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CP283项目名称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联合苏联科学院院士Dobretsov教授、美国科学院地学组组长Coleman教授和北京大学地质系何国琦教授共同申请的IGCP项目,于1989年2月在巴黎十七次IGCP执行局会议上获得通过,列为IGCP283项目。研究期限五年(1989—1993年)。同意参加该项目研究工作的国家有: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巴基斯坦以及法国等。  相似文献   

2.
1991年9月17~29日,第二届IGCP283项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这是继1989年新疆会议和1990年在苏联乌兰乌德会议后,IGCP283项的又一次国际学术盛会。 IGCP283项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特征。这一项目是由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包括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南朝鲜、匈牙利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始于1974年、并于今午8月在莫斯科宣告结束。中国于1981年参加该项目活动,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任命长春地质学院张秋生教授为91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池际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女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全国第六届政协委员、湖北省六届人大代表、我院前副院长。池教授曾任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1979—1982)的中国委员,现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委、地矿部学位委会员副主任、地矿成果奖励评委会委员。她早年留美深造,获博士学位,新中国刚诞生,就毅然回国,四十九年如一日,把全部聪明才智和美好理想无私地奉献给振兴中华的事业,顽强开拓,历尽艰  相似文献   

5.
<正> 中白垩事件(Mid-Cretaceous Events)组织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58项研究课题,由雷蒙特教授(R.Reyment)牵头发起,1974年11月在巴黎成立,秘书是乌普萨拉大学的本格森博士(P.Bengtson),北美地区的秘书曾经是科罗拉多大学地质系主任考夫曼教授(E.G.Kauffman)。整个计划活动八年,已于1982年6月在慕尼黑第二届欧洲  相似文献   

6.
由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弛质学会和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联合召开的国际性金矿地质学术研讨会期间,于5月17日晚7点—9点30分,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召开工作会议,成员单位的14名代表,特邀中(4人)、外(2人)共6名代表参加这次工作会议。会议由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张贻侠教授和沈保丰研究员主持。会议就247项中国工作组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今后两年工作的计划和编写总结报告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2月,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在巴黎召开的第14届委员会议上,评审通过了8个新的项目,其中一项是“陆相白垩系对比”,全名是IGCP Project 245 Non-marine Cretaceous Correlation,缩写为NMCC,四年活动期限(1986—1989),我们俩人是项目的共同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月八日至十七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第12分组,由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AMG)主持。近一百人参加了该组织的活动,其中主要是北美和西欧的数学地质学家,少数来自东欧、日本、泰国、非洲和南美。在国际数学地质界较为有影响的人,如美国的 D.F.Merriam 教授(IAMG 前主席)、E.H.Twhi  相似文献   

9.
继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26项目(沉积锰矿与古沉积环境,1986~1990)完成后,原国际组领导者J.R.Hein和B.R.Bolton经批准组织一个新项目IGCP318—海相多金属氧化物的成因和对比(1991~1995).受其委托,并经IGCP中国委员会批准, IGCP318中国组于今年7月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范德廉任组长,黄世坤、郭世勤任副组长.  相似文献   

10.
张秋生,辽宁盖县人.195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后留校任教,接着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生班,1957年毕业,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研究生.后曾任长春地质学院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教研室主任,矿床研究所所长,吉林省第四届地质学会理事长,东北经济区技术经济研讨协会理事、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相似文献   

11.
IGCP220项目第2、4组联合会议是有关花岗岩与锡、钨成矿作用及资源评价对比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9日到7月3日期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国立大学内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西德、芬兰、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西兰、瑞士及东道主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85位地质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我们有色总公司参加会议代  相似文献   

12.
1978年8月 以杨式溥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在英国布列斯托大学举行的“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座谈会”.会上,杨式溥教授宣读了论文《中国的泥盆系》.1978年11月 陈光远教授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小矿山远景国际讨论会”,作为大会顾问,并作了《北京铁矿与小矿山开采》的学术报告.1978年11月 傅良魁教授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物探专家组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第48届年会.1979年2月 池际尚教授代表我国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会议”.1979年5月 杨式溥教授参加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和伊利诺斯州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中国的石炭系》.  相似文献   

13.
1992—199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部的财政预算减少了21%,这给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IGCP委员会和IGCP科学委员会与IGCP秘书处于1992年1—2月密切合作避免了IGCP计划经费的锐减。执行中的IGCP计划数量从1991年的59项减少到1992年~1993年的52项。而IGCP项目的资助强度并没有降低(1991年平均资助强度为5850美元,1992年的平均资助强度为6140美元)。下面是1992年批准开始实施的9项新的IGCP项目:  相似文献   

14.
地洼(活化)构造及其成矿的重要性引起国际上的重视,并支持开展更广泛深入的研究。1990年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理事会决定成立地洼研究组,推选陈国达教授担任该组主席。1993年2月国际地质工作协调执委会第20次会议,批准由蒙中俄三国合作开展IGCP第361号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5.
陈中强,男,1968年5月生于湖北大冶,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博士,曾任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副教授,目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地学研究计划IGCP⁃572和IGCP⁃630项目主席、国际三叠系地层分会主席、国际石炭系地层分会选举投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全国生物沉积学发展战略专家组组长,起草全国沉积学发展战略纲要白皮书(中、英文版)中生物沉积学章节,应邀参与2020年版《国际地质年代表》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16.
IGCP—269课题即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69项课题.由日本奈良大学教授N.N.Niichi提议申请的.该课题自1988年开始执行,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在五年内设计建立一个以数据库内容、结构、数据编码到计算机选型和管理软件都是统一的,储存世界范围内各类沉积岩原始数据(包括分析测试数据,描述性资料以及照片和图件)的全球沉积岩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第二十二次会议于1994年1月31日至2月4日在巴黎UNESCO总部举行,主要内容为讨论IGCP目标调整与管理改革,并审议新项目建议.IGCP—346、363、364、366、367、369、371、374;376与378等十个新项目建议于1994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 0 1.4.5— 6 .   阿拉伯海地区地质与气候演化国际会议 英国伦敦2 0 0 1.4.8— 11.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联盟 (AAPG)会议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2 0 0 1.5 .11— 2 1. 中古生代生物及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北冈瓦纳—劳伦斯的相互作用 (由 IGCP42 1项目与泥盆纪地层分会联合主持 ) 德国法兰克福2 0 0 1.6 .3— 6 .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联盟 (AAPG)年会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2 0 0 1.6 .2 7— 7.1. 北美古生物学会议 美国加里福尼亚州伯克利2 0 0 1.8.2 0— 2 4. 古生代底栖有孔虫国际会议 (PAL EOFORAMS 2 0 0 1) 土耳其安卡拉…  相似文献   

19.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第三届国际大会于1978年9月4日至8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5个国家的工程地质学家约近千人。由国家地质总局、铁道部、交通部、水电部、建委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代表组成的,以刘国昌教授为团长,谷德振研究员为副团长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代表  相似文献   

20.
由我国发起并主持的IGCP299项“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项目,共有35个国家230位专家参加,其中国外167人。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专业委员会48位成员集体参加此项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资助下,IGCP299项于1991年7月5日至8月1日,在桂林举行了国际研讨会及野外地质考察。会议的目的是借助于我国岩溶环境跨度大的优势,对湿润亚热带岩溶、高山岩溶、半干旱岩溶进行现场对比和讨论,为IGCP299项的开展进行示范研究。通过现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