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省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调查是以美国5号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5TM)3.4.7波段假彩色合成片为基础资料,图像比例尺为1:25万和1:10万两种并配合有大比例尺(1~3万)彩色外,彩色、黑白航片。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地矿局科研所遥感组,1985~1986年在鸣皋幅1:5万区调中进行了遥感地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和经济效益。该图幅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中低山区,区内主要为元古界地层,基岩大部裸露,故其地质解译程度较高。这次遥感试验所使用的航片,是1984年4月地矿部摄制的1:2万比例尺的彩色红外航片。经过试验表明,彩色红外片明显优于黑白航片,由于彩色红外片分辨率高,在测区内大于1m的岩层一般都能解译出来,因此它可以获得黑白航片和野外不易觉察的一些信息,例如图幅北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简称航遥中心 ,英文简称为AGRS)创建于 1 95 7年 ,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 ,是从事航空物探和遥感技术研究、开发和勘查应用的专业技术单位。航遥中心持有地质矿产部颁发的从事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勘查、地质测绘、土壤分析化验与测试资格证书 ,以及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甲级测绘证书。40多年来 ,航遥中心从事航空物探工作已覆盖中国大陆 935万km2 ,海域面积约 2 1 0万km2 。自 70年代初起 ,开展航空遥感飞行 ,现已覆盖近 30 0万km2 的…  相似文献   

4.
以往铁路遥感技术是用于勘测阶段,文章扼要地叙述了遥感技术在南昆铁路施工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概况及效果。这是遥感技术首次用于施工的一次尝试。文中首先对沿线地形、地质概况进行介绍,然后结合施工部门的要求,开展全线陆地卫星TM图像的断裂构造判释,利用全黑白像片开展主要隧道、部分地段岩溶、八渡桥位地区等的判释,利用不同时期航片对段家河流域的泥石流沟进行动态分析。文中还列出该线部分地段地质遥感图像判释意见与施工验证结果对比一览表。从该表得知遥感判释成果绝大部分是有效的。在结论中归纳出几点认识,并提出施工阶段在特定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应用遥感技术是有益的。同时指出,施工阶段应用遥感技术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情况下均可应用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5.
应用1:6万黑白航片,在本区解译出50个火山通道,其中26个有规模不等的铀矿化。火山通道的铀矿化与不同岩性的接触界面和角砾间孔隙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在水文地质领域中应用遥感技术虽已由目视解译发展到光电判释和开始计算机的图象处理试验,但由于受仪器和设备的限制,未能普遍。而航片的图象较大,成本低廉,索取方便。较多的单位仍是收集航片,根据影象所提供的信息,直接解译和分析工作区内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从而达到解决一些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相似文献   

7.
四川南江地区1:507000遥感地质填图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四川南江地区8个1:50000遥感地质填图试点图幅作为评价对象,对多种遥感图像的遥感地质填图能力、不同岩类区应用效果和解译精度进行了比较和评,指出采用1:16000-25000万黑白航片应用效果最佳。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辽北1:5万地质填图中应用遥感技术提供超前地质信息,加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根据遥感图象结合航磁资料,划分出以线性影象为主的太古宙变质上壳岩系,以环形影象为主的变质深成侵入体等影象地质单元,并解译出以细线纹为标志的韧性剪切带和片麻岩中面状构造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航空摄影范围已覆盖全省辖境21万余平方公里,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段进行过黑白、彩色和多光谱波段的摄影,取得了不同像幅、多种比例尺、不同时期的航空摄影底片。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馆藏航空摄影档案资料包括航摄底片、飞行摄影记录文档和航摄配套图件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进行的腾冲遥感试验中,我们利用了多种遥感图象(主要有ERTS1—2、1:3.4万黑白和彩色红外片、1:5万红外扫描和多波段摄影黑白片等及其部分合成、放大的图象),开展了全面的地质构造解译。以多种影象和丰富的信息由表及里地加以联系,将地面的自然景观、地貌、构造,地质体及其发展史,有机地加以统类分析研究、综合  相似文献   

11.
以RS/GIS为主要手段, 以基于60年代末航片绘制的那曲县1: 10万地形图、1990年TM遥感数据、2000年ETM遥感数据和1∶25万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结合那曲县温度、降水等资料, 对那曲县湿地分布、面积变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那曲县湿地变迁总体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呈萎缩趋势。空间差异表现为: 那曲县西部小型断陷湖盆谷地区域的湿地面积自7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萎缩趋势, 东部、南部高山宽谷地区、河源区湿地自经历70~90年代扩张后, 在90年代面积转为萎缩。气候波动和频繁的人类活动是湿地变迁的驱动力, 湿地的地质、水文等背景因素的不同可能是变迁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遥感技术的地质应用,在配合找矿方面,我站曾于1980年——1981年在水口山铅锌矿外围开展了遥感地质工作.通过系统的航、卫片地质判释,对区内线性构造进行了大量补充,并对原有的北北东向断裂作了概念性修改.在分析控矿因素,研究水口山铅锌矿成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完成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1∶5万航磁、航放资料,对比已知中基性侵入岩和出露的白云鄂博群磁性层的航磁异常特征,以及出露的二叠纪花岗岩航放特征,结合地质、物性和化探等资料,在中新生代覆盖区共圈定隐伏岩体或隐伏磁性体53片。其中利用航磁资料推断隐伏岩体45片,推断隐伏磁性层位6片,推断隐伏火山岩区1片;利用航放资料推断隐伏岩体1片。丰富了区域地质信息,为在覆盖区寻找隐伏矿、盲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殷宝林 《中国岩溶》1986,(Z1):63-69
<正> 为了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推广应用遥感技术,我们利用1∶1.4——1∶1.5万可见光黑白航空象片,在上高县末山岩溶区进行了1∶2.5万水文地质填图试验研究。这里,介绍试验工作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四川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践,论述了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方法,重点讨论了遥感地质解译方法,遥感技术在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地质体的填绘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表明,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能使工作者在填图前获得有关地质构造的超前信息,提高工作者预测地质体的能力和圈定地质体界线的精度,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填图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区面积约一千多平方公里,属大陆性半沙漠干旱气候的中低山丘陵地带,由于水源缺乏,草木难生,岩石裸露地表,是开展遥感地质工作的适宜区域。我们选用了1:2.5万的黑白航空照片和MSS多波段黑白、假彩色合成卫星照片进行了地质解译;并应用了IPOS101数字图象处理系统(简称S101系统)多种方法处理合成的彩色卫星照片进行了矿化预测,从而为普查找矿提供了依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工作地区位于甘肃北山南部的柳园—音凹峡多金属成矿带,是我省近几年来开展地质矿产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自五十年代以来在该区一直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料,但其找矿效益进展缓慢。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找矿效益,充分发挥大比例尺自然彩色航片的优势,对K—47—98—B(红山)幅进行了1:5万区调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仅以7名地质人员,不但较好地完成了区调任务,而且还找到了金场沟金银矿、红山井南钨钼矿和音凹峡菱镁  相似文献   

18.
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技术为手段,以区域地质填图为目标,从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角度,提出和论述了影像单元法、影像岩石单元法和单元剖面法建立的立论基础、技术要求和应用原则,为加快区域地质填图步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福岳 《地质通报》2002,21(12):891-897
以遥感技术为手段,以区域地质填图为目标,从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角度,提出和论述了影像单元法、影像岩石单元法和单元剖面法建立的立论基础、技术要求和应用原则,为加快区域地质填图步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成像光谱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像光谱遥感技术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遥感技术,代表了遥感定量化的发展方向。概述了当前成像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探讨了成像光谱数据的特点及其处理技术方法,并介绍了其在地质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