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五门沟铝土矿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在中国首个实施的煤矿下部铝土矿整装勘查项目过程中发现的中深部大型隐伏铝土矿床。该矿床为产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古风化侵蚀面上的沉积型岩溶铝土矿,其含矿岩系为上石炭统本溪组,为一套含铁富铝的铁铝质泥岩组合,形成于晚石碳世。本区铝土矿石结构以碎屑状、致密状和豆鲕状为主。成矿环境为泻湖或海湾,以及其近岸,沉积相为泻湖或海湾相。区内共发现铝土矿体3个,矿体规模为中-大型,总体形态呈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呈单斜产出,矿体厚度不稳定。矿体厚度与含矿岩系厚度、Al2O3含量、A/S值均呈较明显正相关。矿体以多种矿石类型分层产出时,垂向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粒序特征和下富上贫的品位特征。矿体品位与埋深并无直接关系,其品位更多依赖于与原生沉积物源和沉积环境。成矿物源风化剥蚀程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品位较富的矿体。基底溶洞、洼地、溶斗等负地形控制着铝土矿的矿体形态、产状、规模;低洼处会沉积更多的含矿物质,往往形成厚大的矿体,品位较高。矿体的赋存标高对硫含量影响较大,后期构造运动可使铝土矿体标高抬升,当标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时,铝土矿体处于氧化环境,脱硫作用发生,硫含量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矿石质量。 相似文献
3.
4.
5.
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构造、地层地球化学和花岗岩等的控矿条件,总结了成矿花岗岩的六种成岩、成矿作用类型,讨论了花岗岩矿床呈矿床系列成矿的规律,划分了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五大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凤太矿田中的典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八卦庙金矿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八卦庙金矿、丝毛岭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丝毛岭金矿点的成矿模式可能与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不同,或者是同一成矿系统中的不同成矿系列,而不同深度原生晕聚类分析谱系图显示,八卦庙金矿床随着深度的增加Au与亲岩浆(幔源岩浆)的元素相关性趋于密切,表明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有岩浆参与。重点研究了风太矿田中八卦庙及外围金矿的控矿因素——控矿构造特征、控矿地层及其岩性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并以八卦庙金矿、柴蚂金矿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八卦庙及外围金矿的富集成矿规律,进一步指明了八卦庙外围金矿的找矿方向及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8.
湖北随枣地区黑龙潭—封江金矿田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涛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6,(4):43-45
本文对黑龙潭--封江金矿田成矿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后,认为该金矿田受区内地层、花岗岩浆热源及韧-脆性剪切带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联合控制,并为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物质,热流体及其运移通道和沉积空间,是矿田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西秦岭南亚带的若尔盖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十大铀资源基地之一,但是在加大找矿深度、扩大资源量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多年的详实野外勘查和研究,总结出了若尔盖地区硅泥岩型铀矿的矿体形态、产出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即矿床主要产于下志留统一套浅变质硅质岩、灰岩、板岩层中,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矿体严格受岩性、构造、硅灰岩组合体3要素控制;提出了“断裂构造-硅灰岩组合体-岩性界面”3要素组合控矿的成矿规律,以及“组合成矿”和“深源流体”对若尔盖铀成矿起主导作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13.
14.
15.
内蒙古东七一山钨锡多金属矿成矿特征与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东七一山钨锡多金属矿是北山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复杂且具代表性矿床之一。在综合分析区域大地构造与成矿、地层序列、复式杂岩体的前提下,并基于同北山、东天山、南岭类似矿床的对比分析,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产在复式杂岩体内的以钨、锡、铷、萤石为主,伴生钼、铍、铁和铜的多金属-非金属矿床,矿脉群具备一定的内部结构型式。矿化具一定分带性,并与特定的蚀变对应。富W、Sn、Mo的区域地球化学场决定东七一山地区具备成矿的物质条件,成矿作用过程中,前寒武纪基底地层提供了矿源,泥盆纪碰撞造山使地层重熔形成含矿岩浆,岩浆热液在不同序次构造的控制下运移并析出矿质,并最终在有利的物理化学空间富集成矿。有关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推动对整个北山地区钨成矿作用的认识和相关找矿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哈达门沟金矿床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矿源层、金活化迁移的条件和动力、富集成矿的空间进行分析,指出了矿床形成条件及控矿因素。为下一步该区的地质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其中石炭纪藕塘底组(C2o)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茅口组(P1m)地层中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为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液分别来源于侏罗纪早世梁家单元(γJ1L)黑云母花岗岩体及白垩纪晚世五府岗独立单元(γπK2W)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含矿流体随岩浆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含矿流体不断分离、富集,逐步形成富矿热液.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富矿热液在近地表附近沿着被交代岩石的接触面或甚至脱离岩浆体系沿着有利围岩层间破碎带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矿床.结合其它控矿因素得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