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东古元古宙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辽东古元古宙古克拉通裂谷是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地壳的拉伸作用而形成的巨大裂谷带,西起郯庐断裂,向东经盖具县、宽甸、桓仁进入吉林和朝鲜。古裂谷内赋存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它们受特定层位-盖县岩组中下部及大石桥岩组顶部层位,岩性-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含金岩系,韧性剪切变形及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因素复合控制,具有明显的层控成矿特征。系统总结该成矿带内金矿地质特征,明确异同性,建立成矿模式,旨在探讨不同 相似文献
2.
3.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响应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脱贫规划,开设了"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二级项目,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实施。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使得云南乌蒙山区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从而助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脱贫战略目标。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毛坪铅锌矿最新发现的高温热液改造痕迹为契机,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之上,重新系统总结了毛坪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并借助于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从微量元素、H-O同位素、S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等方面提出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认为其至少存在2期成矿期次,与其中一期成矿时代相近的黄龙组(C_2h)地层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提出了毛坪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5.
6.
湘西花垣大脑坡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区,矿体受构造和岩相控制,主要呈层状和脉状赋存于清虚洞组下段第三、四亚段的藻灰岩中。随着勘探深度的加大,找矿成功率显著降低,提高找矿成功率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了“花垣式”铅锌矿成矿模式,从勘查方法技术的角度,综合考虑岩石的电阻率、极化率和地表岩石、土壤中Pb、Zn元素含量特征等因素,建立了寻找“藻灰岩+地表Pb、Zn元素异常+中电阻率高极化率/低电阻率高极化率”的铅锌矿勘查技术找矿模式。通过在大脑坡矿区开展的综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试验,验证了找矿模式的合理性,为湘西—鄂西—黔东地区铅锌的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8.
9.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3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 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 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地层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矿化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研究表明,基底岩系可能为成矿元素Pb、Zn的主要来源;原始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的造山带;硫同位素富集重硫,可能主要来源海水硫酸盐;矿石中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分异较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成矿流体推测为热卤水性质;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具有低压浅成成矿特点;矿床形成的初期应始于震旦纪灯影世晚期。结合成矿地质特征,与国外MVT型铅锌矿对比,初步认为区内铅锌矿成因类型类似于MVT型铅锌矿,但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称之为“台缘型”或“扬子型”铅锌矿。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矿区的导矿、容矿、控矿构造及成矿物质元素的活化、富集、迁移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矿区的理想成矿模式,用于指导目前的矿山生产、开发及下一步的外围找矿。 相似文献
11.
12.
甘肃成县庙沟铅锌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西部,西(和)-成(县)铅锌矿田东段,矿床类型属喷流沉积型。岩石、矿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区形成时为贫氧环境;稀土元素Eu异常特征反映矿区古成矿流体温度较低,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形成条件相似; Ce异常特征亦反映矿区形成于贫氧的还原环境。通过探矿工程揭露,认为银洞湾矿段受其北东侧断层(F)与南西侧陡倾矿体共同控制,构造挤压是矿区形成高品位矿石的主要原因。结合区域上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矿区成矿模式,指出矿区应注意寻找块状、网脉状矿体,赋存于标高1700~1500m空间内的矿体,以及被断层(F)断失的矿体。 相似文献
13.
正科格鲁万铅锌矿位于瑞典中南部贝里斯拉根(Bergslagen)矿集区的最南端,该矿有超过150年的采矿历史,矿产储量巨大,达8.76Mt。北北东向断裂系将矿床分成两部分:①东侧的尼格尔矿段,Pb、Zn和Au品位分别为1.5%、10%和45g/t;②西侧的克纳拉(Knalla)矿段,Pb、Zn和Ag品位分别为5.5%、6%和100g/t。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晰,围岩普遍发生钾长石化,局部有硅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等。根据锆石U-Pb和Sm-Nd同位素测年,其成矿年龄在1.9Ga左右,形成于古元古代。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该矿的成矿构造环境可能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或弧后裂谷环境,而矿床成因存在多种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正科格鲁万铅锌矿与中国青城子铅锌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该矿的研究对青城子地区向深部与外围找矿具有指导意义。正科格鲁万矿山采矿技术和设备先进,现代化程度高,值得中国矿山企业引进学习。贝里斯拉根地区具有很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科格鲁万铅锌矿位于瑞典中南部贝里斯拉根(Bergslagen)矿集区的最南端,该矿有超过150年的采矿历史,矿产储量巨大,达8.76Mt。北北东向断裂系将矿床分成两部分:1东侧的尼格尔矿段,Pb、Zn和Au品位分别为1.5%、10%和45g/t;2西侧的克纳拉(Knalla)矿段,Pb、Zn和Ag品位分别为5.5%、6%和100g/t。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围岩界线清晰,围岩普遍发生钾长石化,局部有硅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等。根据锆石U-Pb和Sm-Nd同位素测年,其成矿年龄在1.9Ga左右,形成于古元古代。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该矿的成矿构造环境可能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或弧后裂谷环境,而矿床成因存在多种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正科格鲁万铅锌矿与中国青城子铅锌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该矿的研究对青城子地区向深部与外围找矿具有指导意义。正科格鲁万矿山采矿技术和设备先进,现代化程度高,值得中国矿山企业引进学习。贝里斯拉根地区具有很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凤城市四道门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凤城市四道门沟铁矿床位于辽东铁、硼成矿带内。以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最为发育,褶皱构造是直接控制本区变质层控铁硼矿的重要控矿条件,其控制着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并控制着区内铁矿体的展布特征。该区的铁矿属于火山沉积变质-超变质热液迭生层控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磁铁矿-透闪石型,局部有磁铁矿-蛇纹石型和磁铁矿-硼镁铁矿型。 相似文献
16.
17.
辽东弓长岭—岫岩地区位于胶—辽—吉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厚层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系,本文对这些变质沉积岩进行了岩相学和U-Pb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岩相学特征显示这些岩石变质程度普遍偏低,多为绿片岩相变质条件,未发现高级特征变质矿物。岩石中主要矿物颗粒为石英,其中北辽河群碳酸盐矿物较为发育。根据辽东弓长岭-岫岩地区古元古代变沉积岩碎屑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这些锆石普遍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和较高的Th/U值(>0.3),表明其原岩来自岩浆岩。结合LA-ICP-MS U-Pb年代学,得到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碎屑锆石分别呈现出2 159、2 500、2 189/2 530和2 044/2 197 Ma的年龄峰值,表明其沉积物来源于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和相邻的太古宙杂岩。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南、北辽河岩群形成于相同的环境并经历了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古元古代弧-陆碰撞模式可能更适用于胶—辽—吉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8.
19.
辽宁大石桥菱镁矿床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和成因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在2.33~2.06Ga期间,δ13Ccarb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强烈的正异常事件,被称为Lomagundi事件。辽河群形成于2.3~1.85Ga期间,其大石桥组蕴涵超大型的大石桥菱镁矿矿床,在矿区厚约1144m。为检验华北克拉通对Lomagundi事件响应,揭示大石桥菱镁矿的成因,本文报道我们最新获得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大石桥菱镁矿6件下伏白云岩地层样品的CaO/MgO摩尔比为0.87~0.94,δ13Ccarb和δ18Ocarb值分别为0.6‰~1.4‰(平均1.2‰,V-PDB标准)和16.4‰~19.5‰(平均18.2‰,SMOW标准);与世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相比,δ13Ccarb较高,而δ18Ocarb较低,表明原始沉积物具有类似于Lomagundi事件的δ13Ccarb正异常,δ13Ccarb可能高达4.2‰,但δ13Ccarb和δ18Ocarb值均在沉积之后的成岩或/和变质过程中显著降低。研究剖面大石桥菱镁矿含矿地层厚逾550m,6件样品的CaO/Mg0摩尔比为0.005~0.23,δ13Ccarb和δ18Ocarb值分别为0.1‰~0.6‰(平均0.4‰),9.2‰~12.7‰(平均10.9‰),均低于下伏围岩白云岩;推测与区域变质有关的流体交代作用导致岩石发生重结晶作用和同位素交换,使δ13CV-PDB和δ18OV-SMOW值降低。而对菱镁矿顶板白云岩和网脉状菱镁矿矿石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解释的合理性。总之,大石桥菱镁矿的形成经历了初始沉积、成岩作用、区域变质和流体交代作用以及成矿后的局部蚀变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