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系统研究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区域地质、岩体结构基础上,根据目前危岩体各段的变形特征,对现有监测手段及点位布设提出了若干看法。认为,链子崖危岩体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控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和临空的高陡边坡条件,因此,有效监测手段布设必须完成两个转化,即由相对位移观测为主转向绝对位移观测为主;从普遍布点转向敏感段落设防,把监测重点摆到变形最明显、危险性最大的T_(5-1)与T_6裂缝、T_(11)与T_(12)裂缝围限的基岩块体和7000m~3堆积体上。在没有充分报警尺度依据的情况下,建议暂不使用限位报警系统,以免造成人为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2.
3.
董邦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5,(3)
新滩滑坡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长江北岸之新滩镇至广家崖一线的斜坡上。经多年渐进变形后,于1985年6月12日清晨3时45分,自上而下发生约3000万方的整体性滑动,将整个新滩镇全部推入长江。涌浪高达36米,水花飞溅高76米,波及范围上至香溪与秭归县城,下至九湾溪与三斗坪一带。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6日,是一个令青海省玛多县花石峡镇人民群众值得高兴的日子。十几年来威胁着玛多县花石峡镇周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镇北侧山麓的破碎危岩体,经省、州、县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危岩体正式开工被治理。玛多县花石峡镇位于青南巴颜喀拉山脉与鄂拉山之间的高原面上,镇北为托索湖谷地东侧一长梁状丘陵地形,丘陵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山坡坡度为40度。丘陵由二叠系灰白色块层状硬质灰岩构成,岩石受卸荷裂隙及寒冻风化作用的影响,已产生裂缝,裂缝宽40厘米,裂缝已上下贯通,岩石因底部破碎而形成危岩。危岩自西向东共有8处,总… 相似文献
5.
6.
一、小岩体成矿体系的概念
小岩体成矿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在规模较小的热侵入岩浆岩体的内部和/或附近的围岩中形成了与岩浆岩体有关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基性岩浆矿床多由富而大的矿体组成,中酸性岩浆矿床往往由富或贫而大的矿体组成。 相似文献
7.
况仁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3,(3)
本文介绍了链子崖的裂缝与其成因以及为监视危岩体变形的位移观测工作。应用方差检验和均方连差检验,对八年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岩体平均每年向北偏东移动2~3毫米。葛洲坝水库蓄水后,年移动量同向加大到3~5毫米。指出近期一般不致整体滑塌入江,局部崩落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三峡地区的远安断裂、钟祥断裂和黄腊石——链子崖外围断裂的气汞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断裂所在部位(包括第四纪沉积物复盖区)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气汞异常,高出背景值2—19倍。观测结果可用来确定第四纪沉积物复盖区断裂的位置和可见断裂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9.
李同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1,(3)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时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三峡地区区域地壳结构、地壳应力状态、地壳形变、断裂活动性及地震活动性等影响地壳稳定性的因素。利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区地壳稳定性作了分区评价。按区域稳定的四级划分标准,在三峡地区划分出三个稳定区、两个基本稳定区和两个次不稳定区。三峡工程坝址位于稳定区内,库区跨越了基本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10.
北京水准原点是我国高程控制网中的一个重要基准点。本文依据相对稳定度概念,采用北京—天津—唐山精密水准复测的9期数据(1969—1983年),研究了北京水准原点的稳定度。结果表明:北京水准原点并非十分稳定。自1969年以来,该点逐渐下沉,其速率约每年1-2毫米,而近些年还稍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黄梅尖复式岩体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A型花岗岩的代表,亦是区内重要的产铀岩体,其由早到晚可划分为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碱性长石花岗岩4个侵入阶段,黑云母石英正长岩与碎屑岩地层的接触带是主要的铀矿化部位。对黄梅尖复式岩体各阶段锆石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开展了锆石稀土元素分析及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中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形成时代分别为(131.8±1.1)、(129.7±1.6)、(124.7±1.6)Ma。碱性长石花岗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为岩浆成因锆石,经历了蜕晶质化作用,锆石U-Pb年龄为(111.5±1.3)Ma,代表了岩体就位时间;边部锆石受到流体的交代溶蚀并发生了变质重结晶作用,锆石U-Pb年龄为(107.6±2.1)Ma,代表了流体的活动时间。结合以往区域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数据,将长江中下游燕山期A型花岗岩活动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早阶段集中在132~129 Ma,岩性以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为主;主体阶段集中在128~124 Ma,岩性以石英正长岩与正长花岗岩为主;晚阶段集中在115~110 Ma,岩...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以随机取样为总体对地质体中元素分布型式的研究,认为元素在地质体中并不总是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常可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型式,即呈多重母体分布。研究认为:多重母体往往代表了复杂地质作用过程的迭加。在岩浆一热液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分布受岩浆演化阶段和相应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而表现不同分布型式。研究表明:单一母体分布可以表示一次或多次相似条件下地质作用的产物;多次差异显著的地质作用结果往往表现为二重或多重复合母体分布;不同地质作用物理化学条件差异显著程度,表现为母体分离度的大小。因此,可以利用岩体中元素的分布型式和母体分离度来研究岩体的演化或成矿热液作用迭加过程中微量元素的集中、分散趋势。一般情况下,对推断岩体的成矿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上述规律已在豫西花岗岩体含矿性评价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ZB—77型水平摆倾斜仪的设计、加工工艺,装调、常数测定和台站试验等资料。两套仪器的记录相位,振幅和趋势一致,以及矢量图形态的重复性都说明其仪器稳定性较好,年漂移量小于1″。该仪器与浮子式水管倾斜仪记录波形、相位和趋势比较一致。结合精密水准测量成果,表明ZB—77型水平摆倾斜仪能客观反映地壳倾斜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华南产铀花岗岩以燕山期为主,加里东期次之,海西及印支期少见,其同位素地质年龄在414—138百万年之间。然而,近年来对M岩体的研究表明:它是华南已知最老的产铀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760百万年,Sr~(87)/Sr~(86)初始值0.735,是属前寒武纪雪峰期陆壳改造型的黑云母花岗岩,沥青铀矿化年龄为47—64百万年(喜山期).然而,产铀岩体形成之后,直到铀元素富集成矿之时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古气候和构造地貌是怎样变化的?它们和铀成矿之间又有何 相似文献
16.
17.
近2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部分地区冬闲田的面积呈明显增长态势。为了科学、合理及高效地利用冬闲田资源,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为实验区,利用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空间分布和农作物在出苗期和成熟期NDVI变化特征,构建了NDVI动态阈值法的冬闲田遥感监测方法,进而对研究区2007至2008年冬闲田的空间分布和闲置时间进行了提取分析。研究发现,2007至200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冬闲田总面积为20.55万k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49%。冬闲田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西北部的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的西北部地区,其中,湖北、湖南和江苏是冬闲田分布面积最多的省份,3省冬闲田面积占了研究区冬闲田总面积的53.41%。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之上,采用赤平投影法分析了沉积岩地区岩石高边坡的潜在破坏模式,并运用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在此潜在破坏模式下的稳定性,对安全储备较低的采石场边坡提出削坡方案,同时配合有限元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岩层层面是影响沉积岩地区高边坡稳定性的最不利结构面,是调查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莫洛坡农场杂岩体(Molopo Farms Complex)位于博茨瓦纳南部边界,是一个层状超镁铁质一镁铁质侵入体,距著名的布什维尔德杂岩体(Bushveld Complex)250km,岩体长160km,宽100km,厚度超过3km,面积达13000k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