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三岔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是该区主要矿床工业类型.通过该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初步分析了矿床的成因,提出了该区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广西陆川米场—博白三滩钨钼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陆川米场—博白三滩地区钨钼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和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石瑶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生  穆新华 《矿床地质》2010,29(Z1):117-122
河南省石瑶沟钼矿东秦岭斑岩型钼矿带上新近发现一个大型钼矿床。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区内找矿远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石瑶沟钼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钼矿床,并具有特大型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钼矿的主要类型、成矿特征和成矿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凤军  肖荣阁 《矿产与地质》2009,23(6):500-506,513
东秦岭钼矿带是中国著名的钼多金属成矿带,也是中国最大的钼矿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本文根据矿床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等,把东秦岭钼矿床分为两组八大类:斑岩.接触带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斑岩一爆破角砾岩型矿床;破碎带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钼矿床和碳酸盐脉型矿床,丰富了河南省内钼矿的类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了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研究,认为东秦岭钼矿的成矿年龄从1884±210Ma~106.89±2.14Ma,把成矿时代空间从中生代扩展到了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5.
东戈壁钼矿床是西北地区探明的第一个特大型钼矿床,其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钼矿床;控矿斑岩体为全隐伏的斑状花岗岩体。文章介绍了东戈壁钼矿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基于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钼矿床成因类型的分析,利用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氟、硼异常的存在判断深部隐伏斑岩体,以此确定找矿关键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玲  喻广建  姚改委 《山西地质》2011,(2):18-19,37
对河南省栾川县磨子沟钼矿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矿体特征为赋存于花岗岩与宽坪群地层接触带外侧蚀变矿化带中,并严格受其控制;矿床类型主体为脉型钼矿。根据矿体产出形态、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特征、矿床地质条件等,得出本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充填矿床。最后提出了找矿方向,并进行了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征华 《山西地质》2011,(1):6-8,19
从矿床规模、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化期、矿化阶段、氧化带特征、矿体围岩及夹石情况、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阐明了河南雷门沟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预测雷门沟钼矿区及区域上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庞运权  赵信 《广西地质》2012,(8):26-27,31
文章阐述了广西环江板同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环境,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闽东地区钼矿床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广文 《福建地质》2010,29(3):194-200
通过对闽东地区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主要钼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重点剖析了钼矿床的控矿因素,探讨其成因,尝试性总结区内钼成矿模式,为今后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的钼矿床提供找矿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豫西南泥湖多金属矿田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豫西南泥湖地区具有闻名于世界的特大型钼矿,通过近几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在南泥湖钼矿外围发现了矽卡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它们成环带状分布于南泥湖钼矿外围。文章重点论述了矽卡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充填成因的脉状铅-锌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上述三者均属于燕山期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的多金属矿床,并认为,不同类型矿床既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在时、空上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关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1.
侯树桓 《吉林地质》2005,24(1):34-38,50
在夹皮沟金矿南部的溜河地区,通过认真详细的地表地质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矿化蚀变较强的NW向韧一脆性剪切构造带,据此提出在带内寻找金矿的地质找矿设计。经数年勘查,终于发现了具有大型规模远景的六批叶沟金矿床,实现夹皮沟金矿外围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这对在太古宙高级区找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夹皮沟金矿区各矿山资源已近枯竭,而各种预测结果都显示夹皮沟矿区潜在资源可观。本文描述了该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分析了矿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和各种找矿标志,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岩脉和蚀变绢云母定年及金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的矿化年龄一直存在争议。采用先进的SHRIMP测年方法测得夹皮沟二道沟金矿床的花岗闪长岩脉锆石的2 0 6Pb/ 2 3 8U年龄为 (2 2 3± 2 )Ma ;八家子金矿床的石英正长斑岩锆石的2 0 6Pb/ 2 3 8U年龄为 (2 41± 6 )~ (2 18± 6 )Ma。这一结果与前人测得的K Ar年龄基本相符。这两条岩脉与含金石英脉同构造空间 ,形成时代相近 ,因此上述岩脉年龄大体反映了金矿化年龄。同时还测得八家子金矿床蚀变绢云母的 4 0 Ar 3 9Ar等时线年龄为(2 0 3 975± 0 5 2 7)Ma ,进一步证明金矿化发生在中生代印支期。矿石中含有大量的方铅矿 ,还存在矿物及元素的分带 ,这些特征表明夹皮沟金矿床不太可能是新太古代或元古代形成的变质热液矿床 ,更大可能是中生代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桦甸市老牛沟铁矿是吉林省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鞍山式"铁矿床,与著名的吉林夹皮沟金矿处在同一构造环境内,具有典型的"阿尔果玛"型BIFs铁矿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含金石英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尚全 《矿床地质》1991,10(4):349-358
该文对夹皮沟金矿区有代表性的两个矿床及一个矿点的含金石英脉,用快中子活化法测定了40Ar/39Ar年龄。其年龄谱都以马鞍形为特征,年龄谱的最低坪年龄可作为石英脉的生成时代。3个数据分别为(1824±24)Ma、(1253±17)Ma和(203±60)Ma。由此认为夹皮沟矿区,金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的,吕梁期、晋宁期和燕山早期。而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和晋宁期的变质作用有关,因此夹皮沟金矿可划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吉林夹皮沟断裂带动力系统碰撞,叠加及金矿床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力系统是金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它控制金矿床产生的始终,运用成矿动力系统思想把夹皮沟区地壳演化和金成矿为三大阶段和三大构造带,(1)太古一元古宙克拉通隆-滑动力系统边缘矿化带,太古宙克拉通隆起,元古宙沉积物拉伸滑断,矿矿动力系统在克拉通周边形成韧性剪切带,金受到初步富集;(2)海西俯冲动力系统南缘矿化带,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间大陆拉张和碰撞,正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郯庐断裂滑称及区域NNE与NW向共轭控矿等多级动力系统叠加,岩浆活动和幔源流体上升及金元素进一步富集等夹皮沟金矿床最终形成,成矿预测范围由原变质岩区进入夹皮沟断裂带上及两侧俯近中生代花岗岩区。  相似文献   

17.
夹皮沟金矿与老牛沟铁矿位于吉林省夹皮沟金矿Au-Fe找矿远景区中东部.通过对典型矿床及远景区的ETM数据图像处理及遥感地质特征解译,总结出夹皮沟矿点分布与华北地台北缘断裂关系密切,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及环形构造控制.根据区内已知地质矿产以及遥感地质特征,在本远景区内圈出8处找矿预测区,预测矿种为金、铁、铜、铅锌.通过总结预测区遥感预测依据,为在该地区成矿预测及寻找该类型矿产提供遥感依据.  相似文献   

18.
Mineralization Ages of the Jiapigou Gold Deposits,Jil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Jiapigou gold deposits are typical vein typ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Archaean greenstone bel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ykesand auriferous veins, single hydrothermal zircon U-Pb dating and quartz K-Ar,~(40)Ar-~(39)Ar andRb-Sr datings,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 of the Jiapigou deposit has been determined to be2469-2475 Ma, while mineralization superimposition on the gold deposit occurred in1800-2000 Ma and 130-272 Ma. They form a mineralization framework of one oldermetallogenic epoch (Late Archaean-Early Proterozoic) and one younger metallogenic epoch(Mesozoic) of gold deposits in Archaean greenstone bel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二道岔金矿332隐伏金矿赋存于太古宙夹皮沟岩群三道沟岩组和腰抢子片麻岩中,属于石英脉型金矿床,矿石易选,易加工,开发经济效益好。因此,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对该区普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吉林夹皮沟金矿集中区矿床深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夹皮沟金矿集中区绝大多数金矿床产于夹皮沟花岗-绿岩带中,不同构造层次中形成的矿床沿不同的标高富集,深部具尖灭再现,侧状,元素垂直分带等规律。总结夹皮沟金矿集中区矿床深部变化规律的同时,进一步归纳出深部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