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将融合在《环境微生物》各章节的海洋微生物知识归纳成一章节单独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为系统和连贯地掌握海洋微生物及其环境的知识;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微生物在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的作用;采用组织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方法可以使他们更容易把海洋微生物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海洋权益和海洋环境知识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分析大学生海洋权益和海洋环境知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得出大学生海洋权益和海洋环境知识总体较弱,如近50%的学生对有关海洋权益如领海制度、专属经济区等知识不了解,有86.62%的学生不知道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2.16%的学生认为无人烟的海岛可以不要。但大多数学生海洋知识意识强烈,如有95.41%的学生把海洋知识作为自己知识视野的一部分,有85.3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开设海洋类选修课程。进而分析了大学生海洋意识总体偏弱的原因和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加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微生物栖息的特殊环境。特殊的盐类成分,低温,高压,低浓度的有机物质,植物及动物区系的稀少等组成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广阔海洋区域一些主要生态特征。海洋中最初的微生物学研究,早在上一世纪就已进行了,但是它们局限于较狭小的任务——确定细菌在海洋中的存在及其组成。而伊萨琴科的卓越著作《北冰洋细菌的研究》奠定了阐明微生物在全世界海洋(约近15亿立方公里)的巨大水团内物质转化过程中作用的开端。这项工作是在1908年结束的,但是直到1914年才出版。这篇包括有关海区中微生物活动多方面资料的专论,确定了海洋微生物学多年的研究方向并使海洋微生物学发展成独立的科学部门。  相似文献   

4.
廖然  马辉 《海洋学报》2011,33(6):79-84
光学散射方法被广泛用于获取海洋微生物的形态和浓度信息.通过测量散射光的空间分布可以测量海洋微生物的形态和浓度;而最近发现,散射光的偏振特征却对细胞内部亚微米级散射颗粒更加敏感.把海洋微生物等效为粒径远大于入射波长的“米氏”粒子和远小于入射波长的“瑞利”粒子的混合体,以两种不同粒径的实心球作为微生物偏振光散射模型.利用蒙...  相似文献   

5.
海洋微生物因长期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而进化出特殊的代谢途径, 从而产生大量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 使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成为海洋新药开发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视角, 从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天然产物研究现状、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人工合成、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估以及成药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概述, 分析了当前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状况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季风驱动下的南海海洋动力过程有着季节性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显著影响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进程。海洋细菌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环境变化和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有着积极的响应。将微生物生态过程与海洋动力过程相结合, 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过程的耦合, 是目前国际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季风环流影响下的南海海洋细菌多样性特征及其生物海洋学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 从南海北部上升流、海洋锋面、中尺度涡旋、次中尺度过程及其对海洋细菌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可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探讨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海洋微生物极端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林影  凌晨晖 《海洋科学》1999,23(2):19-21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成员,它们所处的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如:高盐、低温、高压、热流床、碳酸气出口及高浓度有机物沉积地等等,在这些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中,提取到很多新的极端酶,并发现其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潜力。近年来日本和欧美多国纷纷投资开展海洋微生物极端酶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进展。1海洋微生物极端酶的特性1.1嗜冷酶低于10C才能生长的微生物称为嗜冷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往往为-2C,嗜冷菌中产生的很多酶在低温下才显示高效的催化效率,这类酶称为嗜冷酶。在深海和南北极的海洋环境中发现不少嗜冷菌…  相似文献   

8.
孙向楠  胡晓珂  王慧 《海洋与湖沼》2015,46(6):1304-1311
应用分子生态学方法, 研究在不同芳香族化合物胁迫下海洋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 规律。在实验室建立驯化系统, 在海洋沉积物中分别添加芘和苯甲酸钠, 采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 测序技术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菌群落16S rRNA 基因V3-V4 可变区数量的组成及变化, 研究沉积物 中添加芘、苯甲酸钠后,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芘、苯甲酸钠极大地 降低了海洋沉积物中菌群丰度和多样性; 在添加苯甲酸钠的实验组, 变形杆菌门中海杆菌属 (Marinobacter)、假海源菌属(Pseudidiomarina)的细菌显著富集; 在添加芘实验组中拟杆菌门中的 Balneola 属、碳酸噬胞菌属(Aequorivita)极大富集。初步分析了在海洋沉积物环境中不同多环芳烃胁迫 下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特征, 实验结果为海洋环境中针对不同芳香烃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述海洋微生物微包埋培养技术的相关研究概况及应用进展。适于海洋微生物包埋的微球制备技术主要有:水油乳化法、膜乳化法、挤出法、微流体法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培养技术可用于海洋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研究;慢速生长菌株的培养和分离及微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将在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天然海水中微生物膜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比碳钢在天然海水和灭菌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海洋微生物对碳钢材料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可在碳钢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其对碳钢腐蚀速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与微生物的种类密切相关.在腐蚀初期,海洋微生物膜对碳钢的腐蚀起到了抑制作用,主要由多种好氧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腐蚀后期,随着海洋微生物膜增厚导致厌氧腐蚀的出现从而加速腐蚀,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等厌氧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沉积物成分复杂,腐殖酸等物质含量较高,这些杂质在DNA提取过程中不易除去,可能会对后续的PCR扩增等产生抑制作用。因此,高质量DNA的获得是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采用6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提取同一来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的微生物基因组DNA。对DNA纯度、得率、16SrRNA基因拷贝数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方法1(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方法2(PowerSoil~DNA Isolation Kit)和方法3(RNA PowerSoil~DNA Elution Accessory Kit)得到的DNA产量较低,纯度却较高,可以直接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分析;与方法2相比,方法3得到的细菌16SrRNA基因拷贝数和单位质量DNA中可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模板量较低;方法4(SDS高盐法)得到的DNA虽然产量高,但杂质含量也高,抑制了后续PCR反应的进行;方法5(方法4得到的DNA经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纯化)和方法6(方法4得到的DNA经PowerSoil~DNA Isolation Kit纯化),虽然纯度有所提高,但DNA大量损失,且耗时长,花费高。另外,方法2在提取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裂解菌体细胞壁,能更好反映微生物群落特征。综合以上结果,方法2(PowerSoil~DNA Isolation Kit)提取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基因组DNA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生物开发海洋多糖降解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随着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生物制品种的蓬勃发展 ,海洋多糖类物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多年的科研和实践证明 ,海洋多糖及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新型的生理活性 ,在医药、化妆品、食品工业及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海洋微生物酶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海洋资源高值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海洋生态环境复杂 ,高盐度、高压力、低温及特殊的光照特征可能使海洋微生物的遗传结构和生理习性发生适应性的改变 ,从而产生出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酶系。利用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提取的多糖降解酶对海洋生物多糖进行降解 ,得到具有新型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面临崩溃压力,海洋赤潮多次引发灾害,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引起世界各国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海洋环境监测作为人类认识和掌握海洋环境条件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性工作,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给海洋监测工作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使其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石是由海洋微生物群(细菌和藻青菌)组成的,一般在水下不足25米处繁殖增生。在某些海域,微生物石能以惊人的速度铺满海底,使珊瑚接触不到生命源——光线,从而将其杀死。人们原以为微生物石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经绝迹了,但它们却在新千年伊始又“卷土重来”。微生物石重现海洋,威胁着珊瑚礁,并进而威胁着动物群落和人类。  相似文献   

15.
日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的科技部“海洋微生物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试点平台”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是从实现国家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满足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快速、持续发展,建立国家科技条件平台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己制定的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的基础上,对已有的菌种资源进行标准化整理、整合,通过数据化和网络化制定适合微生物资源收集、保藏、评价、交流、共享的法规和条例,加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共享,最终实现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信息资源、研究开发、共享利用、微生物产业的基础平台和功能性平台,逐步提高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的数量与质量,为工业、农业、食品、医药、林业、环境等行业的生产、科研及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海洋开发管理的特征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所具备的功能,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海洋立体监督系统,来监测、开发和管理我国海洋环境与资源;使海洋管理建立在形象直观和科学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为海洋资源的开发、环境和气候的监测、防灾减灾以及维护国家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17.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造就了海洋微生物有别于陆地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他们往往能代谢生产与陆地微生物不同的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抗肿瘤活性产物,从海洋微生物发酵产物中已发现了很多抗肿瘤活性新化合物。本文按化合物结构类型归纳介绍近十几年研究发现的几类较重要的部分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产物。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生物种类调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在海洋综合调查中,微生物种类的调查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海洋细菌种类的调查,对于海洋中的放线菌,真菌和超显微镜微生物略有提及,不讨论浮游生物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中美两国海洋生态类教材的调查,并与新版海洋类通识教材相比较,两国有关海洋通识教材的共同点是两国都着重基础知识的开发,教材编写已有一定体系。存在的差异是国外教材主张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国内海洋类教材主张完善知识体系为主。建议我国海洋通识教材编写注意加入海洋权益及海洋意识知识,并使之教材内容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裨益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中美两国海洋生态类教材的调查,并与新版海洋类通识教材相比较,两国有关海洋通识教材的共同点是两国都着重基础知识的开发,教材编写已有一定体系.存在的差异是国外教材主张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国内海洋类教材主张完善知识体系为主.建议我国海洋通识教材编写注意加入海洋权益及海洋意识知识,并使之教材内容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裨益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