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秦岭临潭-宕昌断裂第四纪最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潭-宕昌断裂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条重要的分支断裂,其最新活动特征是分析西秦岭构造变形的重要依据.临潭-宕昌断裂的新构造活动强烈,中强地震频繁,但目前对于断裂的新活动特征研究程度较低,未见有其全新世活动地质地貌证据的报道.文中基于遥感解译、宏观地貌分析研究断裂的长期活动表现和分段性;同时通过地质地貌考察、无人机摄影测量、...  相似文献   

2.
普遍认为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是1654年天水南8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但该断裂带西段宕昌-黄咀段的活动证据一直以来不是很明确。笔者在进行某项目近场地质调查中,发现一些该断裂段的最新地貌活动证据,认为该断裂段在全新世有过明显活动。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34.5°N,104.2°E)发生了一次MS6.6地震,震源深度20 km.截至7月29日8时,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 034次,其中3.0级以上余震9次,包括5.0~5.9级1次,4.0~4.9级1次,3.0~3.9级7次.其中最大余震为发生在7月22日9时12分的MS5.6地震.地震造成95人死亡,1 366人受伤.震区地处青藏高原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黄土覆盖较厚,地形起伏较大,山坡陡峭,沟壑纵横,地震引发了黄土滑坡、崩塌和塌陷等次生灾害.另外,震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房屋结构差,土木结构房屋所占比例较高,抗震性能差,是这破坏较重的主要原因.受灾范围涉及定西市、白银市、天水市、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等6个市(州)13个县,面积约1万多km2.甘肃天水、兰州、陇南、白银,陕西的宝鸡、汉中、咸阳、西安及四川成都、绵阳等地都有震感.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地震现场考察队赶赴灾区,进行震情监测、烈度评定、震害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等工作,并于7月24日14时发布了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烈度图.本次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岷县梅川镇永光、永星村和禾驮乡的拉路村一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烈度长轴走向为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相一致.本文归纳总结了岷县、漳县MS6.6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和发震构造背景等基本特征.本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甘东南地区,该区是南北地震带与昆仑山—秦岭断裂带等活动构造交汇部分部位,也是北西西向的东昆仑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区.地震发生在靠近临潭—宕昌断裂一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通过极震区有一条断层,即禾驮乡断层为活动断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包括滑坡、地裂缝、地震陷坑和喷沙冒水等地表破坏现象沿断层成带状分布.在震源机制解方面,且震源机制解也与该断层相吻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给出节面Ⅱ走向为320°,与禾驮乡断层相一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给出的是301.3°,也基本与其吻合.两个单位所给出的滑动面倾向为51°和57.3°,皆为向北东倾,与禾驮乡断层倾向也相一致.另外发现安家山滑坡长约310m,宽约30 ~ 35 m,沿断层谷地呈长舌形向北西做水平滑动,滑动面上擦痕侧俯角为12°~23°,主滑动面走向与断层走向相一致.说明禾驮乡断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该断层属于区域上临潭—宕昌断裂的次级断层,该断裂历史上在本区内曾发生过3次6级以上强震,近期又发生过2003年11月13日岷县5.2级地震和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5.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临潭—宕昌断裂进一步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认识畹町断裂带地貌特征及其对构造的指示意义,基于30 m的DEM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提取该断裂带地形剖面、地形起伏度、坡度、水系偏转角、河流纵剖面上凹指数等参数数值,得到了畹町断裂带构造地貌的一些定量化特征,并通过这些数值特征讨论了其指示的构造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地势以畹町断裂为界东北高西南低,海拔沿断层垂直方向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到1 500~2 000 m后趋于平稳。垂直断层方向的地形剖面反映的阶地特征与普通意义的侵蚀阶地的特征差异明显,表明畹町断裂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区域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形态特征。断裂两侧水系分布明显不对称,沿走滑断裂水系发生系统性拐弯,且水系级别越高,其拐弯距离越长。沿畹町断裂(怒江干流)走向分布的11条水系偏转角的角度大致在45°~175°之间,多数分布在100°范围内,高于100°的有3个。畹町断裂带水系偏转角的数值特征说明水系在断层左旋走滑作用的长期影响下,汇入角发生了偏转。区域内92.31%的河流纵剖面上凹指数b1,纵剖面为凹形,反映了畹町断裂对其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临潭—宕昌断裂带总体上位于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作为甘东南构造转换和变形传递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的断裂,其几何展布\,新活动性和运动特征对讨论地震的孕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人对临潭—宕昌断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尤其在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后,认为该断裂各分支断裂活动差异明显,除主干断裂南东段不活动外,其余次级断裂在晚第四纪以来皆有活动。笔者通过对临潭—宕昌主干断裂1∶5万断裂活动性填图工作,在主干断裂南东段发现了多处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貌证据,这一发现对临潭—宕昌断裂带结构特征及活动性是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完善该地区的区域构造几何图像和运动特征,对认识区域构造活动、构造转换和变形传递有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渭河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建兵 《地震地质》1992,14(2):113-120
渭河断裂带在前新生代为一条分割基底的古超壳断裂,新生代转为铲式伸展断裂,其伸展拉伸掀斜作用形成了渭河盆地的雏形,现代以引张倾滑兼枢纽运动为特征。该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2001年10月~2015年5月兰州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的变化趋势,发现由于仪器安装时未安装底座托盘而造成观测资料存在长期的趋势性漂移。利用抛物线函数对兰州钻孔倾斜观测资料进行趋势拟合后发现,临潭-宕昌断裂3次中强地震发生前兰州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的拟合残差存在着一定的异常变化,因此认为兰州钻孔倾斜观测有可能较好地反映临潭-宕昌断裂的中强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9.
依据谷歌地球提供的影像(Landsat和GeoEye)和野外工作,在ArcGIS平台上利用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数据)提取了格仁错断裂带153个亚流域盆地的基本参数,作了面积-高程积分。统计结果显示,南北2盘流域盆地的规模(面积、河网分级)差异显著,南盘流域盆地起伏、坡度、面积-高程积分(HI)值均略大于北盘,积分曲线总体呈"南凸北凹"的形态特征;在断裂走向上,盆地起伏、平均坡度、HI值皆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积分曲线由西向东具有变凸的态势。通过分析流域岩性与降雨条件,发现它们对以上地貌参数的影响有限。因此,流域盆地差异地貌特征反映并验证了格仁错断裂晚新生代南盘相对于北盘抬升,并且其南侧申扎-定结裂谷可能强化了该差异抬升运动。同时,可能指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晚新生代早期隆升为流域盆地提供了向N掀斜的先存地貌面,后期该山体和申扎-定结裂谷的快速隆升进一步促成南北2盘流域不对称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晋获断裂带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获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中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也是地震活动中的一个地震活动亚带。从分析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点出发,分析该带的分段性,发现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递减、构造层次由北向南抬高。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今地震活动,得出该带北段是该地震亚带主要的地震活动场所。在此基础上,由震级一时间模型对未来北段的强震活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触发滑坡及其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了Ms6.6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的、类型各种各样的滑坡.滑坡类型以黄土崖崩、滑、倾为主,还有一些深层连贯型土质滑坡、大型土质流滑、斜坡裂缝等类型.地震滑坡主要分布在一个与临潭-宕昌断裂平行的长条形区域内.该长条形区域面积约为250km2,长度约40km,最大宽度约8km.对应不同构造段落的区域内滑坡发育程度不同,反映了不同段落发震构造的特征差异.滑坡的主体分布范围与震中位置表明了构造破裂是从SEE向NWW方向发展的.最后,分析了该滑坡主体分布区中心线与临潭-宕昌断裂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相差10km的2种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蒲晓虹  乔建平 《内陆地震》1992,6(2):138-142
通过对四川地区近百次地震震源机制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现代构造应力场对区域断裂类型及其活动方式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强震的发震机制与区域断裂类型及其活动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Using quantitative geomorphic factors for regional active tectonic evo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Qilian Mountains-Hexi Corridor which locates in the north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the most leading edge of the plateau's northward extension. The uplift rate of all segments and the intensity of influence from tectonic activity are the important evidences to understand the uplift and extension of the plateau. Heihe River Basin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the western segment of Qilian Mountai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vers is influenced by the tectonic activity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unique river morphology is important carriers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Geomorphologic indexes such as hypsometric integral, geomorphologic comentropy and river longitudinal profiles were extracted by GIS tools with free access to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DEMs,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the geomorphological index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we divided the drainage basin into two parts and further compared them to each other. Recent studies reveal that obvious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landscape factors(hypsometric integral, geomorphology entropy and river profiles)in the east and west part of the Heihe Basin. The structural intensity of the west part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east, for example, in areas above the main planation surface on the western part, the average HI value is 0.337 8, and on the eastern part the HI value is 0.355. Accordingly, areas under the main planation surface are just on the contrary, indicating different structural strength on both sides. Similar phenomenon exists in the whole drainage basins. Furthermore, by comparing the fitting river profiles with the real river profiles, differential uplift is derived, which indicates a difference between west and east(with 754m on the western part and 219m on the east).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lithologic factors and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are less influencing on the geomorphic factors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e tectonic activities, indicat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GPS invers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for geomorphic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variation of the geomorphologic indexes indicates different tectonic strength derived from regional structures of the Qilian Shan.  相似文献   

14.
从最新地面活断层的不连续性,断层滑动速率以及古地震研究的角度讨论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地震潜在能力,认为不连续的活断层可能成为各自独立的地震破裂单元,从而决定了地震的潜在能力,其中,野鸡洞破裂段的潜在地震能力最强,可达7级。上次地震至今的平静时间已接近古地震的平均重现间隔,因而具有高度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34.5°N,104.2°E)发生MS6.6地震,造成95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根据现场调查,这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Ⅷ度.震区建筑90%以上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且多为老旧房屋,抗震性能差.加之震前灾区持续降雨,造成房屋地基和生土墙体支撑强度降低.与其他地震区相比,相同烈度下土木结构和木结构破坏比例偏大,砖结构和砖混结构破坏明显偏轻.降雨加上巨厚的黄土沉积,导致地震滑坡比较严重.由于这些原因,Ⅷ度区范围偏大,Ⅵ区也相对较大.甘肃定西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土木结构和抗震性能较差的木结构房屋比例过大.震后重建中,建议以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重建灾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3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3年7月22 H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测区内重力场异常变化与主要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主要断裂带(段)在2011-2013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2)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测区内先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后在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甘肃临夏与岷县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50×10 8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岷县漳县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3)重力场1a尺度动态变化图像和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均反映岷县漳县6.6级地震孕育过程的最后2a出现较显著的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地震发生在NE向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零值线附近和等值线的拐弯部位.4)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判定.  相似文献   

17.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外侧的一条断裂带,其空间分布、深部结构、运动学特征以及变形机制对研究青藏高原东北角弧形断裂系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横穿牛首山-罗山的4条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及断裂带部分地区大比例尺的构造地质填图,发现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具有不连续性与分段性。断裂带南段罗山断裂以正花状构造为特征,显示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中段牛首山东麓断裂可能并不存在,该区以强烈的褶皱变形为特征;北段三关口断裂则以左旋走滑为特征。牛首山-罗山断裂带的这种不连续性和分段性反映了断裂带的不同构造部位在青藏高原向NE方向扩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18.
邢台地震断层运动特征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洁  宋惠珍 《地震地质》1999,21(3):229-237
依据地形变测量资料,采用不均匀位错反演方法,建立邢台地区两个不同的断层模型,分别计算了 1966 年邢台地震时 3 月8 日6.8 级地震、3 月22 日6.7 级和 7.2 级地震及整个震群过程断层产生的不均匀错动量,并对结果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三峡重点监视区构造地震与矿震时频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化波形资料,利用谱图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了三峡地区构造地震和矿震波谱的时频特征,发现二者的时频谱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构造地震波主频高于矿震;2)构造地震波的频率成分比矿震丰富,能量密度频谱随频率轴展布较宽,前者带宽是后者的4倍;3)矿震能量强度的峰值在整个波列中出现的时间较构造地震早,且能量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