海以北海域里的大型食用海胆,个体直径十厘米以上,重量超过500克。海胆卵是一种高营养的美味食品,有很高的出口创汇价值,首次人工育苗成功,为工厂化育苗,大面积人工养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经验。科研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曾得到国际著名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吴宝铃教授的热情指导。  相似文献   

6.
东海大陆架区海胆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8-1982年在东海大陆架进行过多次的综合性海洋调查。调查范围:26°~33°45′N,122°~129°E。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多样性丰度高。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采自东海大陆架的海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共包括21种,隶属于7目、11科、17属。其中有11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名录如下,有*者为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海胆的叉棘是海胆御敌、清除体表异物的重要器官,其形状在海胆的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西太平洋海山区柔海胆科软海胆属Araeosoma、兜海胆属Sperosoma和革海胆属Hygrosoma的叉棘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提供了柔海胆科属的检索表。结果表明:柔海胆有三种常见的叉棘形式,三叉叉棘、三叶叉棘和指状叉棘。三叉叉棘和三叶叉棘在3个属中均存在,指状叉棘只在软海胆属中存在,三叶叉棘和指状叉棘的超微结构变化比较细微,三叉叉棘的超微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种属间差异。建议将叉棘的种类和结构作为柔海胆科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8年8月中旬,长岛县渔养支柱产业栉孔扇贝遭受了严重灾害,死亡面积达90%以上,给海岛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县干群迅速动员,根据灾情和生产需要,大力构筑新型渔养产业发展框架。他们首先集中力量进行养殖结构调整;压缩扇贝养殖面积,扩大虾夷贝、马粪海胆养殖规模,在部分适宜海区试行海湾  相似文献   

9.
海珍品综合增养殖中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岛县砣矶岛进行海珍品综合增养殖技术研究时,对几种海珍品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做了调查与试验。结果发现,大型海藻的着生量与以此为主要饵料的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等的密度大体平衡。只是海胆密度是鲍密度的10几倍。因此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应抑制海胆密度的增长。若能使5米以浅水域的海胆密度减其半,则该水域里的鲍产量可以增加到5倍之多。利用筏式养殖扇贝所排放的贝粪、拟粪做为饵料来增殖剌参,可使刺参的资源量增加3倍,即由原来的132.8kg/亩,增至526.4kg/亩。为此在放流苗种的同时,应向泥砂及平板礁等底质投置增殖礁,为鲍和剌参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10.
几种经济类海胆生殖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虾夷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等几种经济海胆有关生殖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国外学者对绿球海胆和Psammechinus miliaris等的研究,提出了这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古老的海胆     
正海胆是棘皮动物门海胆纲动物的统称,是海洋里的古老生物,许多灭绝种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标志化石,现存900余种。海胆分布世界各海洋,其中以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种类最多。海胆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7000米,栖息于各种底质,包括硬的石底、贝壳底和珊瑚礁底,软的沙底、泥沙底及软泥底。楯形海胆多潜伏在沙滩表面。心形海胆穴居在沙底或泥沙底。  相似文献   

12.
海胆胚胎是研究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理想生物模型。血清素能神经系统在海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最早,主要由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构成,对海胆幼虫的游泳行为具有调控功能。本文对海胆幼虫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的发育过程,以及血清素能神经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叉棘是海胆的重要组成器官。不同种类海胆叉棘结构的异同,不仅有助于海胆的种类鉴定,对海胆生物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刻肋海胆科中4种海胆的常见叉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海胆常见叉棘均分为4种类型:球形叉棘、三叉叉棘、三叶叉棘、蛇首叉棘;各种叉棘的显微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建议将叉棘结构作为物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藻礁是进行藻场建设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海胆等食藻类生物的摄食,将会影响藻类的生长,从而影响人工藻场的建设效果.为解决人工藻场建设中海胆的食害问题,从礁体自身设计出发,实验设计了8种不同形状的藻礁,选用光棘球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为实验对象,观察比较了不同形状藻礁对海胆攀爬的阻碍效果,实验发现:侧周面为锯齿形或侧周面缠挂多孔柔性材料的礁型可有效阻止海胆攀爬,起到防止海胆摄食礁顶藻类的目的.研究结果为人工藻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别分离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可溶性全蛋白,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了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蛋白质的表达图谱。实验采用细胞超声破碎—丙酮沉淀及除盐—50mmol/LTris-HCl (pH 6.8)复溶的方法分别提取光棘球海胆雄性、雌性性腺的可溶性全蛋白,采用载体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双向电泳分别在pH5-8和pH4-6范围内对性腺组织可溶性全蛋白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8.0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发现pH5-8范围内,雄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双向电泳图谱检出的蛋白质斑点为321个,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检出蛋白质斑点402个。在pH4-6范围内,雄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双向电泳图谱检出的蛋白质斑点数为239个,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检出197个蛋白质斑点。图像分析软件比对结果显示,在pH4-6范围内,雄性、雌性光棘球海胆性腺匹配的蛋白质斑点为31个,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斑点数为208个。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光棘球海胆的性腺蛋白质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利用质谱鉴定技术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鉴定,可为未来寻找不同性别光棘球海胆间决定性腺品质性状的特异性蛋白;建立不同性别海胆性腺蛋白质组表达谱与性腺品质性状的对应关系;提高和改良海胆性腺品质性状等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胆胚胎是研究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理想生物模型.血清素能神经系统在海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最早,主要由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构成,对海胆幼虫的游泳行为具有调控功能.本文对海胆幼虫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的发育过程,以及血清素能神经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海胆是海洋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品种有马粪海胆、紫海胆、光棘珠海胆、细雕刻肋海胆等,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我国沿海均有生长,主要喜居浅海中岩礁多、藻类丰富的地方,以海藻类为食。  相似文献   

18.
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经济海产动物,它的生殖腺营养极为丰富,我国明代就有利用海胆生殖腺制酱的记载。由于马粪海胆的生殖腺色泽橙红,因此是加工高级“云丹”的优质原料。此外,海胆的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抗癌药物的材料。据报道,苏联有关学者最近对海胆生殖腺作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海胆的外表虽然黑黝黝,满身都是保护自己的尖刺,可是无人不知尖刺底下藏着海洋中最甘香的人间美味——海胆卵。几乎全世界的海域都有海胆的存在,这种浑身长满刺棘的海中刺猬本想低调生活,但是人类真是世界上最好奇的多事动物,对海胆也充满各种好奇。首先是科学界大咖对海胆如何成为海胆这个事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海胆君是这样成长的:海胆卵开始发育时,起初分裂为两个细胞,然后分裂为4个、8个、16个,最终分裂为许多细  相似文献   

20.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经济海产动物,它的生殖腺营养极为丰富,我国明代就有利用海胆生殖腺制酱的记载。由于马粪海胆的生殖腺色泽橙红,因此是加工高级“云丹”的优质原料。此外,海胆的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抗癌药物的材料。据报道,苏联有关学者最近对海胆生殖腺作了测定和分析,认为海胆生殖腺所含的二十烷酸(C_(19)H_(39)CO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