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本(准)站气象台站目前采集地面气象资料均采用两套设备。一套是人工观测,通过传统的目测和直接感应的观测方法;另一套是通过地面有线综合遥测仪自动采集每个正点的压、温、湿、风、降水、地温等气象要素。通过对运行一年来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各气象要素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自动站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之间的差异,为气象资料的连续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2002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2001年12月一2002年11月)陕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省气温普通倔高;降水陕北北部赂倔多其余地区倔少;日照除陕北、关中个别县(市)倔少外,省内大部地区光照充足。冬季温暖,降水前期多后期少;初春干旱,多沙尘天气,春末低温阴雨,旱情缓解;汛雨偏早,盛夏酷热;秋季无秋淋。年内还出现多次暴雨天气,尤其是陕北、陕南局部暴雨多,落区集中、洪涝灾害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冰雹灾害发生频繁,使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受灾,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3.
人工防雹是基于人类为了生产的需要,通过人工催化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促使天气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尖草坪区人工防雹工作始于1987年,每年的防雹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防雹  相似文献   

4.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资料对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资料的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的地面温度观测资料更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主客观预报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许映龙  刘震坤  董林  顾华 《气象》2005,31(6):43-46
利用目前中央气象台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使用的各种主客观预报产品资料,对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的主客观预报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主观预报要优于客观模式的结果,但客观模式的预报能力已接近主观预报,有时甚至还好于主观预报,特别是48小时以上时效的客观模式较主观预报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客观模式中,全球模式优于台风模式;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式产品的使用对提高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动气象站(简称自动站)和人工气象站(简称人工站)气温资料的差异分析对自动站使用后与原来人工站气温资料的衔接有重要的意义。在诸多分析自动站和人工站观测资料差异的文章中,认为观测时间的不一致是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中国家基准气候站自2003年运行地面自动观测  相似文献   

7.
2019年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冬季降雪范围广,积雪深,影响严重;春季寒潮降温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林火灾害影响严重。2019年首场透墒雨偏晚,范围广,雨量大;夏季暴雨多、强度大,8月大暴雨灾害重;秋季连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强度强。2019年属灾害偏轻年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1993年气候概况,评价了本年气候对农业、工业等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96年(1995年12月至1996年11月)陕西上半年气温低,降水少,日照不足,干旱严重。下半年风调雨顺。年降水量大部正常,平均气温偏低,日照时数偏少。全年夏粮总产433.9万吨,为1982年以来的最低值;秋粮总产783.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1217.0万吨,与大丰收的1993年基本持平。从农业角度看,全年气候明显好于1994年和1995年,属较好年份。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偏高,年降水总量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大部偏少,年日照时数全省大部接近常年。冬季气温异常偏低,是1961年以来的第5位异常偏低年。1月降水量全省异常偏多.陕北、关中偏多2~4倍,是1961年以来仅次于1989年的第二个多雪年。春、夏季降水偏少.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出现干旱。汛期多局部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2008年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61人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135.4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5.45亿元。2008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11.
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65个自动站在2年平行观测期间人工站与自动站气温(平均、最高、最低)观测资料的差值平均值、差值标准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自动站观测值比人工站观测值整体偏低,但差值集中在-0.4~0.4之间。所以自动观测代替人工观测后,对河南省气温长期观测资料的序列没有太大的影响。排除引起数据变化异常的主、客观原因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观测资料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数据采集器通道误差是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误差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自动站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其与温、湿、压、风等各气象要素传感器误差的合成构成了自动气象站误差。在稳定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利用高精度测量仪表,通过对多台CAWS600型采集器进行精确测量,得到自动站采集器各气象要素通道误差的校准数据。对温、湿、压、风等要素的自动测量系统(传感器和采集器)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误差等于传感器误差与采集器通道误差之和。此外,采集器各主要通道的误差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有10台采集器气温通道误差≤0.1℃,主要分布在-0.1~0.1℃,所占比例为77%;有3台采集器通道误差0.15℃而≤0.20℃,所占比例为23%。在600-1090 h Pa量程内,气压通道误差主要分布在-0.10~0.10 h Pa;风向、湿度通道误差较小,误差值相近,方向较一致,风向通道误差≤1°,湿度通道误差≤1%。  相似文献   

13.
自动气象站综合探测网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中并存的两种类型自动气象站组网模式,分析了两种组网模式的产生背景、现状,以及两种组网模式在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网密度、自动化程度和观测精度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两种组网模式在2004年以来江西省的实际应用情况,对遇到的自动站资料综合应用、综合观测系统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建立综合探测网,利用多种探测资料同化形成气象再分析场,从而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预警监测提供服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陈英  谢万锈  徐彬 《干旱气象》2013,(3):627-632
从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方式的区别人手,对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对比分析得出:(1)2种观测方式数据序列中,本站气压2a平均差值为0.1hPa,差值变幅在~0.3~0.5hPa;气温2a平均差值-0.1℃,差值变幅在-0.1~0.0℃之间;相对湿度2a平均差值为-1%,差值变幅在一4%~2%之间;2min平均风速2a平均差值为0.5m/s,差值变幅在0.3~0.7m/s之间,10min平均风速2a平均差值为0.4m/s,差值变幅在0.4~0.5m/s之间;地面温度2a平均差值为0.6℃,差值变幅在0.0~1.2℃之间。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地温差值虽然不固定,但对历史资料的序列连续性影响不显著;(2)各要素中差值最大的是地面最高温度,2a平均差值为1.8oC,差值变幅在-1.7~4.3℃之间;(3)自动站的观测结果比人工观测更真实、准确、科学,更接近大气中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国家基准站自动与人工气象观测值差异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煜飞  周自江  张强 《气象科技》2011,39(4):462-467
分析了自动24次与人工24次观测日平均值间以及人工24次与4次观测日平均值间的差异.评估中涉及到的统计方法主要是两组样本平均值显著差异的t检验.研究表明:人工24次与4次观测差异分析中,近半数台站相对湿度存在显著差异;气温、气压、2 min风速存在显著差异的台站分别为1.5%、0%和6.9%.并且,气温和气压差值场显示...  相似文献   

16.
孙敏 《内蒙古气象》2011,(6):82-84,128
利用汛期2011年5—8月逐日20时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对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及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数据很接近,自动观测数据可以准确反映当地汛期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其次给出了自动观测数据的修正方程,为今后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自动气象站安装在室外易遭雷击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结合河南省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及设备的维护维修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自动气象站安装在室外易遭雷击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结合河南省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及设备的维护维修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5年我国700个地面自动气象站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 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进行了差异分析, 统计了两种观测之间的对比差值、百分误差和风向相符率。 对各要素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检验了气温自动观测对气温资料连续性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各气象要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大部分地区各要素的差异都在自动站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仪器本身存在缺陷及观测方法不一致等。各要素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同一要素在不同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差异大小不一致; 如果要将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观测数据连续使用, 还要检验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序列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并进行均一性订正。 自动站的使用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 总体差异不显著, 但当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合并使用时, 应进行均一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