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是中国200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并纳入国家环境保护"九五"和"十五"计划中的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文章通过对"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运行体系进行分析,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如何提高这一计划的实施效率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陆源污染物大量入海、海洋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均给渤海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文章从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污染治理措施及其效果,提出渤海海洋环境保护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 海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尽管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也造成 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本文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方法, 首先探究了渤海海洋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 并就其治理的主体 (政府 、企业和公众) 构建演化博弈模型, 进一步分析三者达到均衡点所需要的条件, 最后提出相关主体参与海洋环境治理 的建议。结果显示, 监管成本是影响政府参与监管的主要因素, 企业是否非法排污取决于政府监管效率 、非法排污再治理的 成本、罚款与按照标准排污成本的利益比较, 而公众是否参与监督则取决于监督成本和回报。 因此为了实现渤海海洋环境的 有效治理, 应该降低政府监管成本以提高监管效率, 加大对企业非法排污的惩处力度, 畅通公众投诉渠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山东省环渤海沿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海岸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导致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洋生态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与生态安全,缓解和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带动沿岸经济类型向生态文明经济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海洋生态红线的内涵及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情况,对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逐渐增加,东海作为陆源污染的主要接受者,其环境也逐渐恶化。文章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方法,从陆源污染的治理主体出发,从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沿海地方政府之间、沿海政府与海岛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公众之间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复制动态图分析陆源污染治理的主体间的策略演进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因素提出相关策略,使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向(合作,合作)演化,以促进各主体协同治理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黄渤海海域污染状况和年变化趋势,以及对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环境问题及其综合整治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强 《海岸工程》2006,25(1):68-76
简述了渤海的自然地理状况。针对渤海海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结合国家政策法规,着重对渤海环境的综合整治提出了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测资料对比和FVCOM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利奇马"台风风暴潮在渤海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渤海沿岸的风暴潮过程是由局地风"直接作用"及外部天气系统"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引起的,且它们引起的风暴潮时空分布明显不同。在"利奇马"台风风暴潮中,"直接作用"引起的风暴增水在渤海湾和莱州湾沿岸分别约占总风暴增水的2/3和1/2。  相似文献   

9.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与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的杂交品种——扇贝"渤海红"的性腺组织结构和生殖细胞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扇贝"渤海红"大多为雌雄同体,但也存在雄性不育现象。性腺包括生殖滤泡、生殖小管和生殖输送管三个部分,滤泡是生殖细胞产生的主要场所。扇贝"渤海红"雄性生殖细胞发生经过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五个阶段;雌性生殖细胞发生经过卵原细胞、小生长期卵母细胞、大生长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作为我国独创性的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的“利器”,在贯彻“十四五”深入打好渤海攻坚战的要求下,“湾(滩)长制”建构是环渤海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背景之下,环渤海三省一市“湾(滩)长制”的运行表现为各自为政,缺乏立法协同、执法协同和司法协同,缺乏多元利益协同共治主体。由此,环渤海“湾(滩)长制”建构要注重区域内协同立法、协同执法、协同司法的完善,加强区域内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渤海冰情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吉  金秉福  冯雪 《海洋通报》2007,26(6):96-101
渤海是季节性的结冰海域,属于北半球结冰海区的南边缘,其冰情状况是对大气场和海洋场共同作用的响应。1951—2004年渤海海冰冰级与中国大陆气温距平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渤海海冰状况是对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对华北地区的中短期气候变化的响应。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海冰偏轻年数逐年代增加,同时海冰平均等级也逐渐降低,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渤海重冰年出现的周期大约为10a,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很接近,反映太阳活动对渤海冰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极值事件。分析表明,渤海冰情与厄尔尼诺事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厄尔尼诺不是渤海冰情变化的原因,相反,渤海冰情的加重,预示着厄尔尼诺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全色和多光谱影像对冬季渤海海冰进行了监测。根据多光谱谱段特征和现场测试的海冰光谱之间的对应关系, 建立了卫星影像冰水识别、渤海海冰外缘线的模型, 估算了海冰面积及判别海冰发展趋势;对卫星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 建立了相应的分类模型;根据海冰类型的不同将海冰区域进行了划分, 并作为对海冰灾害严重程度的判别依据;以2007年度冬季为例, 对渤海海冰的分布面积进行了统计, 与海冰监测业务中使用的MODIS数据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北京一号”卫星可以为海洋监测和预报服务部门提供高分辨率海冰遥感信息, 并为我国海冰灾害的防范提供可靠有效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数字图书馆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我国图书情报界的专家学者已发表了许多文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迄今,数字图书馆仍是世界各国图书情报界关注的热点。在本文中,笔者打算就数字图书馆的几个有关问题谈谈近期思考所得,意在交流。  相似文献   

15.
8月19日,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奋斗七号轮顺利完成中海油田的”海陆联合探测技术海上联合试验项目渤海长测线采集海上大容量震源船服务”项目。8月10日台风”梅花”刚过,奋斗七号轮即北上赴工区,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设备仪器调试到位,抵达工区后先以9000立方英寸枪震容量从测线东北端点,由北往南作业,再以6000立方英寸从西南端点往东北端点作业。  相似文献   

16.
对天津建设的16个石油平台站2017年2—10月的2 min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的逐时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测。其方法包括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以及质量控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87.5%的石油平台站风速观测资料质量较好,能够为海洋气象预报、风能资源评估等提供宝贵的基础支撑。与此同时,由于石油平台上油烟较大、海上高湿、高盐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了12.5%的平台站风速资料质量较差,造成其大量时间段的资料不能被直接使用。从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与地面观测资料一样,在使用海洋气象资料之前应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只有清楚并解决海洋气象资料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才能保证业务应用、研究分析以及资料统计与加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虾虎鱼类Gobioidei是包括弹涂鱼科Periophthalmidae、鳗虾虎鱼科Taenioididae等在内的一群小型鱼类。全世界计有约1720种左右,全国有161种海水虾虎鱼类,其中有20种分布于渤海,这次调查共采到19种,其中有2种系黄海边缘分布,为渤海首次记录。本文报告了虾虎鱼类在渤海水域的名录,分布和生态学特征,分析了它们在渤海生态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增殖放流对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渤海和北黄海为研究海域,于2011年6月对其海水中4种常见的挥发性卤代烃(VHCs)的浓度分布和海-气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表层海水中CHBrCl2、CH3CCl3、C2HCl3和C2Cl4的浓度分别为5.33(0.66~12.65)、17.51(0.28~69.52)、12.33(3.44~34.91)和5.20(2.12~8.88)pmol.L-1,北黄海表层海水中4种VHCs的浓度分别为5.19(0.50~56.74)、11.12(2.73~22.32)、17.22(0.57~34.10)和7.90(2.59~26.82)pmol.L-1。由于生物生产、人为输入、陆地径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VHCs的浓度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在垂直方向上,VHCs在表层和底层浓度较高,中层浓度较低。周日变化研究表明,由于受到阴雨天天气变化的影响,VHCs在傍晚和深夜浓度较大,中午浓度较低。采用Liss和Salter双层模型,估算了CHBrCl2、C2HCl3和C2Cl43种VHCs的海-气通量,在渤海其通量分别为35.06(0.90~108.72)、68.10(1.87~223.43)、26.15(0.25~110.76)nmol.m-2.d-1,在北黄海分别为34.50(-0.10~317.95)、36.70(0.06~162.3)、19.92(0.22~117.92)nmol.m-2.d-1,结果表明该海域在调查期间是大气CHBrCl2、C2HCl3和C2Cl4的源。  相似文献   

19.
渤海3个河口区底栖硅藻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可显著影响到河口底栖动物生产力。本研究选取渤海区域的大辽河口、汉沽河口和黄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泥滩中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2014−2016年)与空间差异,并探讨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3个河口区底栖硅藻多样性和生物量高峰均出现在秋季,优势种存在显著季节演替特征;在空间上,大辽河口和汉沽河口的底栖硅藻生物量显著高于黄河口。底栖硅藻群落结构与多种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和营养盐浓度变化对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特征影响显著;河口沉积物的粒径、潮差与径流量可能是造成底栖硅藻群落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黄河口较低的底栖硅藻生物量显著受限于较粗的沉积物粒径和显著的磷限制。  相似文献   

20.
为厘清斜坡带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等科学难题,高效指导斜坡带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东部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双断-接力”油气运移模式。边界断裂活动性、断面形态及启闭性控制油气由凹陷向凸起垂向运移,并在凸起斜坡区沿新近系馆陶组横向运移,馆陶组顶面形态控制油气横向运移方向;切脊次级断裂控制油气最终聚集成藏。基于QHD33-1S油田区的264个已钻砂体统计,控制砂体成藏的切脊次级断裂(A类断裂),均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且断层活动性>50 m、切入馆陶组构造脊的规模在4 km以上。勘探实践证实,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A类断裂控制下的构造和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