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光寿  余珍友 《河南地质》1995,13(3):199-202
解决我省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有以下对策:(1)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型,实施最优化开采方案;(2)防治水污染,实行废水资源化,对城市工业废水净化处理再利用;(3)实行地表水地下不相互调剂;(4)拦蓄降水和地表弃水,开发人工补给,建立地下水库;(5)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2.
代爱国 《物探与化探》1991,15(4):317-319
城市这块天地,物探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电法测量已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如:用电法寻找地下管道(水泥管道、铁管道等),寻找地下水源(砂砾层渗透水,溶岩地区的裂隙水)等。水是城市的血液,离开了水城市就难以发展。但就电法工作而言,城市则是一块“小  相似文献   

3.
天水市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且分布极不均匀的地区,如何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天水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天水市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规划,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表层土壤环境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土壤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多环芳烃(PAHs)、有机质含量,含水量,重金属含量,土壤pH值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确认长期的工业活动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绿地施用农药是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王善堂  陈咏芳 《甘肃地质》1997,(Z1):118-122
运用参数分极评分的叠加原理,推算出天水市城市环境质量系数和临界变异值,并分级评价了该市城市环境质量。旨在为城市环境质量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善堂  陈咏芳 《地下水》1997,19(3):105-109
本文运用参数分级评分的叠加原理,推算出天水市城市环境质量系数和临界变异值,并分级评价了该市城市环境质量。旨在为城市环境质量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这标志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对植被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市土地利用对植被的影响是城市生态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简单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中的研究现状。通过在北京市进行的研究,对城市植被的特点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为:①藜科(Chenpodiac eae)和蓼科(Polygonac eae)植物种类数量相对增加,归化植物占的比例大是城市植物区系的特征;②与非城市区域相比,生活型谱中一二年生植物比例增高,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中世界分布属所占比例也明显提高;③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对生境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明显;④生境多样化对维持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而言,比面积大小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21世纪人类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成为水工环地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有:城市后备水源地的研究,以及应急水资源地和地下水库的研究。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1)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性资源、地质环境问题;(2)城市地质作用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3)城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区的土壤和水体有机污染问题。解决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是对地下空间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的研究,通过这些基础条件研究分析城市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问题。可视化研究技术通过对城市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相对位置、形态、物化特征等三维构模处理,使这些城市赖以存在的地质基础条件可为非专业的决策层所理解,并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体现这些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地下空间资源的价值。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城市环境地质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应用先例。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在城市化环境地质研究中,开拓一个崭新的环境地质研究时代,成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天水市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有权  刘兴彪 《地下水》2003,25(4):273-275,288
天水市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按可供水资源量,现状尚可维持.预计2010年和2030年缺水824万m^3和5482万m^3,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确保该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天水市水资源量、供水现状及污染现状的分析,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对市区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北海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为基础,开发建立先进的自来水管理网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及时,直观,高效成为城市供水设施管理服务,对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的实用意义,本文着重阐述有关该系统设计和实施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蒋岫芸 《铀矿地质》1995,11(3):161-161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金矿成矿前景展望蒋岫芸(甘肃天水市西北地勘局213大队甘肃天水市741020)区内金矿化主要类型为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金矿化沿呈近EW向的高桥一罗坝区域性大断裂两侧分布,形成了长约20km的金成矿带,高一罗大断裂北...  相似文献   

13.
城市震灾特点与江西省城镇抗震防灾工作中的地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黎珍 《江西地质》1996,10(4):309-317
本文根据历史地震记载,现代地震台网记录资料和近年来的地震活动,工程地震和地震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述了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介绍了江西省境内城镇震灾概况和省境内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我省城市城镇抗震防灾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地震问题,即城市地区地震预测的基础研究,基岩山区的山崩,滑坡,沿江(河,湖)地区沉陷,砂土液化和水库下游城市的次生灾害等。  相似文献   

14.
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支撑的城市建设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计算机应用技术,它的建立能帮助改造各级领导和专业部门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有关城市建设的各种信息;协调城市市睡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加强政府部门在建设方面决策的科学化,使城市建设和管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一种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理念和模式。随着山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人口在城市的相对聚集,加之强烈地震活动,使得山区城市面临风险不断地提高。研究强震城市风险管理,已成为当前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内容应该包括(1)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结构与风险量化分析,(2)城市地震地质灾害风险判据研究与风险准则建立,(3)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管制的途径和方法研究,(4)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管制的效能监控机制研究,(5)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管制的模式与规范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江苏城市环境地质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苏城市地质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1)地面沉降;(2)土体滑塌;(3)地面塌陷;就环境地质工作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展城市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工作;建议在城市规划的有关法规迥明确地质环境与灾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研究》2007,27(6):1131-1131
XⅦ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简称INQUA)大会于2007年7月28日至8月3日在澳大利亚东海岸旅游城市凯恩斯(Cairns)举行,这是自1973年在新西兰举行的第九届大会以后,时隔24年在大洋洲举办的又一次盛会。大会由澳大利亚第四纪研究联合会(Australian Quaternary Association,简称AQUA)和INQUA主办,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简称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南充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将南充市城区分成了四个地质环境质量区,结合城市建设对不同区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指出了城市发展方向(即地质环境质量好区)。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城市垃圾量的灰色预测及其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杭州市历年生活垃圾排出量为参考序列,由人口变化、国民收入等因素组成5个比较数列,按灰色理论计算得关联系数、关联度和关联序,进而分析各因素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及其特征。并以城市垃圾量的数据建立了GM(1,1)模型,预测杭州市垃圾排出量。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预测值的验证性良好。我们认为环境水文地质方法可以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国首部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该《规划》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并明确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土地利用政策达到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是需要探讨的话题。国外资源型城市,在这方面有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本期针对美国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土地利用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