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湾海域秋季蓝圆鲹与竹筴鱼的摄食生态特征和种间食物竞争。【方法】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7年10月北部湾底拖网调查和港口随机取样收集的119尾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198尾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显微镜间接观察胃中残留的饵料,饵料种类鉴定、计数、称重等对食性做定量分析,以估算两种鱼类的营养级和生态位宽度,并利用生态位重叠研究两种鱼类的食物竞争关系。【结果与结论】蓝圆鲹的饵料种类19种(属),以桡足类和小型鱼类为主,优势饵料生物为布氏半棱鳀(Encrasicholinapunctifer);竹筴鱼的饵料种类18种(属),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为主,优势饵料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两种鱼类均为游泳动物食性,均存在摄食转换,随着叉长的增长,蓝圆鲹的饵料生物由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转变为小型鱼类为主,竹筴鱼的饵料生物由小型鱼类为主转变为以樱虾类和较大鱼类为主。蓝圆鲹和竹筴鱼的空胃率、竹筴鱼的平均胃饱满指数均随个体生长呈显著变化(P<0.05),但蓝圆鲹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随个体生长无显著变化(P>0.05)。蓝圆鲹和竹筴鱼的营养级分别为3.63和3.40,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70和1.24,生态位重叠系数0.56,表明两种鱼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4年冬、夏季北部湾2个航次的调查数据,采用分层聚类和典范对应分析研究北部湾桡足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冬、夏季共鉴定出桡足类124种,其中冬季62种,夏季108种;冬、夏季优势种均为7种,冬季以亚强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为主,夏季则以异尾宽水蚤(T.discaudata)、高斯光水蚤(Lucicutia gaussae)为主。北部湾桡足类大致可分为北部群落、中部群落和湾口群落等3个群落;冬季多样性一般(Ⅳ级水平),夏季多样性较好(Ⅱ或Ⅲ级水平)。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冬季主要影响因子是海平面高度,夏季则是水深。温度和盐度与北部群落呈负相关关系,与湾口群落呈正相关关系。冬、夏季桡足类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厂排水口附近海域周年浮游桡足类群落对脱硫海水受纳海域环境因子的群落响应。【方法】2016年4、7、9、12月分别对湛江自备电厂附近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出浮游桡足类41属83种和11类幼体,其中四季种类数为春季27种,夏季31种,秋季47种,冬季43种,分别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18.2%、20.9%、31.9%、29%。种类最多的是大眼剑水蚤属达8种,其次为长腹剑水蚤属7种,唇角水蚤属5种,隆哲水蚤属和歪水蚤属各4种。其中优势种共有8种,无四季优势种,3季都为优势种的有钳形歪水蚤Tortanusforcipat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浮游桡足类丰度呈现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规律,大致符合涨潮丰度增加,落潮丰度减小,远岸丰度低于近岸的规律。Sperman相关性表明,浮游桡足类丰度与夏季pH和温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夏季盐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温盐是解释夏季浮游桡足类丰度差异的最佳组合。从4个断面分析结果可知,秋季浮游桡足类分布受断面影响显著,秋季断面pH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0×108kg-1(A组)、1.5×108kg-1(B组)、1.0×108kg-1(C组)的嗜酸小球菌,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不添加嗜酸小球菌(D组)作为对照,饲养日本鳗鲡60d,以研究嗜酸小球菌对日本鳗鲡生长和免疫的影响。测定了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以及人工感染后的死亡率,并通过电镜观察了小肠壁细胞的微绒毛结构。结果表明A、B、C组和对照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42.31%、75.42%、89.65%和40.32%,饲料系数分别为1.93、1.12、0.98和1.58,C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饵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其他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电镜观察发现C组和B组的鳗鲡小肠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而长,吸收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对饲料利用率,D组鳗鲡小肠细胞的微绒毛稀疏、短,排列不均匀。血清中NO的含量A、B、C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42%和73%。C组人工感染后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实验结果表明,在鳗鲡饲料中添加嗜酸小球菌可以显著促进鳗鲡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增强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Ⅰ、引言血液学在诊断鱼类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用来评定鱼类的污染程度(Me Carthy 等,1973)。血液学的参变数,与动物对环境的反应密切相关(Haider 1970;Johansson 等,1972).血液学的参变数,例如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容量,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液 PH 值,随各种鱼的有关年龄、性别、活动和水的理化性质而异。Mahali(1972)和 Ezzat 等(1974)记述了鱼类血液的季节变异。血液学的资料,Hattingh(1972,1973a,b,c),Rooney 等(1972),Acram(1972)以及 Subha Rao 和 Behera(1973)都有发表过。Haws 和 Goodnight(1962),Jugarina 和 Ryzhova  相似文献   

6.
池养条件下军曹鱼仔鱼的消化道内容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镜解剖观察的方法对池塘培育的1~20日龄军曹鱼仔鱼消化道内容物的种类、数量和大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军曹鱼仔鱼于2日龄开口,主要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及枝角类;在2~20日龄阶段,桡足类在军曹鱼仔鱼食谱中占据主要成分;从13日龄开始摄食虾、蟹类幼体等大型浮游动物,两个阶段的食物选择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sozoic Terrestrial Ecosystems(MTE-12)was held in Shenyang,China in August 16-20,2015.More than 160scientists from 18 countries attended this symposium,including President of IPA and Academician Prof.Zhou Z.H.(IVPP),Academician Prof.Li T.D.(CAGS),Vice-Presidents of IOP,Prof.B.Spicer(OU,UK)and Prof.H.Nishida(CU,Japan),  相似文献   

8.
鲻科鱼类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分布较广,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对象。特别是鲻鱼(Mugilcephalus)适合于池塘混养,但混养对象一直是多年来养殖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滩涂养虾业的发展,池塘养虾趋于精养和半精养,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由于盲目投放饵料,致使剩余饵料不断积累并腐烂,加上对虾自身的排泄物,池底因有机质腐败分解和耗氧而处于嫌气状态,同时底质中还产生还原物质,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发育[1]。而鲻鱼素有“清道夫”之称,它可以有效清除池底剩余的颗粒饵料及排泄物,并作为鲻鱼的补充饵料,这样既可改善池塘的…  相似文献   

9.
[案情] 张某于1972年6月22日,经A镇政府批准获得一宗面积为二百平方米的宅基地,后建瓦房三间居住。因其夫B在H市工作,便随夫到H市生活(户口未变),原宅三间瓦房交给夫弟D居住。1988年,B、D经过协商,B同意将房、地半数以2500元价格转让给D使用,协议载明:如果B退休回家居住,由D负责退还一间半房屋给B居住;如果不回家居住,房屋及宅基地归D家,也不再付钱。  相似文献   

10.
池养鱼类与饲料(包括天然、人工饵料)之间的相存关系是明显的,饵料不足,则鱼类营养缺乏,生长缓慢,产量也受到影响。目前,我省池塘养鱼普遍存在饵料不足现象,严重地影响鱼产量的提高。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的方针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珠江口海域两种不同浮游生物网网采浮游动物群落的差异,探讨在近岸及河口进行浮游动物调查时的适宜网型。【方法】于2017―2020年每年8月在珠江口海域分别用浅水Ⅰ型和Ⅱ型浮游生物网(以下分别称“Ⅰ型网”“Ⅱ型网”)采集浮游动物样品,分析并对比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年际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4次调查中,Ⅰ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35.7~388.4 m-3,而Ⅱ型网采集的丰度为19 097.6~24 608.2 m-3,远高于前者。两种网型均能采集到较多对方未采获的种类。相似百分比分析(SIMPER)结果显示,两种网型调查结果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中小型类群,尤其是以强额孔雀哲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为代表的中小型桡足类丰度差异,Ⅰ型网漏采多数中小型桡足类。Ⅰ型网调查得到的优势种信息同样严重低估中小型桡足类的优势程度。两种网型网采浮游动物的年际变化趋势不一致,Ⅱ型网采浮游动物的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在近岸及河口调查研究中,Ⅰ型网和Ⅱ型网的调查结果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早期阶段的生长和摄食特性。结果表明:1~29日龄间,全长与日龄之间呈指数函数相关:y=3.6922e0.0995x(R=0.9913);体重与日龄间呈指数函数相关:y=0.0002e0.276x(R=0.9830);体重与全长之间为幂函数相关:y=5×10-6x2.786(R=0.9957);口径与日龄的关系为直线函数关系:y=0.1034x-0.0044(R=0.9939)。鱼苗早期阶段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军曹鱼早期鱼苗在3~6日龄时主要摄食原生动物、单轮幼虫和轮虫;7~12日龄时主要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13日龄以后主要摄食桡足类成体。仔、稚鱼阶段,军曹鱼的摄食活动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其饱满度指数均在12时前后出现最高峰,日摄食率分别为57.36%和14.78%。  相似文献   

13.
分别于2000年4月、2001年4月和2002年8月对珠江河口水域海洋经济动物体内Cu、Pb、Zn、Cd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4种经济动物体肌肉Cd、Cu、Pb、Zn各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8、2.67、0.05、5.69mg·kg~(-1),其变化范围为nd~0.46mg·kg~(-1)、0.24~11.85mg·kg~(-1)、nd~0.26mg·kg~(-1)、1.55~18.36mg·kg~(-1)。甲壳类与头足类生物体内铜铅锌镉含量比较接近,远远高于鱼类的含量。所检测的14种经济类海洋动物中,虾姑、乌贼Cu的含量高于其余三种元素的含量,其余12种生物Zn的含量比另三种元素含量高。三次调查该水域经济类海洋动物体铜铅锌镉的含量基本一致。与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比较,14种被测样品铜、铅和镉的含量全部符合该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鱼类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是了解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鱼类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消化酶已有较多的研究[1-9]。鳗鱼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由于日本鳗苗严重匮乏,我国于1992年、1996年2005年先后分别引进了欧洲鳗、美洲鳗和澳洲鳗(Anguillaaustralia Australia)。由于澳洲鳗是新引进种,在饵料配比方面还不很清楚,而日本鳗和欧洲鳗在我国已养殖多年,在日本鳗和欧洲鳗养殖方面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配制日本鳗料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如果能将日本鳗的养殖经验运用于澳洲鳗的养殖,将使这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池子多层笼养殖方式 ,以加工海带、鲜江艹离 与 A,B2种片状饲料为饵料 ,试验了不同食物与不同放养水层对九孔鲍生长影响 ,结果表明 :( 1)从壳长增长上 ,海带与饲料 B近似 ,各为 11.3与 11.2 mm;其次为饲料 A,10 .2 mm;而江 艹离 最差 ,仅 7.7mm;( 2 )在体重增长上 ,以饲料 B最高 ,平均每只为 3.3g,其次为饲料 A与海带 ,平均每只 2 .9g,而江艹离 仅 1.8g;( 3)从试验期间所获体重增长比壳长增长看 ,两种饲料 ( B为 2 95,A为 2 84 mg/mm)均比两种海藻高 (海带为 2 57,江艹离 为 2 34mg/mm) ;( 4 )从垂直 11层笼子九孔鲍生长的比较 ,下层的好于上层 ,越是下层越好 ,投喂两种饲料在体重上差别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沙湾共有浮游植物27属,隶属于5个门,其中硅藻门20属,绿藻门3属,蓝藻门2属,金藻门1属,甲藻门1属,角毛藻(Chaetoceros)、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菱形藻(Nitzschia sp.)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在0.11~23.63 mg L-1之间,平均为3.72 mg L-1,细胞密度平均为1.324 7×104个L-1。流沙湾共有浮游动物19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多毛类和轮虫类各1种,优势种类为原生动物中的拟铃虫(Tintinnopsis)、薄铃虫(Leprotintinnus),桡足类中的哲水蚤(Calanus),浮游幼体中的无节幼体(Nauplius);浮游动物生物量在0.08~7.24 mg L-1之间,平均为2.04 mg L-1,密度平均为8 186个L-1。水体交换能力差、大规模贝类养殖以及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等因素,导致流沙湾浮游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但有明显的水平分布和月变化。  相似文献   

17.
Pearce 图解是 Pearce,T.H.(1968)提出的用来模拟地球化学数据的图解。这些图解是 A/Z—B/Z 投影图,其中 A、B 代表成分丰度或其复杂的线性组合,甚至可以是 CIPW 标准矿物含量;Z 是绝对丰度恒定的某一成分的绝对丰度。Pearce 图解在研究岩浆岩同源性、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等方面,尤其是在研究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中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全面总结了 Pearce 图解在岩浆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参数 A、B、Z 的选择等问题,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 Pearce 图解中 A/Z 和 B/Z 投影点趋势解释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方法,推广了这一图解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5、9月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浅海区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南麂列岛浅海区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并对其与水文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麂列岛浅海区域鱼类有92种,隶属15目、49科、74属,鱼类种数春季(55种)冬季(45种)秋季(44种)夏季(34种),其中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凤鲚(Coilia mys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等6种。鱼类生物量各季节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825.87 kg)冬季(160.05 kg)秋季(139.14 kg)春季(124.94kg)。典范对应分析认为,底层盐度和水深是影响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一、案情简介 1972年6月22日,张某经甲镇镇政府批准获得一块面积为200m2的宅基地,并在该地上建了3间瓦房居住.后随其夫B到乙市生活,但其户口未迁移,原宅3间瓦房交给夫弟D居住.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饵料条件下,对双齿许水蚤(Schmackeria dubin)的清滤率(mL.只-1.h-1)、滤食率(细胞.只-1.h-1)和摄食率(mg.只-1.h-1)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为饵料,其浓度为15×104~120×104 mL-1时,双齿许水蚤的摄食率达到较大;分别饲以同生物量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ü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Chlorella sp.)时,饵料为角毛藻和扁藻时双齿许水蚤的摄食率达到较大;饲以同生物量的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六种藻的混合饵料时,双齿许水蚤对湛江等鞭金藻的摄食率和选食率均为最大,分别为0.0458 mg.只-1.h-1和17.1%。可见,饵料浓度、饵料种类、混合饵料对双齿许水蚤的清滤率和摄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