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0—2022年浙江省建德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逐日数据和茶叶种植数据,将早春霜冻、夏季高温热害和冬季冻害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将建德市茶叶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建德市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乾潭、杨村桥、下涯镇西北部和乾潭、三都镇东部区域。中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莲花、乾潭大部、钦堂中南部、下涯、三都镇中部、大洋镇、梅城镇东部、李家西南部和大同镇北部。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杨村桥镇中南部、梅城镇中西部、乾潭镇中部和建德市中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2.
1农业气象灾害的内涵 农业气象灾害是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与气象灾害的概念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结合农业生产遭受灾害而言的。例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它们危及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时,即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具有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气象灾害是影响枇杷规模化种植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湖北省咸宁市典型枇杷产区为例,首先在对该区近10 a枇杷种植情况及气象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市6个国家级气象站及135个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30 m×30 m精度的DEM高程数据,分析确定致灾因子指标,建立枇杷气象灾害指数和等级标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气象灾害危险指数权重,构建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价模型;最后,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气象灾害概率空间分布函数,结合GIS技术,对该市枇杷种植的气象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1)咸宁市枇杷种植的气象灾害主要是低温冻害、高温热害和春季连阴雨,其中低温冻害对枇杷种植的危险性高于春季连阴雨和高温热害。(2)咸宁市中部、南部的中高山地区为枇杷种植的高危险区,中部和南部山体以北的丘陵、低山区为中危险区,北部沿江滨湖区、中部盆地及湖库四周为低危险区。(3)咸宁市枇杷种植的气象灾害危险性与地理因子之间关系密切。随着海拔增高,枇杷遭受低温冻害和连阴雨灾害的危险性呈增大趋势,高温热害的危险性则呈降低趋势;由于水体增温效应和山体对南下强冷空气的屏障作用,沿江、湖库等近水体区域及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铜川市1990—2019年国家基本站气象观测资料,依据前人研究所得的苹果各类气象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分析铜川市近30 a苹果晚霜冻、高温热害、连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9年铜川市苹果晚霜冻灾害、高温热害、连阴雨灾害均为先增多后减少趋势,而干旱灾害的强度先减弱后增强;(2)苹果晚霜冻与连阴雨灾害均为北多南少;高温热害北少南多,南北差异显著;干旱灾害强度为中部弱,南部、北部强。研究结果可为铜川市苹果气象灾害防御提供理论依据,为铜川地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额旗棉花生产的气候资源优势及主要气象灾害,指出主要气象灾害有春霜冻、春季大风、沙尘暴、夏季高温、干热风、干旱、秋霜冻,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6.
气象灾害是制约茶叶生产并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因素。为提升江南地区茶叶生产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基于1961~2011年江南茶区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江南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的年际及年代际分布,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茶区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江南茶区早春霜冻和冬季冻害发生频率均呈北多南少的纬向地带性分布,且呈逐年代减小趋势;夏季热害年代际发生频率表现为先降后猛增的特征,2000年代发生频率最高,以湖南、江西和浙江省变化最显著。江南茶叶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中风险区主要位于浙江中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湖北北部,而江西、湖南及福建大部、浙江南部和湖北南部属低风险区,适宜茶叶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7.
泰顺丘陵山区气候与茶叶优质高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茶树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泰顺县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表明:光照、平均气温、积温和降水等条件基本能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春季冻害、高温干旱、洪涝暴雨;并且参照农业综合气候区划,水平划区和垂直分层相结合,以热量作为分区的一级指标,水分作为二级指标建立气候区划模型,提出泰顺茶叶优质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8.
茶树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在早春萌发时易遭受霜冻害.我国茶树春霜冻多发于长江中下游,霜冻灾害指标可按照获取方法、数据类别、气象数据的时间尺度进一步细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茶树春霜冻发生次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其危害不可忽视;其中,江南茶区茶树春霜冻的发生频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大.茶树春霜冻影响评估目前多集中...  相似文献   

9.
高温热害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科学评估热害风险是防灾减灾的基础。本文利用近6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湖北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基本理论,建立了包括影响水稻结实率关键期的热害强度、灾害发生时承灾体实际暴露度、灾害脆弱性等因素的高温热害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了风险分析与区划。结果表明:高温天气出现概率高的时段是7月下旬,其中7月第6候为最高。从高温热害风险指数上来看,7月第3候抽穗开花水稻的热害风险最高,此后随时间的推移,热害风险降低;湖北现行的一季中稻抽穗开花期处于风险较高的时段,推迟5天其热害风险指数可下降20%左右;推迟15天以上热害风险指数将降低50%以上。江汉平原稻区是湖北高温热害风险低发地区,鄂东南及鄂西北地区是热害风险高发地区;针对各区热害特点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谈利用鄂尔多斯市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农牧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市地处37°35′24″~40°51′40″N,106°42′40″~111°27′20″E之间,属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来临早,日照充足,气温日变化大,气象灾害频繁。干旱、冰雹、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是制约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因此,分析鄂尔多斯市气候和灾害特点,探讨趋利避害的对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1鄂尔多斯市主要气候特点鄂尔多斯市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热而短促,寒暑变化剧烈。东胜地区是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