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成矿带在地质上位于凉山一昆明轴缘拗陷区内,地理范围北起康定—宝兴,中经荥经、汉源及凉山地区各县,南止会理—会东,位于东经102°10′-103°30′与北纬26°00′-30°30′之间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2.
郭文魁 《地质论评》1959,19(3):103-109
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研究室根据中苏合作“太平洋金属矿带研究”项目计划,于1958年下半年集体收集资料并编制了一幅南岭区内生有色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略图,比例尺为1:1,000,000,该图的范围介乎东径106—116°及北纬24—28°之间,包  相似文献   

3.
藏北地区的晚侏罗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本文叙述范围主要为东经82°—88°,北纬32°—35°。该地区由于高寒缺氧,交通困难,自然条件异常艰苦,绝大部分渺无人烟,因而地质工作开展得很少,研究程度极低。五十年代以来,先后有青海石油普查大队、地质部西藏第四石油普查大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高原地质调查大队等单位在区内作过地质路线考察,但对该区内的  相似文献   

4.
李哲 《地质论评》1959,19(4):163-164
本文所介绍的小江深大断裂位于东经102°—103°30′北纬24°—26°的地带。根据我们的研究,所谓“小江断层”(及其南部隐蔽带)是一个深大断裂。它不仅对其附近区域的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起着主导的  相似文献   

5.
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构造分区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范围为塔里木盆地西南的苦牙克断裂以西直至国界线的广大地区,包括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即东经73°—84°,北纬34°—39°.笔者运用历史构造分析并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对该区的构造区划及其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一、区域地质特征:地质:本区的岩层为南山系的变质岩系及未变质的第三纪松散盖层。组成南山系的变质岩层,有板岩、片岩、绿泥石片岩等。中间夹有薄层的大理岩,除大理岩之外,其他岩层与冰洲石矿无关。大理岩呈灰白色或浅米黄色,岩层的产状,一般是 N46°W 左右,倾于 NE,倾角在60°—70°间,部分的近于直立。  相似文献   

7.
使用四川省地质局遥感地质站的IPOS/101图象处理专用设备对454/128-40(金华)卫星图象计算机兼容磁带(CCT)进行了处理。图象信息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1号1973年12月22日记录的。 所选块区(BLOTCH)范围东经119°10′—119°15′北纬28°40′—28°55′,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中生代变质岩及晚侏罗世中一酸性火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矿局区调大队二分队,在1979—1983年进行1:100万改则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西藏北部迎春口(东经89°30′~90°00′,北纬34°50′~35°20′);果干加年山至西亚尔岗(东经86°00′~88°40′,北纬33°15′~33°35′)地区,首次发现含兰闪石类岩石,现就其产出地质背景及特点,作一概略介绍。 (一) 迎春口地区的含兰闪石类岩石特征: 该区广泛分布着三叠系若拉岗日群,它是一套厚约8000~10000m的浅变质岩系,主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1957年笔者与麦昌荣、庞振华、孙树义等同志在巴彦淖尔盟东部进行1:500,000地质测量和普查找矿。普查范围包括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全部及杭锦后旗一部分。东至沙卜格庙,西至巴格莫托庙、白云恩得尔山一带,南至狼山山脉,北至索龙山、白音查汗山。地理坐标相当于北纬40°40′至42°20′20″;东经106°至109°。面积约40,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苏南东部及上海地区的北西向断层作了系统的野外观察,并对断裂带内构造岩作了详细地研究;对北西向断层的力学性质、构造地质特征及地质意义作了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如有不当,敬请指正。一、北西向断层的野外观察 (一)太湖大东岛,石炭系灰岩中发育了三条北西向压性断裂(图1、2),间隔40~50m。其中断层A走向北30°西,倾向北东,倾角75°;断裂带宽度为7m。断层B走向北35°西,倾向南西,倾角70°;断裂带宽度为8m。断裂C走向北35°西,断面近直立;断裂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中南部第四纪火山及其喷出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所论述的火山分布于大兴安岭中南部哈拉哈河、伊敏河上游、绰尔河中游及其右侧诸支流——莫克河、鄂聂尔河、查伊河、洪湖尔河、合宁果河等河流域。地理座标北纬47°10′—48°,东经120°—121°30′。最早记述这个地区火山现象的是新带国太郎等日本地质人员。在他们1937年主编  相似文献   

12.
巴颜喀拉山南麓玉树—甘孜构造带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构造结合带,这里以往地质研究程度较差,有关地质矿产问题急待进一步研究。1965~1970年青海地质局区调队在进行1:100万区调工作过程中曾发现:“三岔河、觉悟寺等地二叠纪地层中有三叠纪化石混生。”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注意,笔者根据近两年在该区从事1:20万区调时,所搜集的部分资料执成此文,不当之处望指正。本文地理界标在东经98°~99°30′,北纬32°~32°40′之间,行政属四川省德格、石渠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是包括阿合奇、巴楚、皮山县一线以西的新疆西南部(以下简称塔西地区),属喀什专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管辖,其西南与苏联、阿富汗、克什米尔交界.地理坐标:东经73°40′—78°,北纬35°30′—41°30′.地貌独特,位置重要,因此先后有许多学者在该区考察和研究,对局部地貌轮廓,冰川作用和成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有所论述.近两年来,笔者从事了该区1:100万地貌编图工作及有夫野外考察.本文就是在地貌图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资料,对塔西地区的地质基础、新构造运动、及基本地貌特征作些探讨,以期对农业区划和自然资源开发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可可乃克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山脉的中段、吐鲁番盆地之西南缘,托克逊县之西南约60公里处.地理座标为东经87°55′—88°10′,北纬42°33′—42°40′(图1). 本区属于中天山构造带.沿该构造线走向(近东西向)广泛出露着一套浅变质的火山岩、碎屑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岩系,厚度近6000米.地层总的为南倾.这套地层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阿哈布拉克群,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65,23(6):509-509
一九六五年五月,我们于江西抚州坪山村(东经116°28′北纬27°58′)一带进行地质实习时,在中生界侏罗-白垩系火山岩中发现大量大型硅化木。硅化木产于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中,岩层厚度一般6—8米,其分布受该层严格控制,与岩层产状一致,倾向310°倾角24°。含硅化木地段出露  相似文献   

16.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冀东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东经117°20'~119°40',北纬39°27'~40°40')近万平方公里内的变质岩系中广泛分布有条带状铁建造(简称BIF),其中多有形成巨大铁矿床者,是我国重要铁矿基地之一。一、地质背景冀东太古代地块由两个具不同演化历史的构造区组成:高级区即迁安—马兰峪隆起(I区)和低级区,青龙—滦县坳陷(Ⅱ区),两区之间以断裂为界。两个构造区内又分为若干亚区(图1)。  相似文献   

18.
我局白杨畈、城门山两矿区上覆地层复杂,漏失、垮坍严重,属强造斜地层,尤其方位角变化大,部分孔段高达每百米100°,变化无规律,矿体产状陡(65°—90°),采用常规钻进地质效果差,成本高,施工进度慢。为了加快矿区勘探速度,减少穿越上覆复杂地层的次数,提高经济效益和地质效果,均采用螺杆钻施工定向孔。  相似文献   

19.
我們通过近三年来区域地质測量工作,在二连东北哈拉图庙至莎达格庙一带,东經112°—112°30′,北緯43°50′—44°之間,200余平方公里內(图1),首次发現了冰磧物。这些冰磧物主要是漂砾、泥砾及擦痕砾石等。在此,把这些冰磧物的特点提出来,供研究者参考。漂砾:主要分布于烏兰茨劳西南,二連盐池北  相似文献   

20.
1983年笔者对内蒙巴林左旗白音诺铅锌矿床进行物质成分研究时,在我国首次发现了硅锰灰石。该矿物呈柱状和粒状,粒径0.05—0.1毫米。颜色为茶绿色—黑绿色,透明—半透明。 玻璃光泽,性脆,摩氏硬度6左右。比重3.35。光学性质:高正突起,具有明显的多色性:Np—绿色,Nm—棕黄色,Ng—黄绿色。c∧Np=31°—47°,负延长,(+)2V=68°,Ng=1.745,Nm=1.727,Np=1.715。三斜晶系,空间群:P1,a_o=7.482,b_o=11.591,c_o=6.694;α=91°73′,β=93°58′,γ=104°55′。本区硅锰灰石沿锰铁次透辉石裂隙分布,可能为热液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