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MCS-51单片机有在深海测量仪器中的应用,为满足深海测量精度及速度的要求,单片机需完成16位数及每秒测量次数大于1000次/秒的要求,由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芯片精度及速度所限,无法采用一次A/D完成如此高精度及速度要求,所以,采用两次A/D转换合成数据的方法,充分利用单片机的硬件资源,完成高精度,高速度的交流信号测量同时完成64KRAM的数据存贮,并将数据传送给上位计算机,并完成显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MCS-51单片机在深海测量仪器CTD中的应用,为满足深海测量精度及速度的要求,单片机需完成16位(二进制)数及每秒测量次数大于1000次/秒的要求,由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芯片精度及速度所限,无法采用一次A/D完成如此高精度及速度要求,所以,采用两次A/D转换合成数据的方法,充分利用单片机的硬件资源,完成高精度,高速度的交流信号测量,同时完成64KRAM的数据存贮,并将数据传送给上位计算机,并完成显示、键盘操作等,经在实验室实验证明,达到所需精度、速度及其它方面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周百力 《海洋测绘》2004,24(1):60-62
介绍了24位A/D转换器AD7714的性能、特点,以及它与AT89C2051单片机构成的CHZ海洋重力仪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用Visual Basic6.0实现了视窗界面的各通道测量数据的实时图形显示、存储和打印。  相似文献   

4.
鲍鱼采苗板上附着猛水蚤和线虫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鲍鱼幼体培育阶段中采苗板上附着猛水蚤和线虫的数量变化。12-2号池猛水蚤的密度为0.02-5.5个/cm^2,平均密度为1.8个/cm^2;12-10号池的猛水蚤的密度为0.01-8.4个/m^2,平均密度为3.0个/cm^2,两个池的猛水蚤都有两个密度的高峰期。采苗板上硅藻的密度变化和猛水蚤的密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显示猛水蚤数量的增加依赖硅藻量的增加和猛水蚤会摄食硅藻。12-2号池线虫的密度为0.02-3.6个/cm^2,平均为个1.5个/cm^2;12-10号池的线虫的密度为0.2-7.0个/cm^2,平均密度为3.2个/cm^2,到幼体培育的中期,两个池的线虫密度都达到最高峰。线虫的密度的增长是依赖于硅藻的密度的增加的。12-2号池鲍鱼幼体密度为0.01-0.45个/cm^2,平均密度为0.15个/cm^2;12-10号池鲍鱼幼体密度为0.01-0.17个/cm^2,平均密度为0.06个/cm^2。在育苗的早期,在采苗板上附着的鲍鱼幼体逐渐增加,以后两个池的鲍鱼幼体密度渐渐降下来。  相似文献   

5.
浙江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4个季节在三门湾采集样品和分析,鉴定出贝类31种,年均生物量和年均密度为2.35g/m^2,41个/m^2,高生物量和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三门湾的湾顶区域(4.28g/m^2,70个/m^2),其它区域相对较低。贝类春季生物量和密度(3.55g/m^2,97个/m^2)〉夏季(2.88g/m^2,40个/m^2)〉秋季(2.18g/m^2,16个/m^2)〉冬季(0.85g/m^2,13个/m^2),贝类多样性指数(H’)为0.92~1.93、均匀度指数(J)为0.64~1。通过海流、底质等因子的分析,以及调查海区与浙江其它海湾及邻近列岛水域的比较认为:随春季水温回升,三门湾贝类进入繁衍旺季,故春季密度分布很高,但受捕食、海流搬运和自然死亡等因素影响,至秋冬季三门湾贝类密度则趋于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多波束海底地形测绘声呐中,用于发射分机在线自检的主从式多机串行通讯系统的设计方案然不打扰主控机运行的条件下,作为主控机协处理器的单片机和负责发射分机在线自检的单片机间通过串通讯将自检信息传送到主机和主控机的共享RAM中,以使主控机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判断等处理操作,从而实现从对发射分机的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7.
水下激光通讯发射接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可用于水下激光通讯的由89c51单片机控制的全双工水下激光通讯系统实验装置。系统能有效的消除水下背景光的影响,并具有3~4个数量级动态范围的自动增益放大能力以更有效地接收水下激光通讯信号。能在水下以较高的数据传输率传递信息,数据传输率可以用软件调整,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9.2kBits/s。  相似文献   

8.
单片机系统低功耗设计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CMOS器件原理和单片机系统特性,提出单片机系统低功耗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千米自容式CTD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为例,提出了一种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海水中有机磷浓度现场监测,采用由单片机和工控机组成的海水有机磷农药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给出了由PIC单片机构成的采集控制模块硬件设计原理和软件设计方法,工控机的程序流程和浓度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郭晓林 《海洋科学》1995,19(5):65-67
MCS-51单片机在智能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及测量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具有集成度高、系统结构紧凑、价格低廉等特点。但是它的内存空间与系统机相比较小。在某些海洋水文观测应用领域,如石油平台自动气象数据采集系统,水库大坝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等需连续工作数月甚至1a以上,数据采集时间长、参数多、数据量大,MCS-51单片机的内存空间显然就不够用,必须把MCS-51单片机采集的原始数据传输到PC机中去,以便PC机进行大容量的数据存贮和做进一步的数据处理。本文介绍一种简便的接口电路及编程方法,能够方便地…  相似文献   

11.
樊海平 《台湾海峡》2004,23(4):500-506
由吡喹酮和克螨特组成的复配制剂对小球藻、轮虫、蚤状溞、水蚯蚓和卤虫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复配制剂对轮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3.9mg/dm^3(24h)和3.03mg/dm^3(48h).安全浓度(SC)为0.0432mg/dm^3;对蚤状溞的LC50为345.14mg/dm^3(24h)和17.5mg/dm^3(48h),SC为0.0135mg/dm^3;对水蚯蚓的LC50为636.80mg/dm^3(24h)和79.07mg/dm^3(48h),SC为0.366mg/dm^3;对卤虫无节幼虫的LC50为201.84mg/dm^3(24h)和8.91mg/dm^3(48h).SC为0.00519mg/dm^3,复配制剂对水环境生物的破坏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大小玉筋鱼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将Eggers模型移入实验室大型玻璃钢水槽中,以细脚长蜮为饵料,在流水条件下,比较了黄渤海主要中上层小型鱼类玉筋鱼大小两种体重组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小个体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12.36gW.W./100g/d或12.44kJ/100g/d,2.22gW.W./100g/d或9.09kJ/100g/d,0.18%W.W.或0.73%kJ;大个体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生态转换效率分别为9.16gW.W./100g/d或9.22kJ/100g/d,0.83gW,W./100g/d或3.41kJ/100g/d,0.09%W.W.或0.37%kJ。不管是以湿重还是以能量计算,小个体的都比大个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13.
据1990年11月至1991年8月间调查资料,提出刘公岛水域内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指出此分布与该水域温度和营养盐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稍低,夏季最低。年变幅为0.21~2.45mg/m3,年平均值为1.02mg/m3。初级生产力以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略低,冬季最低,年变幅为33.40~512.72mg·c/m2·d,年平均值为181.15mg·c/m2·d。  相似文献   

14.
对台湾地区18个湖泊水库水体中悬浮颗粒有机质之碳,氢,氧,氮,硫和叶绿素α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其中POO乃首度以元素分析仪直接测量。结果为,POC,POH,POO,PON,POS含量分别介于138-8370μg/L,13.7-926.1μg/L,31-2623μm/L,14-1265μg/L,1.9-49.7μg/L之间,Ch1.a含量则介于0.31-96.75μg/L之间,POM元素间原子数关系为  相似文献   

15.
1987年3月~1988年12月笔者于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特殊的地理、水文环境、沉积物的高磷量、磷形态的快速转化是西海域初级生产力[555g/(m2·a)]比九龙江口区[159g/(m2·a)]高得多的主要原因。颗粒态磷(P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等以生物为媒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形态转化。本文估算了九龙江水总磷(TP)的入海通量为787t/a,其中DIP为69.2t/a,DOP为170t/a,PP为547t/a;九龙江口和厦门西海域沉积物磷的年释放量估计为16t和13t.接初级生产力估算全调查海域消耗磷约为981t/a,而生物活动参与下磷的再生和转化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管岛礁区潮下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5月和11月对大管岛礁区潮下带大型底栖海藻进行了两次定量调查。共采到23种大型海藻,其群落构成以红藻类占优。海藻种类的区系温度性质属明显的温水性区系。5月份平均生物量为240.939/m2,11月份平均生物量为164.399/m2。两季度月都以岛西侧的D7断面平均生物量最高,分别为820.159/m2和472.509/m2。就垂直分布而言,1—2米水层内海藻分布密度最高,达527.549/m2。优势种为海蒿子和石花菜。  相似文献   

17.
在航标灯应用研究中,为解决ATmega8L单片机在工作电压上升过程中,系统频率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电源管理技术(PWM)的校频方法.针对航标灯工作环境光照度变化缓慢的特点,提出过渡时间TINT的概念.利用AVR单片机PMT的空闲模式,结合看门狗唤醒功能,在不改动电路的前提下,实现了单片机系统时钟自动校频的功...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11-1991年8月期间,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此分布与该水域的温度和营养盐水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分三种类型,年变幅为0.11-12.81mg/m^3,年平均值为1.17mg/m^3。初级生产力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变幅为23.00-791.60mg.c/m^2.d年平均为152.0mg.c/m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锋区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12月和1988年7月,对杭州湾锋区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优势种类、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夏季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19.95×106个/m3)高于冬季(5.60×106个/m3)。主要为广温低盐河口性类群和近岸广温广盐性类群占优势。夏季表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2.74mg/m3,冬季为1.27mg/m3。其平面分布特征表现为,表层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小潮汛的浓度高于大潮汛,落潮时的浓度高于涨潮时,跟踪测站的浓度高于E断面。夏季平均初级生产力为150.27mgC/(m2·d)。杭州湾为高悬浮物浓度的海域,光强成为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于1991年4月-1992年五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TPTC)和三丁基锡(TBTC)化合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9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本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种藻的类胡萝卜素72hEC50影响结果:金藻,TPTC是0.57μg/L,TBTC是0.49μg/L;扁藻,TBTC是0.89μg/L,TPTC也未出现半效应浓度。认为,两种有机锡对光合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