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平面应变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讨论深基坑工程多支撑支护问题 ,与传统的静力平衡法、弹性抗力有限元法相比具有优越性 ,该方法将支护结构与土体作为 1个系统研究 ,充分考虑桩土间的协调作用 ,模拟桩土接触界面 ,能计算出不同开挖阶段坑底及地表的变形、支护结构的应力及弯矩 ,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对超大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进行数值模拟,据此分析土体的位移、主应力分布、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并比较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两者非常接近,计算结果较为理想,可为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4.
土钉墙支护是1种经济、安全、可靠的基坑支护型式。采用非线性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土钉墙支护设计进行数值模拟。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该方法将土钉与岩土介质作为1个系统研究,对十钉支护的作用机理、变形、和土钉墙内的受力进行分析,计算开挖最终阶段的变形量。与工程实例的对比检验,证实该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论对土钉墙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BFEM)是一种半解析数值分析的新方法,既融合了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的优点,又有其特有的优点。用该方法可求解有限水深下狭缝对双箱水动力作用的影响,为波浪与多浮体超大型结构的相互作用探索一些规律。整个计算域划分成2个无限子域和4个有限子域,并利用加权余量法在各个子域上推导了SBFEM的积分方程;计算了4个数值算例并与边界元等其它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是一种用很少单元便能得到精确结果的高效方法。应用SBFEM对不同箱体宽度、不同狭缝宽度、不同吃水深度条件的双箱作了计算,得出了狭缝对双箱水动力干涉影响的一些规律,对超大型浮体水动力分析和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线弹性水平地基反力系数的实用群桩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L(Non-Linear Elasticity Horizontal Foundation Coefficient)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群桩的非线弹性水平地基反力系数实用分析方法,可以使复杂的群桩计算简化为水平地基系数折减后的单桩计算问题,直接采用NL法查表计算。通过实测资料和理论计算值的比较,提出了群桩水平地基系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线性势流理论和欧拉-伯努利梁理论,采用匹配特征函数展开法建立斜向波对台阶地形上有限吃水半无限长弹性板散射的解析解。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虑波浪入射角度、弹性板吃水、三种不同板端条件(自由板端、简支板端、固定板端)以及海底地形的影响。本文还直接将板端条件引入匹配边界条件,建立线性方程组求解速度势中的展开系数,计算过程简单、高效。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收敛性好,并满足能量守恒方程。将本文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特例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良好。分析了波浪入射角度、弹性板吃水、不同板端条件以及海底地形对弹性板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黄河三角洲平原型水库的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气候干旱、土壤矿化度高,黄河水富含泥砂和营养盐,使得该地区引黄水库水质面临富营养化和咸化的共同威胁。2001~2003年对黄河三角洲7座不同面积、不同水交换率的地上式和地下式平原型水库的非生物指标和水草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Cl-],[SO42-],TH和电导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且水的交换量越低,增高的趋势越快,但其中[SO42-]增幅度相对较小;2)水偏弱碱性,溶氧经常接近饱和或过饱和状态;3)Alk变化范围小,在矿化度不断增加的同时,水由碳酸盐型逐渐变为氯化物型;4)水草分布广泛,特别是菹草和聚草,部分水库因为水草的大量孳生导致pH过高(pH>9)。说明该地区水体的咸化趋势表现为氯离子和二价阳离子逐渐增高的趋势,该趋势在水交换量较低、水位较低(地如下式水库)、水体混合不均匀的水库表现更明显;该地区的富营养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水草大量孳生,并由于有机质在水中合成的速度持续大于分解的速度,而使pH和DO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风暴期间黄河水下三角洲波浪变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适用黄河三角洲的波动理论,对黄河三角洲风暴期间及前后波浪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将其投在komar波浪理论分区图中后,分析了风暴期间黄河水下三角洲波浪的波形特征,发现站位所在地适合的波浪理论主要为艾里波和斯托克斯波,风暴期间波浪变形,还存在少量超过极限波陡线的波浪,通过比较常见的极限波陡线,看出Miche曲线比较适合该研究区。 相似文献
11.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海岸的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是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可了解人为因素对三角洲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对海岸侵蚀的影响。根据1987年和2001年两期卫星遥感图像和2001年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87年至2001年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阐明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整个环渤海地区速度快,草地、滩地和不明地类这3种类型大量减少,其他类型增多。从变化率来看,养殖区、库塘、油田用地增长最快。库塘、海滩养殖区等类型的增加,滨海草地的减少,使海岸侵蚀加剧。 相似文献
12.
风暴浪导致的黄河口水下土体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验利用取自黄河水下三角洲的样品 ,重塑后铺设水槽底床进行水槽试验 ,并利用原状土进行动三轴试验 ,2种试验均测定土体内的孔隙水压力。根据各种情况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记录 ,表明土体破坏同时其孔隙水压力产生骤变。将本文试验结果与在黄河水下三角洲不稳定区的原位沉积动力学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结果对照 ,说明黄河三角洲水下斜坡某些土体的破坏 ,未出现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积累升高所导致的土体液化破坏 ,而是风暴浪对海底的强切应力作用致使土体产生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站,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等特征,其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1 543种,种子植物393种,鸟类28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1种.该湿地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鸟类保护提供巨大支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近年来的调查发现,三角洲区域油田开发对湿地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少,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实施的一系列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黄河三角洲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西岸作为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渤海沿岸,滩涂岸线长而广阔、海水有机物质丰富、饵料充足,为底栖动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探寻黄河三角洲区域泥螺入侵历史,梳理总结扩散现状,探讨对当地传统生物造成的危害,保护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文章对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汇总整理。结果显示:2001年前莱州湾以及黄河口附近海域均无泥螺分布,现有泥螺种群来源于2001年人工引种。在黄河三角洲区域,泥螺分布范围持续扩大,向北已扩展至滨州沿岸潮间带海域,局部区域最高密度达160 ind/m2,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纳入了国家海洋局的生态监控体系中。泥螺与当地底栖贝类生物争夺营养和空间资源,产生种间竞争,导致种群生态位偏移。泥螺入侵成为优势种,建立了稳定的种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地区对虾养殖示范园的对虾绿色生态调控养殖试验为基础 ,侧重阐述虾池移植伪才女虫、石莼、藻钩虾、蜾蠃蜚、拟沼螺等生物群落 ,分别取得 (2~ 30 )× 10 3 尾 /m2 ,总生物量 2 0 0 g/ m2 以上的效果。以及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和日本对虾及其二茬养殖方式的生长模拟、生长比较等 ,得出中国对虾 >南美白对虾 >日本对虾的结果。初步探索出 1条移植生物群落为主的生态调控养虾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调查,在2006~2008年间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19个(其中浅海湿地25个),并运用受普遍认可的生态危害指数法、单因子及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黄河三角洲整体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为:CrPbZnAsCuCdHg;(2)浅海湿地的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上三角洲平原的表层土壤低,前者最大影响来源于As,土壤样品一级标准率达到96%;后者的最大威胁是As和Cd,土壤样品一级标准率达到88.5%;(3)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近海沉积物的Eri值、RI值、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较小,远未达到轻微污染的标准,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状况较好,整体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7.
依据黄河三角洲王子岛海滩潮间带活贝壳和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贝壳样品的铅同位素记录,初步探讨渤海湾南部最近6000多年来海水铅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发现:①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贝壳的铅同位素变化较大,^206Pb/^204Pb范围在18.207~18.648之间,平均值18.470;^207Pb/^204Pb在15.36~15.757之间,平均值15.619;^208Pb/^204Pb在37.947~38.945之间,平均值38.599。②渤海湾南部1.5~2.0kaBP海水放射性成因稳定铅同位素^206Pb、^207Pb、^208Pb相对于现在王子岛海滩潮间带海水亏损。③总体上讲,渤海湾南部4.5~6.0kaBP海水放射性成因稳定铅同位素相对于1.5~2.0kaBP的富集。④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中多数贝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布在海洋沉积物的范围内,但少数样品分布异常,其^206Ph/^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偏低,可能是受陆地或相邻海区的玄武质中铅的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取自现代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质粉砂和粉砂,表层沉积物粒度由近岸向渤海东部大致为由粗变细再变粗的趋势,研究区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受沉积物粒度控制作用明显,即"元素的粒度控制律"。运用Q型聚类法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常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分区,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中部海区,该区化学元素含量高。Ⅱ区主要集中在莱州湾,常微量元素含量比Ⅰ区稍低。Ⅲ区化学元素含量最低,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又可分为3个亚区。3个分区反映了不同物源和水动力环境对研究区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