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秀生 《海洋信息》2003,(3):6-8,18
通过“围海筑堤,使渤海为淡水湖”的话题引入了竞争情报,并介绍了竞争情报的定义、主要功能、特征及竞争情报研究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海洋战略,进行了国家海洋信息战略及其构成要素的思考。从海洋竞争情报的属性出发,初步论述了海洋竞争情报对制定国家海洋信息战略的影响和相互间的主要关系,并认为研究制定国家海洋信息发展战略势在必行。研究海洋竞争情报系统、发展海洋竞争情报工作,并成为国家海洋信息战略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国家海洋信息公益服务所面临的创新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风云骤变策源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史上首居规模的一次战争。参战国家和地区多达61个,人口超过20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亿1千万人,历时6年之久,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希特勒上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美、日等国在法国巴黎缔结了《凡尔赛和约》瓜分了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战后的德国靠美、英垄断资本给予的财政援助,很快恢复了元气,工业产值迅猛发展,急需更广阔的市场。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由200艘潜艇组成了水下“狼群”,在大西洋上四面出击,使盟军的海上运输线一度被迫中断,后勤保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此,英国首相邱吉尔要求皇家海军不惜利用各种手段,有力地打击德国潜艇的嚣张气焰。为智取犹如幽灵的德国潜艇,盟军制订了一个奇妙的计策。一天,在德国潜艇经常出现的海面上漂泊着一艘又旧又破的英国商船。德国的U型潜艇发现后,很快浮出水面,令其停航接受检查,一见令人生畏的德国潜艇,英国商船马上处于极度恐惧状态,船员东躲西藏,有的还去争夺救生艇,船上一片混乱。面对这样一艘毫无战斗力的商船,德国潜艇艇长一脸的不屑。当他正要下令发射鱼雷时,突然看见英国商船船艏有一个船长模样的人提着一个精致的鸟笼,一只漂亮的鹦鹉正在里面跳来跳去,还不时发出“您好!您好!”的叫声。“这老家伙死到临头了还雅兴十足。”话虽这么说,德国潜艇艇长也觉得这只小鸟很可爱。于是,他命令解除战斗警报,并让士兵们冲到英国商船上去,先抢船艏那只鸟笼子,顺便再掠取些钱财。正当潜艇距英国商船近在咫尺时,英国商船朝向潜艇一侧的舷舱门忽然大开,3门重型火炮同时开火,一发发炮弹猛烈地落在德国潜艇上,毫无准备的德军潜艇顿时被炸得艇体破碎,很快就...  相似文献   

4.
窦国仁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泥沙专家和水利、水运工程专家。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我就对窦国仁院士非常崇敬。在与他生前近 4 0年的共事接触中 ,更对他的学术思想 ,对国家重大工程极端负责 ,对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有深刻了解。在 2 1世纪第一个春天 ,当国家和人民满怀期望窦院士继续为国家重大工程出谋划策的时候 ,隐藏的病魔突然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作为他的编外学生和与他共事多年的战友 ,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科学院院士、交通部技术顾问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窦国仁同志。为了继承和发扬窦院士创立的泥沙运动基本理…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来,海水的透明度一直沿用一种被称作“塞奇圆盘”的工具进行测量。塞奇是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他在1865年首次采用一个白色圆盘来测量海水的透明度。他的方法是:将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盘平放于水中,并让其徐徐下沉,同时观察白盘最后消失(即看不见)时的水深。前不久,德国一个考察队在南极海岸,用这种方法测量到世界上最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尤其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更加;引起重视,海洋资源的潜在性不断显露出来,海洋邻国均通过高科技手段在海洋领域受益无穷。文章以日本为例,通过研究日本及其与邻国的海洋地缘经济问题,进一步探讨20世纪末诞生的海洋地缘经济学的意义及贡献,通过与20世纪初产生的海洋地缘政治学的对比,来分析海洋地缘经济学对沿海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权与美国的利益在运用海权理论分析和谋划美国的国家利益时,马汉极力呼吁美国向太平洋地区扩张,并十分看重巴拿马地峡、夏威夷、菲律宾等地的战略意义。他认为控制海洋主要取决于海军方面的优势,但也部分取决于对关键要点的掌握,巴拿马地峡、夏威夷群岛就是这样的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政府的海防基地,青岛正式建置于1891年6月;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出现,则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德国殖民当局对青岛的规划建设极为重视,与德国规划任何一个新城市没有区别,集中反映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城市规划水平和城市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9.
1996年10月18日,在金碧辉煌的德国汉堡市政大厅里,60多个国家的特派使节,五六百位各国知名人士及德国政要的出席,显示了世界第一个国际海洋法法庭首批21名法官的就职典礼之意义重大。继法庭庭长、副庭长宣誓就职之后,大厅前台的法官席中间位置,站起一位来自中国的长者,他虽已鬓发星白,可精神矍铄;海蓝色的法官服,使他更显儒雅风范。他,就是我国第一位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年届80高龄的赵理海。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议程》明确地提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目前,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沿海国家尤其是海洋大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海洋正在成为全球竞争的新舞台,发展海洋经济是一个世纪性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一、海洋综合管理的概念 海洋综合管理是国家通过各级政府对海洋(主要集中在管辖海域)的空间、资源、环境和权益等进行的全面的、统筹协调的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延伸表述为:海洋综合管理是海洋管理的高层次管理形态。它以国家的海洋整体利益为目标,通过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区划、立法、执法,以及行政监督等行为,对国家管辖海域的空间、资源、环境和权益,在统一管理与分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实施统筹协调管理。达到提高海洋开发利用的系统功效、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和国家海洋权益的目的。海洋综合管理包…  相似文献   

12.
施征 《海洋世界》2005,(8):26-27
二战中的海战,基本上分为两大战场,一个是在太平洋,一个是在大西洋。另外还有半个战场主要是在地中海,地中海这个地方打的仗并不是非常多,主要是英国跟意大利。大西洋海战主要是围绕德国潜艇进行的潜艇战和反潜艇战。更为波澜壮阔的是在太平洋战场,本文简要回顾其中一些经典战役。  相似文献   

13.
日军在中途岛战败之后,为了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进逼美军的反攻基地澳大利亚,于1942年6月底派兵登上太平洋南部所罗门群岛的一个大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并在岛上开始修建机场,8月初基本完工。美军发现以后,认为这样将会直接威胁美澳交通线,决心夺取瓜岛  相似文献   

14.
德国天气局中尺度模式的总结和展望E.Muller,I.Jacobsen,A.Link,D.MajewskiJ.U.Schwirner(德国天气局)一、引言1987年,德国天气局新一代超级电子计算机的安装,使整个预报体系质量的提高成为可能。作为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本世纪上半叶,在海洋谍报领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英国和德国的情报间谍机关不约而同地都对占星术发生了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双方出于不同目的把这一玄学引入情报间谍活动中,给本来就神秘的间谍活动再裹一层玄奥的光环。19世纪初,英国海军里加入了一个11岁的小男孩,名叫理查德·詹姆斯·莫里森。莫里森在海军中的专业是领航,这促使他研究起天文学,并由天文学引发了对占星术的兴趣。当莫里森  相似文献   

16.
德国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人口有8000多万。其海岸线长达2000多公里,拥用海域面积仅有1.47万平方海里。 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在传统上重视海洋科学调查与研究工作。著名的“流星号”考察船曾为早期德国海洋考察工作作出过突出贡献。 德国政府支持海洋开发活动,重视海洋产业技术的发展,制定了海洋发展综合计划。近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尤其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更加引起重视,海洋资源的潜在性不断显露出来,海洋邻国均通过高科技手段在海洋领域受益无穷。文章以日本为例,通过研究日本及其与邻国的海洋地缘经济问题,进一步探讨20世纪末诞生的海洋地缘经济学的意义及贡献,通过与20世纪初产生的海洋地缘政治学的对比,来分析海洋地缘经济学对沿海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7,(12):49-56
马汉曾经说过:“海上力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军事史。在其广阔的画卷中蕴涵着使得一个濒临海洋或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根据。”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海权的控制的确构成了中世纪晚期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崛起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濒海的“陆权”国家来说,对海权的过度追求会受到“陆权”的制约,并对一个国家的实力提出挑战。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但谋求霸权的目标又使其走上了贪婪追求“海权”的扩张道路。因为从彼得大帝开始的历代统治者都深信:“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才能成为两手俱全的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9,(6):6-6
在德国波恩举行的新一轮气候谈判中,来自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发出警告,气候变化将使海洋不断酸化,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李明春 《海洋世界》2008,(11):69-72
束星北是世界华人科学家楷模、爱因斯坦的中国助手。1907年,束星北出生在江苏南通。他早年留学英美,后回国受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之聘,任浙江大学物理学教授多年,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的老师,与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齐名。上个世纪50年代,束星北开始遭受批判,颠沛劳苦,沉沦22年后终见天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