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electroless Ni-P deposits with phosphorous contents from 12% to 14% i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s was studied. The deposits were immersed in 3.5% NaCl solutions for 29 d to obtain the electr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were examined in a standard salt spray test for 15 d respectively.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deposits was studied by poten- tio-dynamic sca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cold-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detector (EDX). The patterns of XRD and the results of FE-SEM showed that the prepared deposits were amorphous. But after a 15 d standard salt spray test, a few pinholes appea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posit and the weight content of phosphorus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posit was higher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assivation films) than that before the standard salt spray test when the nickel content was lower because the dissolved weight of nickel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phosphorus. The results from potentio-dynamic scan and EIS showed that passivation films formed on the Ni-P deposit after immersion in the NaCl solutions, which decreased the corrosion rate of Ni-P samples.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show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rine corrosion.  相似文献   

2.
智利楚基卡马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并从围岩蚀变特征、矿化阶段的划分、成岩成矿年龄以及矿床的破坏和保存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分析了矿床成因,建立了该矿床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结果表明,楚基卡马塔铜矿床位于安第斯造山带中部,产于楚基卡马塔侵入杂岩体中,主要受西部断裂控制;蚀变分带呈不规则状展布,矿化与石英-绢云母化密切相关;矿床氧化带发育,含有氯铜矿和孔雀石等矿物,与我国土屋斑岩型铜矿具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形成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其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含矿斑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与我国玉龙和驱龙斑岩型铜矿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次矿化叠加,与南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之间的快速斜向俯冲运动有关。对楚基卡马塔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总结,可以为我国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大型斑岩型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池州矿集区,累计金金属量大于22t,为池州地区首例大型金矿床。该矿床金矿体主要产在英安玢岩中,基本不伴生其他有益金属元素,为独立金矿床。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描述,结合已有斑岩型金矿的成矿模式,同时利用以往对该含矿岩体U-Pb锆石定年及相关地球化学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矿为产在早白垩纪岛弧背景下的贫铜斑岩型金矿床,同时局部矿段在成矿过程中还经历了热液叠加作用。矿体产出严格受NE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含矿岩体出露面积小于1.0km2,属于典型的小岩体成大矿。运用"相似类比"、"矿床谱系"、"趋势外推"、"综合信息评价"等原则,指出该矿具有特大型金矿的潜质;同时,受同一NE向构造控制的乌石、白虎山及自来山等同期岩浆岩发育地区,具有与抛刀岭金矿类似的成矿条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靶区;发育于上述同期岩浆岩之间的志留纪地层中的破碎带蚀变岩、与斑岩型矿床配套产出的低温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床等,都将是外围工作的重点研究地区。  相似文献   

4.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通过对金顶铅锌矿床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性质以及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条件,认为正是由于在动荡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巨厚的碎屑岩建造中,在有机质以及蒸发岩中的硫酸岩提供还原硫的环境下,断裂系统长期继承性的活动,使得成矿热液能够稳定地向同一空间部位迁移,并且景星组顶板和云龙组上段的底板均为以泥岩为主的细碎屑岩,从而形成圈闭,使得成矿物质淀积下来,形成超大型矿床。金顶铅锌矿床有可能是以沉积岩为主岩的一种新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甘肃桦树为铁铜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包裹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震旦纪裂陷海盆环境,矿床成因属典型的热水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产于元古界双溪坞群古岛弧火山沉积岩系中的岩山明矾石矿床,经矿床地质、成矿作用与成矿时代、构造与成矿演化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岩山明矾石矿床系元古代古岛弧火山喷发沉积热液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7.
西宝山耐火黏土矿为沉积型矿床,目前揭露1个耐火黏土矿矿层,赋存于石盒子群万山组底部“B”层黏土岩的下部,厚度较稳定,勘查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矿层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及矿床成因分析,提出了找矿方向。认为该耐火黏土矿受沉积地层控制,呈层状分布,分布较稳定。依据该区地层产出情况,在青龙山断裂与禹王山断裂之间及两侧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这为下一步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陕西镇安锡铜沟铅锌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是SEDEX型矿床,笔者认为锡铜沟铅锌矿床可能属于造山型铅锌矿床。区内矿体斜切地层,赋矿地层为泥盆纪大枫沟组,通过氢、氧、硫及铅等同位素的研究,成矿的物质来源为南缘的泥盆纪海相沉积地层。成矿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阶段为无矿石英阶段,中阶段为含硫化物-石英脉阶段,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脉阶段。矿床形成的时间应该是晚三叠世至侏罗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秦岭微板块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陆内俯冲或逆冲推覆,热异常驱动流体循环,萃取地层内的成矿元素,并将成矿元素搬运至有利于流体聚集、成矿物质卸载的空间,使成矿物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
贾公台金矿床是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类型,对贾公台金矿床进行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和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及激光拉曼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位于NW向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化产于下奥陶统上岩组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和花岗岩中,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Au品位较高(1.98×10-6),有害组分少,且伴生Ag;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CO2含量的NaCl-H2O体系,成矿温度为236℃~245℃(中温),成矿压力为48.7~51.4MPa,对应深度为5.56~5.72km;经与浅成热液型金矿、造山型金矿主要特征进行对比,初步厘定贾公台金矿床为浅成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辽东早元古宙拗拉槽中的铅锌矿床,可划分为层状矿床和脉状矿床两大类。本文论述了后一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东胜式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床特征。依据大量地质事实,作者认为:东胜式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是与基底花岗岩活动密切相关的中生代半地堑系;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液态矿源层;中生代岩浆活动是矿液上升的热动力。综合这三大因素,建立了东胜式矿床的成矿模式。由此,期望对进一步找矿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地处秦祁昆成矿域西段,成矿条件优越,地质构造复杂.总结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找矿模型和地球物理勘探现状,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床成因以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沉积型铁矿、层控型铅锌矿及热液型多金属矿为主.矿床形成时代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早中期、晚古...  相似文献   

12.
广西金牙金矿床是一种浊积岩容矿、滑塌挤压复合断裂控矿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本文通过大量岩石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对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探讨。认为:该矿床以发育Au、As、Sb、W、Hg等元素异常为特征,其原生晕的形态和空间展布较明显地受赋矿断裂构造所控制,基本上与矿体形态相吻合,故Au—As—Sb—W—Hg组合异常为典型的矿体晕;Hg异常也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前缘晕特征。据此,建立了本区的找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山东省地质调查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山东省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查明了苏鲁造山带(东段)的北西边界为牟(平)-即(墨)断裂带,在其东侧牟平区通海-王格庄一带发现榴辉岩;在青海省囊谦县寺红乡四荣赛发现层状铜矿;胶南七宝山发现铅、银多金属矿和萤石矿;平邑铜石地区发现3处金矿产地.  相似文献   

14.
小闫庄铁矿位于鲁西苍峄铁矿带中部,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体隐伏于地下90~403m,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矿床由2个矿体组成,矿体呈鞍状、似层状近平行产出,矿体的展布受石闫背斜控制,走向NW,倾向S或N,倾角33°~52°。含矿岩石为磁铁角闪石英岩及磁铁石英角闪岩,黑云变粒岩与黑云角闪片岩为矿体顶底板围岩,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弱磁性贫铁矿石。在阐述小闫庄铁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出铁矿找矿标志,建立了预测找矿模型,探讨了矿床成因,为区域内寻找同类型铁矿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东苍山王埝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埝沟铁矿床为隐伏矿床,产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发育2条主矿带,总体走向为280°-290°,平行展布,相向而倾,具不对称向斜构造特征。该铁矿床2条主矿带发育5个矿体,北翼矿带发育3个矿体,南翼矿带发育2个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综合分析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理论,并充分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成果,二者有机结合的综合式找矿方法,是目前寻找深部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盲矿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华南南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钨锡成矿活动十分剧烈。采集了南岭地区清湖岩体、姑婆山岩体(锡矿)、雪花顶岩体、骑田岭岩体(锡钨矿)和九峰岩体5处出露花岗岩锆石样品,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年龄主要集中在146~166Ma之间,与前人所测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其锆石Ce4+/Ce3+值总体偏低(低于200),EuN/Eu*N值均小于0.4,无论是与锡(钨)矿有关的花岗岩还是普通花岗岩,都显示较低的氧逸度特征,明显低于年龄较老的大宝山铜钼矿、德兴斑岩铜矿的锆石Ce、Eu异常。因此,南岭地区中生代时可能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较远,受到俯冲流体影响较弱,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SW向俯冲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桃花山水泥用灰岩矿矿床位于枣庄市峄城城区,赋存于寒武纪九龙群张夏组地层中,呈层状产出,共分2个矿层,含5个夹石层。矿区分东、西2个矿段,西矿段矿石质量较好,无夹层;东矿段局部存在高镁、高碱夹石层。矿床平均有益、有害组分为Ca O 52.75%,Mg O 1.70%,R2O 0.269%,矿床属海相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8.
宋家沟金矿产于早白垩世莱阳群砾岩中 ,为受断裂、裂隙密集带控制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该金矿床为一隐伏矿床 ,与产于盆缘的蓬家夼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条件相似 ,控矿的主导因素为断裂构造 ,成矿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人类正在逐步进入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高速通道,各个科技领域均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现代矿床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建立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成矿模式。然而,这些成矿模式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典型矿床实例研究的“单维度”方法完成的,无论是成矿机制研究本身还是找矿勘查的需求都正在对传统成矿模式研究方式提出挑战。随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逐步影响基础科学领域,计算模拟和大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也促使矿床模式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矿实验和计算模拟、矿床剥蚀保存机制以及成矿规律大数据挖掘等研究方向,与传统矿床实例解剖研究一起,将构成未来我们对成矿模式研究的综合方法。矿床学研究也将由当前的“单维度”走向未来“多维度”的综合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山东胶东香夼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尽管开采多年,资源规模仍有增长的空间。前人对矿床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有人提及隐爆角砾岩。该次工作在香夼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外围蒙家一带新发现隐爆-侵入角砾岩,从产状、岩石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与构造角砾岩存在明显区别,结合香夼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在该地区具有形成隐爆角砾岩及隐伏斑岩型矿床的条件,并采用激电联合剖面进行了验证。综合分析认为,香夼矿区及外围隐爆-侵入角砾岩的发现,可以帮助寻找隐爆中心,丰富找矿模式,探寻斑岩型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