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旱区地理》2006,29(4):475-475
2006年8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王夔教授一行五人莅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06,29(3):330-330
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1-2005年综合评估的统一安排,2005年5月27日至6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带队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台站评估专家组一行对新疆生地所的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策勒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创新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验收。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地理》2007,30(6):932
2007年9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Dokuchaev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罗格平研究员的陪同下访问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地理》2005,28(4):553-553
2005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现国家野外观测试验站规划组组长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和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等一行7人,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副书记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和副所长陈曦研究员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05,28(4):489-489
2005年8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座谈会在新疆吐哈石油大厦举行,40多名两院院士和参加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的部分领导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月24日,《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成立暨"十三五"国家区域战略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支持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陆大道、周成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以及中国科学院系统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相关研究所、有关高等院校地理机构的30余位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会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9月1~6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施晓宇博士、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井亮博士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开展学术交流。施晓宇以"一氧化碳自屏蔽效应对早期太阳系氧、氮同位素进化的影响"为题,介绍了用超高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地理学报》复刊30周年。1978年《地理学报》复刊,结束了自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而停刊10年的过程。30年来,在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原地理研究所)的领导下,在历任主编黄秉维院士、吴传钧院士、刘昌明院士、英文版主编郑度院士、以及历届编委的指导下,在全国广大地理学者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刊登了大量的地理学研究重大科研成果,为解决国家建设中遇到的地理资源利用、产业规划布局、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地理》2007,30(6):831
2007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主持下,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和沈阳树木园承担的二期创新“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子项目 “沙拐枣专类园的建立”和“沈阳树木园辉山分园建设”进行了验收,同时,对三期创新“战略生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专项子项目“荒漠植物收集与生态景观优化”和“沈阳树木园城市森林适宜树种收集与展示区景观优化”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康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副院长陈晓亚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北京植物园、昆明植物园和仙湖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验收和鉴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的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吐鲁番市及相关局领导,以及两园参与项目的研究人罚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地理》2005,28(5):637-637
9月9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在新疆生地所科研计划财务处崔望诚处长和阜康生态站站长李彦研究员的陪同下,访问了中国科学院阜康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07,30(5):707-707
2007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陈晓亚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在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所长的陪同下来到新疆生地所标本馆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3日,《地理科学进展》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期刊主办单位领导等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地理科学进展》主编周成虎院士主持。高星研究员、张国友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及中国地理学会致辞,充分肯定了《地理科学进展》近年在主编周院士领导下,发挥编委办刊优势,做出了很大努力,成绩有目共睹,希望在大家共同支持下,继续在拓展稿源、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多成果。地理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3月是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地理气候学家左大康先生诞辰90周年。3月27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了纪念左大康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缅怀他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为新中国地理科学的振兴和繁荣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出席座谈会的有郑度院士、童庆禧院士、陆大道院士,以及原地理研究所的老领导  相似文献   

14.
《地理研究》2015,(2):196
<正>2015年1月24日,《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成立暨"十三五"国家区域战略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支持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陆大道、周成虎,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国  相似文献   

15.
刘纪远 《地理学报》2003,58(6):949-9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基地研究员岳天祥博士主编的《资源环境数学模型手册》,由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为此书作序,并对此书的理论与实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本书系具有深厚数学造诣的作者经过多年积累,  相似文献   

16.
羊年新春伊始,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18位院士聚会黄河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召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会.会议期间,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大学承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河南大学报告会于2003年2月16日在河南大学科技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巡讲团计划在未来的2~3年,面向国家公务员、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宣讲科学发展历史、科技前沿热点等专题,向公众传播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科学院、地方和部队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和协助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简称中科院青藏队)于1988年6—9月在西-中昆仑山地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参加本年度野外考察的人员共65名,分6个行动组,即地质,地层古生物,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冰川与冻土,生物以及自然地理。 野外考察区域西起新疆叶城新藏公路西侧,东抵青海格尔木青藏公路,以新疆境内的西-中昆仑山北翼地区为主要工作范围。 此次考察地区东西绵延,范围广袤,除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主干公路外,伸入山区的支线公路很少,不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地理》2007,30(4):556-556
“新疆水资源的形成、转化与调控研究”项目启动会于2007年4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国土处黄铁青处长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汪集呖及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局长傅伯杰作为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宋粤华 《盐湖研究》2000,8(4):78-79
“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是为纪念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已故副院长竺可桢在野外科学工作方面的业绩 ,继承和发扬竺可桢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 ,深入实际 ,亲自观测 ,长期积累 ,不断提高的治学精神 ,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加野外科学考察和试验研究工作而设立的。该奖项专门用于奖励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野外科学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科技工作者。郑喜玉先生于 2 0 0 0年 4月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郑喜玉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 40多年来 ,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 ,工作勤勤恳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