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2008年7月10日.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黄河记住这一天.中国地质史上也写下这一天。它掀开了黄河流经延川68公里路程的美丽面纱。黄河从雪山走来.在延川翩翩起舞.形成5个巨型S大湾。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浓缩着黄土高原的风情.推演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传承着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这里凝聚了天地之灵气.汇集了九曲黄河之神韵。黄河用乳汁哺育延川儿女.同时也以美展示母亲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情报》2014,(11):F0003-F0003
正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延川县,全长68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2005年9月,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设立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201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目前正全力打造全国5A级旅游风景区。延川黄河蛇曲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蛇曲群。公园自北向南浑然天成五个巨型大湾,依次为: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尤其是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湾"的乾坤  相似文献   

3.
Ping Chen 《地图》2013,(6):114-121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的晋陕大峡谷之中,隔黄河与陕西省吴堡县相望.在当地方言中,“碛”的意思是高于水面的成片沙石.黄河第一碛是声名远播的壶口,第二碛就是这碛口镇西边的大同碛. 大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险滩,落差10米,水急浪高,从黄河上游来的船筏难以通行,因而碛口成为黄河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年,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北京、天津、汉口等地,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筏有上百艘,各类商铺有300多家.日复一日,便成就了碛口“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名.  相似文献   

4.
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境内北部的黄河故道上,是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和河南省“三点一线”东扩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丘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三大”旅游精品名牌工程之一。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东西长26.7公里,南北宽2至5公里,控制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由森林公园中心园区、天沐苑景区和天泉湖景区等三大景区共20多个景点组成,三大景区核心景区建设面积838公顷。黄河故道历史悠久,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今开封)留守于滑县西南人为决河,遂使河道夺泗入淮。黄河流经商丘727…  相似文献   

5.
提起黄河,家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市防汛办副主任王墨田就忧心忡忡:“现在的黄河河床,已‘悬’在我家的房顶上了。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点玄,但说‘黄河之水房上流’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这一段大堤决口,站在房顶上都躲不过灭顶之灾。”据沿线水文站监测,黄河内蒙古河段在过去十年中“蹿”高了两米多,已成为继下游河南、山东段后又一“地上悬河”。河槽萎缩,河身变“瘦”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河内蒙古段,全长890多公里。数千年来,黄河用母亲乳汁般的河水,孕育了草原煤城乌海、草原钢城包头、河套平原及土默川平原,流传下“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4):8-8
据新华网消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行14人近日结束对黄河源区湖泊水深、水质等情况的监测调查。这是我国首次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这一地区湖泊进行高密度、高精度实测。  相似文献   

7.
李继勇  贺泽劲 《地图》2007,(4):28-31
因为有了穿城而过的黄河,这座城市便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黄河、长江同是发源于青海,中间隔着一条绵长数千里的大分水岭,把这两条我国最大的江河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流域。长江雨水丰匀,到处是青山绿水,谷丰林茂,而黄河则雨水失调,秃山荒地,常闹水旱灾害。长江流域只比黄河流域大两倍多,而其年总水量却比黄河大二十多倍,这种大自然的不均衡现象,自古至今延续了数千年。如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的干旱面貌,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达到水尽其用,地尽其利,就要打破几千年来长江、黄河的分水界限,把长江的余水调到北方,这就是宏伟的改造大自然的南水北调计划。  相似文献   

9.
监测资料显示:2004年12月份,陕西潼关断面和河南三门峡断面河水氨氮均超过标准0.7倍,潼关至三门峡段黄河水质“沦落”为四类,已完全不适宜用作饮用水源。2005年1月上旬,三门峡大坝坝下坝上两个监测断面及郑州花园口断面水质“恶化”为五类。黄河水质到了警戒点“黄河水质已经到了警戒点,再恶化一步,引黄济津就要被迫中断,三门峡、郑州等城市的吃水也要成大问题了。”日前,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共管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督管理处处长李祥龙对记者谈起当前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污染状况,显得忧心忡忡。来自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的统计资…  相似文献   

10.
李鼎臣 《地图》1991,(2):36-37
近年来,为适应黄河的河道治理、水力资源开发、科学研究、中游干流规划及工程布置、下游防汛的需要,已编制了一些不同形式的黄河河道地图,现已出版的有三本:《黄河中游干流河道地图》、《河南黄河河道地图》、《山东黄河河道地图》。经过几年来的实际应用,认为册芯为连续长条折叠式的装帧成册形式最理想而又适用。  相似文献   

11.
从宁夏北部卫星影像上发现,在宁夏石咀山至内蒙乌达之间,有一组古洪积扇被黄河所穿切,经野外考察认为,该段黄河两岸的Ⅲ级阶地属晚更新世洪积侵蚀阶地,宁夏北部黄河发育于晚更新世以后。  相似文献   

12.
孙立 《地图》2002,(3):59-6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它,是“摇篮之魂”;《黄河大合唱》凡中国人都会唱,而它,是灵感之源。它激怒了黄河,发出声声怒吼;它激励着我们,为之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3.
孙果清 《地图》2011,(4):132-133
黄河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一条河流。自古以来,它就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游地区素称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这个问题。由于河源地处高寒,交通困难,所以,对其正源的认识就如同黄河本身一样,经历了不少的曲折。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黄河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足"数字黄河"工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将使遥感技术在黄河治理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防汛、水调、水资源保护等业务对遥感数据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为满足这些业务的要求,在"数字黄河"工程中,规划建设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重复利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现有海量影像资源,实现对有关遥感数据资源的统一处理和管理,避免资料的重复购买及项目的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上级领导来商丘来梁园视察,还是外地人来旅游,都不能不看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是我们国家600多座国家森林公园中惟一的建在平原地区的公园。是我们梁园区的亮点,更是我们刘口乡的亮点。因此,作为刘口党委书记,我首先要说明的就是:欢迎各界朋友到我们刘口来,到我们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来。  相似文献   

16.
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投入运用后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程度如何是黄河治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基于多期Landsat TM/ETM等卫星影像数据,解译提取了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等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7个年份的黄河下游河道水域数据,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列表对比,揭示黄河下游河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小浪底水库运用前,黄河下游河道宽,水域变化大,1985—2000年的15年间面积变化546.979 km2;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道变窄,水域变化小,2000—2015年的15年间面积变化46.759 km2。说明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后,有效控制了黄河下游的流量和流沙,对稳定黄河下游河道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果清 《地图》2006,(5):112-112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以泥沙多、河水浑浊而闻名于世。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在山东垦利奔注入海,全长5464公里。明朝时期,黄河流经江苏省入黄海。清咸丰五年(1855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11日清晨5时,暴风沙尘肆虐,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库容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污水暂存池”堤坝塌陷,严重威胁黄河,被迫决堤泄水,污水奔涌而下,淹没村庄、农田“这不是天灾,是人祸!”失去家园的群众说。“由于污水暂存池紧贴黄河大堤修建,风大浪高,危及大堤安全、危  相似文献   

19.
《地图》2001,(2):36
最近卫星遥感照片表明 ,在莱州湾地区出现了一块新的陆地。经过仔细研究黄河入海口照片资料 ,专家发现黄河的入海河道居然由原来的东南走向改变为东北走向 ,新河道河水流盈 ,而老河道却已干涸 ,新的陆地的出现是由新河道泥沙淤积形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通过研究黄河入海口演变的资料 ,终于找到了谜底 :原来黄河口北面的孤东油田 (胜利油田的主要高产区之一 )经过 2 0多年开采 ,需要向东部海域扩展。为了变水下作业为陆上作业以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两年前将黄河入海河道进行截流改道 ,把黄河水由东偏南转为东北向入海 ,这样就可以在孤…  相似文献   

20.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有南支汇淮河入黄海,到1855年再恢复单支入渤海。黄河4次大改道的历史可以印证地图成图年代。《坤輿万国全图》上的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他们应该目击而未更正,证明两者均没有参加《坤輿万国全图》的测绘,地图存在远较二人时代为早。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黄河只表示南支入黄海,是1580年以后的材料,比1541年的《广舆图》资料更新。地图制作有勘探、测绘、拼合、制版、印刷、翻译等步骤。严格来说,地图最重要的创作者是勘探测绘者,其他的任务是后勤,翻译重绘更是省事。《中国新地图集》主要制作人不是卫匡国,实为中国历代省、县、乡分工测绘,明代统其成,已用经纬线,球形投影绘制。《坤輿万国全图》则是郑和等率领大航海的经验总结。卫、利、李等人只参与翻译,添加地名和序言。这两份外国保存的中国地图重现中国历史,证明郑和时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近代地图学为中国原创,中国地图学西传才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