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对盛海花园小区进行了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获得了高精度数字线划成果。通过与RTK测图成果比对,验证了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符合规范精度要求。针对无人机测绘的不稳定性,提出了稳健性精度及其验证方法,经检验平面稳健性精度高达93. 2%,高程稳健性精度达到86. 4%,因此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测图新手段,对于提高测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类似测绘工程提供一个可借鉴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钻探施工技术条件下,由于地层构造和施工技术等原因,致使钻孔在钻进中的顶角和方位角与地质设计要求经常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弯曲。但钻孔弯曲若超过设计允许范围时,就破坏了勘探网度,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完全失去了探矿作用,这都  相似文献   

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触性等优势。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大比例尺精细化制图中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选取了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片区的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对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大比例尺精细化制图的工程实践中的点云数据的外业采集和内业预处理,地理信息的提取、编辑和制图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试验验证和总结,并对最终制图成果的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面位置的中误差为3.8 cm,高程中误差为12.5 cm,能够满足1∶500大比例尺制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加利福尼亚州的熊溪水电站有一段直径48英寸长约1900英尺的管道已严重破坏,管道是常用的48英寸低压管道,螺旋肋,厚度为16的镀锌管,且该工程有4个急剧的弯曲(一个60度,两个45度,一个30度的弯曲),Michels管道公司采用现场修复更新技术(CIPP)对其修复。  相似文献   

5.
虹吸排水联合堆载固结技术是软基处理中的一项新技术,在应用该技术时,虹吸管内土柱的淤堵问题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虹吸管内土柱的淤堵问题,采用颗粒沉降模型和水动力学相关理论,推导得到了土柱在虹吸水流作用下的临界高度表达式。根据所推求的表达式,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淤堵措施,使得虹吸排水能够顺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柱容易在虹吸管弯曲圆弧段形成淤堵;对于工程现场最常见的4 mm内径虹吸管,当虹吸管弯曲圆弧段半径大于40 cm或者虹吸管内土柱高度大于4 cm时,就有可能产生淤堵;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减小虹吸管弯曲圆弧段半径、降低虹吸管出水口高度以及减小虹吸管长度的措施减小淤堵的可能,从而保证虹吸过程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横向各向同性弹性地层井孔中模式波的探测深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横向各向同性(TI)弹性地层充液井孔中模式波的频散曲线和灵敏度曲线。结果显示:弯曲波对地层中垂直向传播的横波速度比较敏感,而斯通利波对地层中水平向传播的横波速度较灵敏;在慢速地层中,从斯通利波(或弯曲波)对不同径向位置和不同波数下水平向 (或垂直向) 传播的横波速度的灵敏度曲线上可知,斯通利波的探测深度在整个计算频段约为1.5个井眼半径(距井壁距离),弯曲波的探测深度相对较深,但受波数影响大:在较低波数时,其探测深度约为4个井眼半径,较高波数时约为1.5个;在快速地层中,由于受井内流体的影响较大,弯曲波在较高波数时探测深度稍有下降,但斯通利波对地层性质的敏感程度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弯曲气动裂管辅助器,结合原有的裂管系统,使裂管系统可用于弯曲管道的裂管施工,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裂管拉力。  相似文献   

8.
1 已有测绘基准的局限性 由于历史年代、测绘技术条件、仪器没备等原因,这套测绘基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现代测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水平定向钻进技术(HDD)在市政电力排管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由于电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多管组合回拖和压密注浆等施工特点,不仅使得回拖时的阻力增加,而且作用在管道外壁上的注浆压力同时会降低管道抗外压能力,与单根管道的回拖施工有明显差别。考虑多管组合回拖效应,利用管束的等效半径和管束与孔壁的等效摩擦系数,对常用的ASTM回拖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适用电力管道回拖力计算;同时将注浆压力作为管道所受外压力,分析注浆时管道的应力,从而保证管道回拖和注浆施工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1976,(6):10-15
我队近几年来,逐步推广了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由于测量小口径钻孔弯曲的仪器未配套,长期采用氢氟酸测斜法,所测顶角误差较大,而且无法测出钻孔的弯曲方位,严重影响地质储量的正确计算,使小口径钻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我们于一九七五年上半年,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矿井涌水量计算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从区间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基于非概率集合理论,推导出了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影响半径和根据观测资料给出影响半径这两种情况下承压-无压水涌水量区间解析表达式,定量刻画了参数的区间不确定性下涌水量的区间响应,实现了从确定型计算公式到区间不确定性型计算公式的转变。通过对比蒙特卡洛法得到的实际区间上下限和推导出公式计算的上下限,分别给出了两个区间涌水量预测公式计算结果相对误差的绝对值控制在5%和10%以内时,相应变量的允许变化率,分析结果表明:公式一计算最大(最小)涌水量的相对误差为5%和10%时,变量的允许变化率分别为0.18(0.08)和0.28(0.12);公式二计算最大(最小)涌水量的相对误差为5%和10%时,变量的允许变化率分别为0.08(0.05)和0.12(0.08);在相同误差要求下,两个公式计算最大值时的允许变化率高于最小值时的允许变化率,这对计算矿井涌水量的上限有利。这为矿井涌水量计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供热架空管道高支架设计中,由于管道热伸缩对普通刚性支架产生轴向推力大、支架工程费用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允许支架摆动,减小支架所承受的推力,降低支架工程费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全自动高精度立体扫描技术,又称为"实景复制技术",是继GPS空间定位技术后的又一项测绘技术革新,使测绘数据的获取方法、服务能力与水平、数据处理方法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该项技术用于三维精准地形测绘的方法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并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典型河段河势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势的调整关系。研究表明,尽管游荡性河道河势多变不定,但主流线在河宽方向的摆动位置仍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可循;主流线弦高与弦长之间的调整符合弓形参数间的一般函数关系;随主流线长度增加,弯曲半径不会无限制减小,将会趋于某一相对稳定状态;弯曲系数与主流线长度、弯曲半径之间的统计关系表征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易出现陡湾且易坐小湾坐陡湾的特性;弯曲半径与河面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趋势,河面越宽,弯曲半径增加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5.
在定向钻穿越铺管的过程中,管道在孔内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但是回拖力计算又是机具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管道受力分析及回拖力计算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分析管道在弯曲段和稳定段的受力情况,分别建立管道弯曲段和稳定段的受力模型,最终总结出计算管道回拖力的方法。经实例计算检验,这种计算方法更加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水射流极小半径钻井技术是实现油气资源低成本、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根据国内外高压水射流极小半径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系统分析了锻铣扩孔型液压式、锻铣扩孔型射流反推式和套管开窗型3种极小半径钻井技术的装备组成、钻进原理、工艺过程和应用效果,归纳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从应用于煤层气开发的角度,倡导锻铣扩孔型射流反推式极小半径钻井技术应作为一个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了此技术在煤层钻进及转向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和解决思路。针对极小半径钻井技术装备在地层适用性、钻进效率、增产效果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和新形势下能源开发对钻井技术装备的发展需求,建议应尽早开展煤层气井极小半径钻井复合增产技术、极小半径钻井提速增效技术、极小半径钻井-下筛管一体化钻完井技术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极小半径钻井技术的研究和工程试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地质勘探技术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为勘探技术的一个分支,钻孔弯曲测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生产实践上的需要,对测量钻孔弯曲度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探地雷达进行隐埋管道探测时,管道对应的反射波在剖面上表现为类似双曲线的形态,利用该管道反射波可以确定管道位置和管道半径等参数。为了能自动提取出管道参数,提出了一种结合广义二次相关求管道反射波时差、Hough变换求到时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管道参数自动提取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自动、准确地从探地雷达剖面上提取出隐埋管道的位置和半径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研究泄洪洞有压弯道的水力特性,结合大比尺物理模型,采用三维Reynolds应力数学模型(RSM)对不同来流流速、弯曲半径和转角的有压弯道进行了计算,用模型试验资料对弯道的压力和流速分布进行了验证,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给出了弯道的内外压差和最低压力的规律、二次环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弯道的水力特性和弯曲半径关系较大,并提出了一些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鑽孔在鑽进中产生自然弯曲,主要是由于地質構造和鑽进技术兩个因素所引起的。现仅就由于后一个因素而发生弯曲的原因一般規律及其予防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