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5.
本文根据2007年6月3日发生的云南省宁洱6.4级地震现场调查结果,简要分析了此次地震记录到的强震加速度记录及其与工程结构震害的关系,简要描述并总结分析了调查获得的各类城市工程结构、非结构附属物及设备等的部分震害状况及原因,并针对性的给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的建议,探讨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根据云南宁洱地区地质构造、 历史强震资料、 云南监测中心区域台及现场流动台数字化观测台网测定的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资料及1970年以来宁洱地区6级地震序列等, 深入分析研究了宁洱地区中强地震活动规律、 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时空展布以及参数变化等特征, 并利用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地震现场数字化观测流动台测定的余震波资料研究了该序列地震波动力学特征。 研究结果认为, 宁洱6级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原地重复性, 在时间上具有强弱交替活动的韵律;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展布方向与穿过震区NW向宁洱断裂的走向大致一致, 宁洱6.4级地震可能是由无量山断裂活动构造加剧所引起;根据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序列及历次宁洱6级地震序列时序发展特征分析研究得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能量主要集中在震后3天内释放, 4.9级以上余震发生在主震当天, 地震序列早期参数和3.0级以上余震的垂直方向P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非线性关系等显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具有较明显的主-余震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研究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余震序列的三分向记录,为探索横波分裂现象以及上地壳存在裂隙各向异性提供依据,并发现快速S波偏振有两个优势方向,分别为NW140°和Nwl50°,这与宁洱地区的主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横波分裂延迟时间能够动态反映地下应力场的变化趋势,且较大余震发生之前延迟时间出现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普洱、 西双版纳地区6个地震观测台站在2008——2009年获取的5级以上的地震资料, 利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衰减系数, 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的S波速度结构和Qβ结构. 基于该结构模型, 采用随机振动理论方法, 预测了2007年宁洱MS6.4地震发生后, 在震中距为10——300 km范围内引起的地面运动, 并借助获取的强震观测记录检验、 评价了该预测结果. 同时, 将地面运动预测结果与利用回归衰减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 进而讨论该地震动预测方法在地面运动预测中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该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洱地震现场流动台网监测资料进行精确定位,结合云南区域测震台网地震波资料,给出了宁洱地震主、余震的震源参数,分析讨论了宁洱地震的震源过程。研究显示,宁洱6.4级地震发震构造为NW向断裂,主破裂走向约N50°W,倾向WS,倾角约80°,断层性质为走滑型。断层破裂长度约为30km,宽度约5km,破裂面深2~12km,断层走向与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基本一致。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宁洱震区地震矩范围为1012~1018N·m,震源破裂半径为300~3500m,应力降为0.0044~14MPa。高应力降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4~10km深度范围内,表明该深度区是宁洱地震的主要活动区域。地震应力降随时间逐渐衰减,表明宁洱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汶川地震在江苏的强震动记录及地震影响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8.0大地震,江苏数字强震动台网固定观测台站、宿迁和溧阳断层观测存放台阵共获取该次地震有效强震动事件45个,计134条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强震动记录分析处理的基本情况及其时域与频域的一些特点;编写SICalculate谱烈度计算程序和D2InterP二维插值程序,输入所获取的汶川地震26组实测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该次地震在江苏地区的峰值加速度与谱烈度的等值线图,并就区域内地震影响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所获取的漾濞台强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对不同高度(低层、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一低层砖混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探讨不同高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特点,对比砖混结构与低层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不同,并对结构进行性能评定.主要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响应中,竖向加速度放大效应显著,尤其是低层框架;框架结构Y方向楼层傅里叶幅值谱峰值主要在1~2.5 Hz频率范围;多层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响应更大;所有框架结构以及设防的砖混结构层间位移角均未超过中等破坏限值;与低层框架结构相比,基本周期更短的砖混结构水平向楼层加速度放大效应更为显著;设防的砖混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可为灾区震害评估和震后修复提供指导,同时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宁洱6.4级地震震后社会影响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社会学和地震科学相结合是探索防震减灾、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最好方法,同时阐述了研究地震社会学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阐明我们不但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社会学的规律,而且还要运用地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震对策问题,让社会科学来为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服务,以此来不断推动地震社会学的发展和地震灾区社会调查的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