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谢鸣 《气象软科学》2007,(1):F0003-F0003
按照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气会发[2006]36号)的要求,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于2007年3月正式组建。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博士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刘英金研究员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南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兆中央党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国气象局部分职能司、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等共64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大学的专家,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教育培训的软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气象软科学》2007,(4):169-172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是中国气象学会所属的学科委员会之一。本委员会遵守和执行中国气象学会章程及所有规范性文件,并依据本委特点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19~20日,由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该委员会自去年10月28日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学术会议。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气象局等单位及水利、军队、环保、民航、新疆建设兵团及部分高校科研业务人员,雷达生产厂商、技术人员也参加了这届年会。  相似文献   

4.
宁新红 《青海气象》2006,(1):69-69,77
1月25日,学会大气探测、大气化学委员会举办"第二届大气特种监测技术学术研讨会",8篇论文进行了会议交流,评出一、二、三等奖各1篇。3月23日,青海省气象台、海南州、海北州、海西州、果洛、海东地区等地气象台站开展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共接待参观者1000余人(次)。同日,省气象学会秘书处与西宁市气象局联合组织及省局7个直属单位在新宁广场开展了纪念"3.23"气象科普宣传及科技咨询活动,共展出沙尘暴、气象与农业、人工影响天气、闪电等科普展版50块余块,发放宣传材料近500份(本),播放了《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科普光盘,省电视台、西海都市报、省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相似文献   

5.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验收专家委员会,于1995年9月21日、26日、27日三天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委员会由11位来自...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所属学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名称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大气物理学委员会胡志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与气象仪器委员会葛润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陈联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学委员会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大气化学与...  相似文献   

7.
1月,出版了反映青海省气象科技工作现状及研究水平的资料性和动态性的集一《青海气象研究》,集汇集了10年来广大科技工作的论91篇,内容包括天气、气候、应用气象、大气探测、电子通信等学科,从征集到出版历时一年半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学会第23届大气物理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成立暨首次会议,于1996年1月29日-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验,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徐宝祥等出席了会议。大气物理学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志晋研究员报告了上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一届委员会的活动安排。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分会主任游来光研究员提出分会的主要任务是:广泛介绍天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开展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专项咨询,积极推动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重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气象学会“第13届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于2004年8月9~13日在美国缅因州波特兰举行。本届会议与16届边界层和湍流会议一起召开,部分专题报告会联合举行。参加两会的专家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共200多人,其中参加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专家近100人,88人作了口头报告,并安排晚上时间阅览了两会的大字报。  相似文献   

10.
《气象软科学》2007,(2):221-225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各省级机构主管气象软科学的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代表秦大河理事长向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同志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11.
美国气象学会(AMS)编辑出版的大约近10种大气科学类期刊,是目前国际大气科学界最有影响的科技杂志。虽然这些期刊与欧洲的一些刊物相比,除了象《每月天气评论》和《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之外,历史都不算悠久,但由于论文质量和论文的国际性获得广泛的认可,近年来期刊的发展非常迅速(链接1)。  相似文献   

12.
1年会概况 美国气象学会(AMS)第86届年会于2006年1月29日至2月2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市CNN中心OMNI饭店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年会围绕着“天气和气候资料的应用”这一宽泛的主题,重点在于大气、水文和海洋科学应用的成功案例,以及研究如何继续由新知识中获益。两个突出的综合性次主题是“运用物质和自然资源:成就与挑战”和“环境风险和对社会的影响:成就与挑战”。因签证问题,中国气象局仅由宇如聪副局长率国际司1人出席了会议。此外,许多在美国工作学习的华人气象学者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执行委员会召开、中国科协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总结表彰大会于10月1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作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工作总结,并宣读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为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证书。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到会并讲了话。受表彰的24个单位中,学会单位只有两家,新疆气象学会榜上有名。学会秘书处郭家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化学与大气污染专业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厦门市召开。大会开幕式由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宪钊同志主持,他介绍了这次会议的筹备情况和会议议程。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纪乃晋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指出了大气化学、大气污染学科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搞上去。会上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助理研究员李兴生作了“稳定边界层的发展近况”的报告;北京大学陈家宜副教授作了“低层大气湍流度的参数化估算”和“边界层大气扩散的统计——相  相似文献   

15.
戴洋 《气象软科学》2009,(4):161-166
2009年10月15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19分会场——“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气象行业不同单位的几十位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学者、关注者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分会场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总结学会工作经验,报告学科发展进程,选举理事会领导成员为中心内容的中国气象学会全国会员代表会议,于1986年12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第二十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近四年来气象学会的工作富有成效,进入了兴旺发展的时期。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探测、动力气象、天气、气候、卫星气象、农业气象、航空气象、气象电子技术等十个专业委员会做了  相似文献   

17.
附录     
《气象软科学》2007,(B05):136-151
根据ATM的要求,本委员会开展的研究将为ATM制定其战略,更好地实现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目标(例如,前沿研究、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社会服务、计算和观测目标以及资料管理等)提供指导。研究过程中,委员会将试图尽可能动员最多的大气科学界同仁的参与。委员会针对不同的目标的最有效方式提供指导,同时确定不同方式之间的平衡。在本质上,委员会被要求考虑ATM在未来如何才能最圆满地完成其支持大气科学研究的使命。尤其是研究中将要考虑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隶属于美国科学院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地球和生命局发表了《美国NSF资助大气科学研究指导战略中期报告》。这篇报告是受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委托,在2006年最终报告形成之前的过渡和征求意见稿,对于框定美国21世纪最初20-30年大气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共同编辑的《世纪初大气科学回顾与展望──第三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论文集》,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该书收集了中国大气科学界8位院士和几十位学者对于20世纪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研究进展的回顾以及对21世纪初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展望的文章,范围涉及全球变化,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大气环流和大气动力学,中小尺度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以及高新技术在大气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气象软科学》2005,(3):140-140
2005年9月6-7日,2005年全国气象软科学目标管理专题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合举办,湖北省气象局和宜昌市气象局承办。来自中国气象局机关、各内设机构和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以及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局、空军司令部气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近50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